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视角

2017-05-13 12:51张平香
江西教育C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材数学

张平香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师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有不少问题,部分教师思想老化、僵化,沿袭旧有的一些低效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另一部分教师则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新模式,注重形式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如何走出上述困境,笔者试从以下四个视角来分析。

视角一:教材是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教材是不是神圣不可侵犯?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不少教师认为教材编排不科学,因此对教材持轻视态度。但如果每位教师都想改编教材,甚至自作主张选择教学内容,那就完全否定了国家统一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也否定了新课程标准,这样的教材观就过于偏颇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材观是“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教学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生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案与课时,设计课后作业等,使所作调整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视角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不是不可缺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其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已经被应用于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有效引导,课堂秩序不好控制。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是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而定。如果教学内容很简单或是太抽象,可以不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把控方向和节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自由而又理性地进行探讨。要注意如下四方面: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小组的形式在一、二年级一般可以是同桌互助,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知识的增长,可以逐步過渡到四至六人一个小组。

2.精心组织:教师可以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各抒己见,每个成员都要注意倾听并讨论、补充、整理,形成小组意见,由小组发言人将整理的内容向全班汇报,再进行组间补充、交流。小组间可以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将各小组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达成共识,形成结论。

3.角色分配:组长是整个小组学习的组织者,要把握小组全局;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内容和结果;发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作为代表,对其他小组的讨论内容和结果进行提问、质疑和评价。组内成员应定期轮换角色,这样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荣誉,又能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

4.循序渐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起来,不要走过场、图形式。只有循序渐进,再加上教师耐心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才能慢慢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和谐统一。

视角三:主体和主导是不是相互对立的?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被逐渐摒弃,但现在不少课堂又走入另一种极端,即曲解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义,严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作为帮助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无视教师的主导性。

视角四:课堂教学是不是需要完美无瑕?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形成一种对教学过程追求完美的意识,无论是课的导入还是结束,都力求做到滴水不漏、尽善尽美。因此,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全过程始终如一场精彩的表演,一切都在教师掌控之中,如水到渠成般自然。然而,这样的课堂,学生俨然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鲜活的生命没有了灵性,鲜明的个性没有了色彩。当然,对一节课而言,教师设计巧妙、讲解精湛,使教学过程趋于完美,这是非常理想的。但对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要求每一节课达到这一要求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当前提倡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更要注重生成,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出人意料,这时,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呢,还是按照既定的教案追求完美?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评价标准,不能要求十全十美,而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内容特点,突出目标重点。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思维得到训练,身心得到愉悦,这样就能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不至于走过场,搭花架子,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东山镇茶亭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