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战
(沈丘县中医院 骨科 河南 周口 466300)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郑战
(沈丘县中医院 骨科 河南 周口 466300)
目的 分析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路组44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后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前路组总有效率为93.1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操作简单,手术创口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运用。
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并发症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损伤类型,常导致患者脊髓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造成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并发症。近年来脊柱胸腰段骨折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该病病情进展较快,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极易致残[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目的在于恢复患者脊柱损伤段生物力学及生理结构,解除受损神经压迫,进而恢复正常脊柱功能。有研究指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较前路手术效果更加显著[2]。为证实上述观点,本研究特选取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路组44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49.61±3.82)岁;后路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49.87±3.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前路组 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①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②选择左侧为入路口,逐层切开皮肤,使患椎及邻椎充分暴露,切除患椎中后2/3骨质与上下椎间盘组织,对椎管进行减压处理,并将后纵韧带前致压物清除;③患椎复位至正常深度与高度后,将同侧髂骨块植入并进行内固定;④检查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⑤术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
1.2.2 后路组 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①患者取俯卧位,并将胸腹部悬空,行气管插管全麻;②选择患椎背部对应点为入路口,逐层切开皮肤,使患椎及邻椎充分暴露;③将深筋膜与骶棘肌依次切开,并使椎板、横突等部位暴露,确定椎弓根位置后,选择适当的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内固定,对椎管进行减压处理;④患椎复位后,植骨融合;⑤检查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⑥术后治疗措施同前路组。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X线复查患椎生理结构恢复,脊柱功能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X线复查患椎生理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脊柱功能较之前有明显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及脊柱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3]。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后路组治愈31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前路组治愈29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情况后路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前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脊柱腰段是临床人体骨折多发部位,胸腰部不同程度红肿、疼痛、头部或颈部疼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骨折后患者脊髓神经因受不同程度压迫导致功能损伤,进而引发肢体僵硬、排便困难等,影响患者正常运动与生活,严重者甚至发生残废或死亡,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解除患者神经压迫、恢复脊柱功能、改善预后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治疗脊柱胸腰段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前路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其中前路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对椎管减压较为彻底,但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中失血多,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主刀医师技术要求高。后路手术操作简单,可对患者后凸角进行有效矫正,利于术后恢复。在张功恒等[4]研究中,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总有效率为93.55%,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本研究中,两组疗效均较高,且后路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创伤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相比于前路手术,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通过固定椎弓根,恢复撑开原有高度的同时,可以依靠后纵韧带牵张力,复位突入椎管中的碎骨快,从而有助于减轻脊髓压迫,较好重建脊柱空间结构,提高术后稳定性。张强[5]研究显示,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具有更高的心理美学,且能降低手术风险,减轻骨区疼痛。在本研究中,前路组与后路组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故未做统计分析,但仍不排除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综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操作简单,手术创口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1] 李依静.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194-195.
[2] 丁鑫.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91-92.
[3] 张云帆,谭志宏,贾培征,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837-838.
[4] 张功恒,饶敏杰,肖保卫,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1):79-80.
[5] 张强.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204-205.
R 68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5.092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