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2017-05-13 16:18吴蕊
黑河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生生活小学数学

吴蕊

[摘要]本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生活;学习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与生活相结合,恰当导入新课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建议是:“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很多数学教程的编写都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尽量安排一些与学生心智特征和生活环境相联系的主题图,创设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活素材,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近距离接触生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利用好教材的主题图,积极再现和还原教材中的生活情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以大量的生活经验及实物操作中的体验开始思维活动。他们喜欢新奇、独特的事物,对参与过的学习活动特别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彩图,用图片来呈现知识情境,并贯穿了教材始终。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由于学生年龄小,从插图中看到了什么就会说什么,难以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一年级上册准备课《可爱的校园》,学生看到图都争抢着说:“有大楼,有国旗,还有学生……”却没有一句是与数学有联系的。于是,我引导他们说与数字有关的话题,如图上有1面国旗、9朵花、3个戴红领巾的学生等。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就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氛围,学生就会马上找出与数学有关联的事物,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实验研究表明,当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学习的先决条件,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岁数小,对数学的认识依赖于对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要借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了解的现实背景和常识,搭建起数学学习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纽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具体生活”的感觉中体会数学、了解数学、开展数学学习。例如,在讲连乘应用题时,书本上的一道例题是:三年级有四个班级,每个班派16个学生去种树,如果每人种了12棵,一共种了多少棵?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它改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我们班有4个大组,每个大组有16个学生,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如果每个班级人数一样,全校有25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道例题修改后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

三、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再到用抽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让课堂变成社会生活的舞台,引导学生在充满新奇的课堂中大胆地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都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计算一下冰箱(长方体的)、手机(长方体的)、机顶盒(长方体的)的长、宽、高,然后算出表面积,并进行比较;教学完“简单的统计”后,让学生思考统计表在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布置學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感知到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又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其中老师27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1.全买团体票:(27+150)×20=3540元。2.不买团体票:27×30+150×15=3060元。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7+3)×20+(150-3)×15=2805元。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数学学习

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生活中,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实,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不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一要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时空和环境。二要联系生活,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三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充实、目标明确、过程有序。例如,教学“方向与位置”时,课前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环境观察方向和位置,课中介绍课前对方向的观察结果,共同探究确定方向与位置的方法,课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运用课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和规律等数学知识再回到生活中去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要把学生引领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教学时我先出示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再出示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面对这样的数学问题,学生通常的解题思路是“95×6+50×4”。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刘电芝主编.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海峰.让小学数学之花开放在生活的沃土上[J].新课程学习·下旬, 2013,(09).

[3]刘玉英.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3,(10).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学生生活小学数学
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