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花
美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是美,它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却被很多教师认为是一项技能型的训练活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迎来了课改的春风后,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活跃表现在学生思想的活跃,只有学生思想上有了趋于常规化的动态,才是教学改革的成功。新的教学形式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依托,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术的天地。
一、营造自由空间,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在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生的依赖感和盲从意识很强,他们大都会在课堂上选择依附于教师的思想。轻松的课堂氛围、良性的师生互动、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例如,在小学美术《水墨山水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特征,尽情利用手中的写画工具去临摹和创造。面对学生形态各异的作品,笔者并没有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他们,而是与他们一起进行更为深刻的交流,了解学生个性的思想,进一步指导他们的创作。与学生一起活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给予教师的是一种亲近的信任,教师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开放的自由,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展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当学生阐述自己对水墨山水画感受的时候,每一个稚嫩的声音中都包含了独特的欣赏视角,无论是从着色还是从构图总能有新颖的发现。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审美力的提升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站在平台上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二、尊重学生想法,鼓励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学生在想象中可以获得对于艺术的独特感悟。以往课堂教学中,每当学生有了不同于书本的想法时,教师总是会以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意见,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一个误区。想象力是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要力量。小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纪,内心充满着对于未知世界的幻想,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颗艺术的种子,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思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想象,在想象中领悟美术世界的旖旎风光。
例如,在小学美术《有生命的石头》教学中,笔者拿来很多形态各异的石头,让学生自由想象,每个石头都可以自由变化,甚至可以赋予石头生命意义。学生展开了天马行空的联想,有的学生借助石头的外部形态将其想象成各种神态动作的动物或人物,有的学生说石头像一匹奔驰的野马,有的学生说石头像一只安静的兔子,还有的学生将一块有突起的石头想象成了一只活跃的狮子。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创作,创作出来的东西极具灵动性。这种实物展示,开创了美术教学的新天地。
三、丰富课堂实践,增加动手机会
陶行知曾经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萨迪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由此可见实践对于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为重要。
例如,在小学美術《头饰和帽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开展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在课前笔者准备了很多的美术材料,包括各种材质的头饰和帽子的原料,让学生动手自由创作。面对这些材料,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激发了出来。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没有作任何的限制,无论是哪种材料都可以采用,都可以被拿来制作。通过这个活动,笔者看到了以前从未看到过的独特创意,简直可以用惊喜形容。实践是创造力迸发的源泉,尤其是美术教学活动更不能脱离开实践的守护。每一节美术课,教师都要力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术活动的趣味性,以此来使美术课堂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尽情地想象。美术需要在想象中去鉴赏,需要教师为学生打开个性发展的大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如此,我们才会看见一个崭新的美术课堂,才会迎来美术教学的真正变革。◆(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