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磊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300多年前,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习斋曾强调过体育运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到了近代,毛泽东更是鲜明地指出,要把个人锻炼和提倡体育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他曾说:“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体育运动,说浅显点,是為了维护健康;说重要点,是为了保家卫国。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其开篇就指出:“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体育对于个体能“强筋骨”“增知识”“强意志”,对于国家则能造就不计其数身体强健、精神刚毅的国民。
动以卫国的思想同样深耕于红军部队。红军创建初期,就把体育列为部队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在红四方面军第九次党代会的决议中,曾将足球、武术等项目列为“士兵政治训练”的内容之一。在反“围剿”紧张战斗的间隙里,红军部队仍因地制宜地开展爬山、打野操等军事体育训练,保证官兵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以适应残酷的战斗环境。
在革命战争年代,体育运动不仅帮助官兵强身健体,还是壮军威、聚民心的有力手段。1935年1月,为庆祝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红军总政治部因势利导,组织了一次篮球“联赛”,除了军队之间、军民之间的篮球比赛,还有将士的助威表演,当地军民热情高涨。
红军长征的总行程超过6万5千里,平均走365华里休整一次。这么高强度的行军,没有一副“铁脚板”“硬身子骨”是没法完成的。长征途中的体育活动虽然时间短、地点不确定,但仍结合行军、练兵需要,开展了内容和形式简单、带有军事色彩的体育活动。这些对于长征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军事体育活动更是红红火火。1942年9月,延安举行了大规模的红色运动会——“九一”运动会。之后毛泽东为《新华日报》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号召全军指战员积极参加军事体育训练,提高战斗力,打败侵略者。
强身健体以保家卫国,并非中国的“专利”。古代的希腊,把锤炼强健的体魄视为“特殊的教育”。为“将身子打熬得坚韧”,古希腊的孩子们赤着脚,只穿一件冬夏一律的大褂,夜里睡在芦草上,天天在冰冷的河水里洗澡。成年后的男子一律编队、上操、过集体生活,很多时间都在训练场上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把肌肉练得又强壮又结实。这正是古希腊军队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夫兵者,国之卫也,非强悍有力者不胜其任。”要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就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技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就是战斗力”“体能连着战斗力”……新的历史时期,战争形态在改变,但军人锻造“强悍有力”的身体,以胜任未来作战需要这一基本要求,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