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资料在某强碱三元复合示范区的应用

2017-05-12 02:16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用油层测井

余 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黑龙江 大庆 163153)

·经验交流·

测试资料在某强碱三元复合示范区的应用

余 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黑龙江 大庆 163153)

随着二类油层开采幅度增加,利用动态监测更好的认清地下油水分布及生产状况。针对此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示范区试验情况,一是通过测试资料对由于油层开采而变化的地质现状进行佐证;二是通过研究示范区动态监测资料,优化测试监测方案,对开发措施调整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对效果做出有效分析,评定示范区地质开发效果,为提高采收率,采取措施促使油井增产提供有利辅助作用。

测试资料;强碱三元;动态监测

0 引 言

为了研究二类油层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2012年在某区块开展了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由于二类油层平面及层间矛盾大,井组对应关系复杂,注入、产出矛盾较为突出[1],在开发过程中利用测试技关注注采两端情况,佐证地质状况,采取调整措施及注入进度保证试验区开发效果。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试验区监测资料, 研究了应用测试资料评价该强碱三元复合驱的进展效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典型实例证明,测试资料在此矿产试验开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辅助试验顺利开展。

1 试验区概况

三元示范区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注采井距125 m,开采萨Ⅱ10~萨Ⅲ10油层。2012年6月结束空白水驱进入前置聚合段塞注入,2012年8月进入三元主段塞注入,2014年11月转入副段塞注入,至含水回升期。目前累计注入化学剂0.388PV,动态监测持续跟踪,对区块整体开发起到指导和验证作用。

2 动态监测统计及测试方式

三元区块2015年至今,共跟踪解释测井资料871井次(未包括磁性定位),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三元示范区测试井解释统计表

示范区根据所处的试验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测试方式和测试仪器,针对注聚井监测技术主要有电磁流量、氧活化、相关流量等。示范区在处于空白水驱阶段主要使用同位素五参数组合测井方式,虽然其定量解释精度受到沾污、沉淀、大孔道地层等的影响,但因其工艺简便,成本低,能够解决常规监测井的测井需求而在各油田广为应用。

进入注聚阶段,三元示范区主要使用电磁流量测井方法和聚合物示踪相关测井方法。电磁流量测井方法主要适用于测量范围0~500 m3/d的笼统正注井,集流电磁流量计仪器结构如图1所示。电磁流量计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测量流过管道中导电流体的流量。只要流体具有微弱的导电性( 电导率大于8×10-5S/m) 就可进行测量,不受黏度影响。三元示范区聚合物混合液的导电性能良好,符合测量条件。电磁流量测井作为确定注聚井细分注水剖面的一种方法,工艺成熟、操作简便。电磁流量计没有可动部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其连续曲线受影响因素较多,如井筒状况及流态、测速等影响较大,射孔孔眼吸入点附近曲线波动较大。且该方法只能在套管内测量,不能进行分层配注井的测量。对于二类油层井实测过程中在井况好时连续曲线能够测出15 m3/d左右吸液量,并且较准确地确定吸液位置,点测曲线能够测出3 m3/d吸液量[2]。与水驱情况相同,配合井温能够定性解决注聚井吸水底界的判断问题。压力参数能够监测施工过程,资料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保证。聚合物示踪相关法与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井不同,通过释放器将示踪剂释放到井筒中,由于新研制的示踪剂具有一定的聚合度,不会立刻扩散,呈聚集的形式随井筒内液体流动。示踪剂通过具有一定距离的两个探测器时探测器会有明显的变化信号,即使示踪剂有很大的扩散,在时间-幅度的坐标系里也会有明显的波形变化,由于两个探测器的距离很短,这一波形不会有太大变化,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就可以读出示踪剂流经两个探测器的时间间隔,而探测器的距离是已知的,从而可以计算出流体的流速。放射性相关测量方法具有较低的测井成本与较低的测量下限,三元示范区注聚阶段主要选择该测井方式进行测井。

图1 集流电磁流量计仪器结构示意图

3 试验跟踪调整上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1 测试资料对地质情况的印证

测试资料不仅在措施调整上起到辅助作用,在开采过程中,测试资料也对地质人员应用现有静态资料分析得到现实地质状况进行佐证。

3.1.1 动态监测资料对剩余油的印证

该区块原井网主流线上检查井资料和新井水淹层解释表明,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小于0.5 m的薄差层及大于2 m的厚油层上部,通过2012年3月份注水井同位素30井次测试,80%的井显示,吸水层大部分集中在厚油层的下部,说明厚油层上部具有挖掘潜力。了解不同厚度油层动用状况,优选三元复合驱挖潜对象。

3.1.2 河道砂空间展布特征变化较大

该区块河道砂空间展布特征变化较大,以萨II10单元为例,如图2所示显示蓝线下区域开采之前剩余油较富集,经过多年的开采,进入三元复合驱以来,该区域河道砂平面连续性已经变的很差。通过动态资料连续多年监测进一步印证了其连通性很差[3]。如图3所示区域内一口注聚井,SII10单元有效厚度3 m,有效渗透率为0.22,2012~2014年连续三年测井资料该层段均无吸水显示,其井SII10沉积相带图显示虽然该井位于河道砂处但该井组此层段油井均不连通,河道砂平面连续性已变差。

图2 萨II10单元沉积相带图

图3 B1井剖面及沉积相带图

3.2 采取措施及效果

3.2.1 结合井组动态特点个性化调整体系粘度

对于注入井层间差异大,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在6#站中部区域,实施降粘(已完成23口井)加强接替层动用,测试资料对调整效果得到验证,如图4所示B2井,体系粘度由34 mPa·s下降到匹配粘度19~25之间的22 mPa·s,FCP资料显示,降后吸水状况有所好转,一类油层的动用程度有所降低,二类油层的动用程度有所上升,全井吸水更均匀;在河道砂发育较好,由于开采过程中连通性变差的井,实施短调长驱交替注入情况,即对河道砂底部高渗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低速高粘的调堵,对河道砂顶部低渗层则在调堵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速低粘的驱洗,已有5口井正在实施,如图5所示B3井14年10月测井资料显示,吸水主要集中在SII11-12、SIII2-3和SIII8三个河道砂发育较高的厚层,其中SII2-3层底部冲洗渗透性好,吸水主要集中在下部[4]。通过交替注入调整后,2015年4月测井资料显示,薄差层有吸水显示,厚层SIII2-3底部得到调堵,下部吸水变少,上部吸水增多,剩余油得到更好的动用。8#站区域含水回升速度快,逐步上调体系粘度,控制化学剂突进速度。

3.2.2 加大注采两端措施改造力度

示范区进入副段塞阶段,即已经进入含水回升期。随着开采,厚层动用比例大,层间矛盾突出,为了加大薄差层动用比例,稳定含水上升期,因此加大注采两端措施改造力度,改善连通状况,提高注采能力。

图4 B2井降粘前后测试剖面对比图

图5 B3井交替注入前后测试剖面对比图

采取“控、提、压、解”等措施,促进薄差层见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控,是指针对已分层井,停止或限制大孔道注入量;提是指适时上调注入参数,加强薄差层的注入能力;压是指针对油层发育差、注入压力高井进行压裂改造,保证了注入质量;解是指针对注入压力高、注入困难的井采取解堵措施提高注入能力。这些措施通过结合注入剖面质量最终确定,限制注入、加强注入层段,并应用层间沉积情况、压力情况、吸水状况等,确定压裂解堵层段[5]。

以示范区B4井组为例,通过连续的测试资料可以看出,该井组厚层突进现象日趋严重,措施后测试资料显示措施见效,厚层吸水得到控制。B5井底部油层发育差,吸水不好,上部厚层吸水较多,呈现单层突进现象,对这样的井上部高分子注入,控制;下部加强注入;并且配合中心油井压裂进行深调剖,调剖后注入压力上升,注入剖面显示厚油层吸水状况有所改善,剖面动用更加均匀,剖面得到了改善,对油井起到了压后保护作用。B6井通过FCP测试结果,结合地质状况,对上部限制,下部加强注入,并针对注入压力高的情况,与2013年11月进行压裂,措施后2014年初测得(除了遇阻未测到部分),上部得到控制,下部薄差层有吸水。B7井同样上部注入情况好,下部薄差层吸水不好,整体剖面动用情况不均匀,为提高注入能力,上部同样进行限制,下部与2013年4月解堵、降低注入粘度,并加强注入量的调整,2014年4月注入剖面显示措施处于失效状态,在2014年6月进行压裂,增强油水渗流能力,保证注入质量,压裂后9月测试资料显示措施见效。如图6所示。

通过注入端综合调整,加强接替层动用,措施后采出端见到效果,含水回升速度进行控制,使含水保持在72%左右,保证了井组开发效果。

图6 B4井组措施动态监测图

3.3 动用状况应用

2012年定为矿产试验示范区开始,加大两大剖面在试验区块监测力度,完成注入剖面600井次,基本达到开井注入井一年2次的监测频率,产出剖面完成10井次,为试验区综合调整提供了详实油层动用依据。三元复合驱精细挖潜,进行注入参数调整,调整后注入参数匹配程度由75.5%提高到86.3%,油层动用程度达85.7%。如图7所示。

图7 示范区各时期油层动用状况柱状图

4 结 论

三年多来,根据两大剖面技术特点,对三元示范区进行重点跟踪,突出测试资料监测比例,优化测试井监测方案,最大化指导开发调整措施,对该区块的套损治理区和措施挖潜有很大的监测力度,满足示范区开发需要。

1)示范区的监测手段与多年来的技术探索相符合,水驱、前置段塞阶段采用同位素五参数,分层注聚剖面采用FCP注聚剖面,笼统注聚采用电磁流量;产出剖面均采用产液剖面组合测井。

2)动态监测了解不同厚度油层动用状况,优选水驱挖潜主体对象,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行探讨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与地层性质对应性问题。

3)三元复合示范区经过三年过的跟踪监测,属地采油厂地质人员依据吸水剖面可定调剖层;优选深度调剖井,调堵大孔道;指导细分与压裂改造相结合措施调整,监测断西西二类油层纵向注采剖面的变化、平面压力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试验区不同阶段动态变化特征。

[1] 侯维虹.聚合物驱油层吸水剖面变化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4):478-482.

[2] 郭海敏.生产测井导论生产[M].北京:油田工业出版社,2010:440-477.

[3] 单 静.应用测试资料评价北三西示范区精细挖潜效果[J].石油仪器,2014,28(4):92-96.

[4] 刘曰强,江 波,于 锋,等.吐哈油田动态监测技术及应用[C]//刘宝和.油田动态监测技术进展.北京:油田工业出版社,2001:17-24.

[5] 乔贺堂.生产测井原理及资料解释[M].北京:油田工业出版社,1992:305-316.

Application of Testing Data in Strong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Demonstration Area

YU Qing

(DaqingLoggingandTestingServicesCompany,Daqing,Heilongjiang163153,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second class oil reservoir exploitatio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Focus on the second class strong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demonstration area: First, the geological status change induced by the oil reservoir exploitation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test data; and then, the test monitoring program is optimized through studying the demonstration area dynamic monitoring data,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adjust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the effect is analyzed effectively. The geological development effect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is evalu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the measures are taken to promote the well stimulation to provide a favorable supporting role.

well test data; strong alkali ternary; dynamic monitoring

余 庆,女,1975年生,2005年毕业于大庆职业学院三次采油专业,现从事测试资料解释工作。E-mail: wangyashuang_1@126.com

TE353

A

2096-0077(2017)02-0088-05

10.19459/j.cnki.61-1500/te.2017.02.021

2016-08-25 编辑:韩德林)

猜你喜欢
动用油层测井
本期广告索引
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刻度及测井数据处理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致密砂岩油藏流体赋存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
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健康诊断及应急点火仪的研制
中石油首个全国测井行业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