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奕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新时期我国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共享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从共享思维角度来分析和梳理,将会使治国理政的思路更清晰,也将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执政理念 共享思维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发展全局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成立三年有余,在这一节点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化改革中理论探索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改革进程的推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最终归宿,具有全局性意义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成就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最终归宿,具有全局性意义。
创新发展是共享发展的动力源泉,共享发展是创新发展的目标指向。“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恒久的内生动力。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这是一次攻坚战,仅凭个人、单个企业是无法完成的,科技创新需要以共享为基础,产业升级的市场活力也需要共享来打头阵。共享带来机遇,更带来竞争,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带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思维指导下的创新发展才会更具有竞争性和活力。
协调发展是共享发展的内在保障,共享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内在中枢。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多年来的发展目标,更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这是小康社会对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求。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就会加剧我国社会结构的短板。协调发展是要消除贫富悬殊、避免两极分化,其方向和目标是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发展不协调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城乡之间的经济矛盾、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巨大落差都是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存在的“木桶短板”。在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大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才能有效促进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共享发展的生动展现,共享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本质。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绿色发展是以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绿色发展需要以共享作为核心本质,绿色发展的共享不仅仅是和当前中国的13亿多人民共享,更是和全球72亿多人共享,更是和百年之后的子孙后代共享。绿色发展是需要每个国民都参与到其中的大事,共享共建之间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利用发展优势、快速凝聚发展力量。所以,共享思维下的绿色发展是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中共同推进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
开放发展是共享发展的战略支撑,共享发展是开放发展的最终归宿。开放发展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共建、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唯有开放、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使中国的全面改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使中国的发展更具活力和影响力。共享发展下的开放政治主要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密切沟通、减少分歧、增进互信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应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亲切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展开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包括对各自政治制度、政治形成过程、现存政治合理性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友好交流。在尊重各国国情基础上大胆借鉴、大胆尝试,消除其他国家由于信息获取不对称而对中国造成的偏见,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共享发展下的开放文化要求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积极地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把中国特色的文化和优秀思想与世界各国分享。开放的文化交流中,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和制度性话语权建构要参照西方国家的话语表达体系并与中国话语体系相融合,共享思维下的话语体系构建才会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赞许。
用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动力、把方向、定标尺
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动力。共享发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民众的生活水平,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实情来看,共享思维就是要调动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动力。具体来看:首先,要用共享思维充分调动企业家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要给予企业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让创新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政府还要为企业家提供市场化、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生产者,政府要鼓励他们生产创新,对于出色的生产者,要予以奖励。其次,要用共享思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主要就是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权问题。推进农民有序城镇化,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对于充分调动农民建设城市、建好乡村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再次,要用共享思维充分调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为国家服务的人员,在福利待遇和人事安排上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增加国家公务服务人员的整体福利,在晋升制度、奖惩机制、培训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要本着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进行制度设计,提升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把方向。用全面小康保障人人共享。“小康”是反映我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向往和追求的一个特定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化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一字之变动,但却代表了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代表了党中央深化改革的绝对信心。当前“把方向”就是要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方向,共享思维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原则即是对与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做到全民共享,如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具体来看就是要确保教育的全民性和公平性,保證每个孩子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及考试机会;在就业领域要确保每个就业者公平地享有就业机会以及与其工作性质相对应的无差别工作待遇;在医疗领域,要确保每个患者家庭不因病致贫,不因病返贫;在社保方面,要确保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在住房方面,积极推动农民城镇化,努力确保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定标尺。共享发展的目的就是增加所有社会成员的幸福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成员的福祉,更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人民群众福祉的共享增进需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层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四大方面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是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就是要看创新创业是否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科技创新成果能否出现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是要看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沿海内陆之间、各阶层之间是否处在协调互动、和谐共赢的发展之中;就是要看中国整体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能力是否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就是要看中国与外国、中国人民与外国民众是否深入地开展了实质性交流,中国在世界的制度性话语权是否提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共享发展用之于民,就是要做好民生工作,让人民的生活在共享发展思维的指导下更幸福美满!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林万龙、李成威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扶贫政策的创新》,《经济纵横》,2016年第6期。
责编/孙娜 刘芋艺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