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县天然林柳蓝叶甲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2017-05-12 16:02丁小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丁小菊

摘要 介绍了柳蓝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循化县天然林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 柳蓝叶甲;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治措施;青海循化

中图分类号 S44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40-01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ing) in Xunhua County

DING Xiao-ju

(Xunhua County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Qinghai Province,Xunhua Qinghai 811100)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regularities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ing),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natural forest in Xunhua County.

Key words 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ing);occurrence regularity;damage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measure;Xunhua Qinghai

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ing)]为鞘翅目叶甲科,别名柳蓝金花虫。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分布,在青海省循化县主要分布在天然林,寄主为山杨。柳蓝叶甲是食叶害虫,以成虫、幼虫取食叶片危害,群居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现象,发生严重时,叶片呈网状,仅留叶脉,幼树发生更严重,致使树叶变黄焦枯,过早落叶,使整个树冠呈灰黄色,影响树木成长。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长约4 mm,近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头部横阔,触角6节,基部细小,其余各节粗大,褐色至深褐色,上生细毛;前胸背板横阔光滑。鞘翅上密生略成行列的细点刻,体腹面、足色较深具光泽。

1.2 卵

橙黄色,椭圆形,成堆直立在叶面上。

1.3 幼虫

体长约6 mm,灰褐色,全身有黑褐色凸起状物,胸部宽,体背每节具有4个黑斑,两侧具乳突。

1.4 蛹

长约4 mm,椭圆形,黄褐色,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2 发生规律

柳蓝叶甲发生在循化县天然林中,主要寄主是山杨,1 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土壤、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底杨树发芽时出来活动,随后交尾、产卵,并孵出幼虫。为害芽、叶,并把卵产在叶上,成堆排列,每雌产卵千余粒,卵期6~7 d。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啃食叶肉,幼虫期约10 d,老熟幼虫化蛹在叶上,6—8月可同时见到成虫和幼虫,成虫有假死性[1]。2016年循化县柳蓝叶发育历期如表1所示。

3 危害特点

柳蓝叶甲为害桑树、柳树、杨树等。成虫、幼虫取食叶片,群居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现象,发生严重时,每叶成虫(或幼虫)高达30多头,初孵幼虫多在叶背面啃食叶肉,随着幼虫虫龄的增加,食量也随之加大,常几头至几十头为害同一叶片,致使叶片仅剩上表皮或下表皮变黄焦枯。有的树叶只剩叶脉,呈网状。有的将初生的嫩芽及嫩叶食光,整个树冠呈灰黄色,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树木成长,幼树发生更严重。

由于柳蓝叶甲的繁殖率较强,所以蔓延迅速,危害性巨大;再者天然林森林郁闭度大、树种繁多、树冠高大、地形险要、水源远、面积大,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柳蓝叶甲的危害导致成片森林很快变黄焦枯[2]。

4 防治措施

4.1 保护和利用天敌

要保护柳蓝叶甲的天敌昆虫,如螳螂、胡蜂、猎蝽、草蛉、蜘蛛和青蛙等。红尾伯劳、灰喜鹊等鸟也会捕食柳蓝叶甲,利用以上昆虫和鸟类对柳蓝叶甲进行自然控制。

4.2 选择栽培抗虫品种

通过监测调查天然林发现,柳蓝叶甲主要为害杨树,不为害针叶松、桦树。造林时,要营造混交林或抗虫树种,以此减轻柳蓝叶甲的危害[3]。

4.3 人工物理防治

4.3.1 利用成蟲假死性,振落杀灭。在人工林中,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危害盛期,振落幼、成虫进行捕杀,可明显减少害虫数量。这种方法在天然林中不适用。

4.3.2 悬挂粘虫板进行防治。在柳蓝叶甲危害期,利用悬挂粘虫板进行粘虫试验。几天后抽样粘虫板进行统计,最多粘120头成虫,最少粘52头,平均粘虫72头,能有效控制成虫产卵量和幼虫危害,辅助防控效果比较明显,以后将适时适地进一步扩大粘虫板的应用[4]。

4.4 药物防治

在危害初盛期,使用噻虫啉粉剂和液剂防治柳蓝叶甲。对山路难走、坡度大的地方利用噻虫啉粉剂进行喷粉防治,死亡率达89.3%;对地势较低、离水源较近的地区用2%噻虫啉悬浮剂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死亡率达89.7%。后期再对上述地区进行2~3次喷雾、喷粉防治,把柳蓝叶甲的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5]。

4.5 烟雾防治

柳蓝叶甲危害期,选择最佳防治时间进行烟雾剂防治。利用无公害药剂毒死蜱、水和柴油混合剂(毒死蜱乳油∶BT∶柴油=1∶1∶1)进行烟雾防治。该方法对幼虫防治效果更好,对成虫效果欠佳,幼虫死亡率达92%,成虫死亡率达80%。防治期间宣传工作要到位,坚守防治区域各路口,严禁人畜进入,连续坚守2 d,确保防治工作的安全性。通过烟雾防治,有效减轻了危害程度,遏制了有害生物进一步蔓延危害。

5 结语

通过监测调查,掌握了柳蓝叶甲在循化县的分布及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并为防治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应用合理科学的防治技术,保护森林生态健康。在以后的防治工作中,应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并把这些有效的防治技术、防治经验加以推广。

6 参考文献

[1] 于春梅.西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图册[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5.

[2] 邱雅林,周青,郑智龙.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图解[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 李进,刘媛媛,廖晓兰.柳蓝叶甲的识别及防治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2012(6):26.

[4] 刘雄兰,佘德松.柳蓝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0(4):73-75.

[5] 杨振德,田小青,赵博光.柳蓝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139-141.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