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言怀有敬畏之心

2017-05-13 07:58张欣蕊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家方鸿渐博大精深

张欣蕊

古时有一男子与妻子不和,经双方调解无效后,遂决定休妻。休书如下:愿夫人重施粉黛,巧画娥眉,另寻良人……明明恩断义绝,却写得真挚感人,极尽体贴思量之语。这样有风度的告别,与近日一广西失恋男子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那男子不但用上传视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怨气,还用含糊不清的语调重复着一个词“蓝瘦香菇”。于是,这个词火了,但这样一个热词的出现,是否该唤起人们对语言的理智呢?我们是否该对语言怀有敬畏之心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文明不断向前开拓,社交网络的普及真正实现了“地球村”的理想;但同时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切都可以被娱乐化,包括失恋的心情和奇怪的话语。搜狗网站上甚至出了一个专栏,每天都会介绍流行新词,但语言是否进步了呢?我看未必。

曾有个作家这样说过:中国古人能够用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表达西方人连篇累牍都表达不了的东西,以前的汉语是精炼的、高贵的。而现在的一些网络流行语将我们与语言本身的艺术性与美好相隔开。曾听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语言学家在路上准备买“夜壶”,又嫌太小。那位小贩只轻轻一句:“天冷了,夜长啊!”语言学家惊叹不已。烟火中人吐出的市井之语,不但不低俗,反而在质朴中透露出语言的精巧。而现在,我们还能感受到这股文字的清流吗?

那些为钱钟书幽默犀利笔调而痴迷的人一定会记得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方鸿渐被别人介绍给一富商千金,他去富翁家相亲时。那家人张口便夹杂英语,还嘲笑方鸿渐不够洋。时过境迁,多年后接受教育的我们,还在重复着玩弄语言的丑态。这反映的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低俗和倒退。看到落日夕阳,古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现在“卧槽,真他妈的好看”;以前对无法挽留的事情,會潇洒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现在“然并卵”;以前人们对辱国之事,会高歌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现在只会“尼玛,抵制日货,砸日本鬼子的车”。

然而,老人花40年修订《谱什图字典》,莫言的获奖,都让人看到了语言的一丝希望。福克纳说过:“划亮一根火柴,只能知道周围包裹的全是黑暗。”但既然我们知道了“黑暗”,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方法,寻找光明。就让我们怀着一颗对语言的敬畏之心,摒弃低俗的网络流行语,让汉语的魅力继往开来,历久弥新吧!

点评:

本文主旨鲜明,表达含蓄。通观全文,鲜明的观点并非直露表达,而是蕴含于含蓄的表达中。如标题“对语言怀有敬畏之心”,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又暗含着对“网络流行语”的摒弃,此其一。其二,巧用对比,语言幽默。本文通篇运用对比,既有古今对照,亦有中外对比。开头古人的一纸休书与广西小哥“蓝瘦香菇”的对比,巧妙地引出下文并明确文章的观点。第四段中列举古人和今人在面对“落日夕阳”、“ 无法挽留的事情”、“ 对辱国之事”等的不同表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互见,令人忍俊不禁。同时让人在幽默的言辞中既能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又能在发笑之余思考该如何去保护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安排上未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单纯提出“敬畏”,如何保护尚未提及,论述的力度稍嫌不够,说服力有所欠缺。

猜你喜欢
语言学家方鸿渐博大精深
哪里哪里?
博大精深
一读就错的姓
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The Roles of a Linguist
什么是“标准”英语
疯狂猜成语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