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提升素养

2017-05-12 13:58林昌龙
新教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统计表梯形微课

林昌龙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课堂对信息技术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再到现在的融合创新。数学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学科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扩大学生认知领域,实现个性化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它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间短、内容集中,可以反映教师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一、课前推荐,重预习提升素养

预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学生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素养。学生在预习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新知,可能对重点知识把握不清,抓得不准,我们便可以向学生推荐微课。微课短小精悍,每一个议题、每一项活动、每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设计的,视频里的动画与课件相结合演示能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暂停做笔记后再播放或者重复播放学习内容,直到实现理解新知。

例如,学生学习“倍的认识”一课。“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新教材把这部分内容从二年级移到三年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倍”的形成过程,理解“几倍”就是“几个几”。难点是理解“倍”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先看微课的内容,边听边想:“对于‘倍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看完微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网上关于“倍的认识”的微课有很多,内容表达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筛选,向学生推荐自制微课或质量较好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自学。学生课前自学微视频后,教师在课上便可以让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有的学生表示通过看微课理解了“倍”是以一个量为一份,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有的学生说重要的是先确定1份;有的学生说要求几倍要先确定“1份数”,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等。学生在分享收获时沟通了“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能用“几个几”来理解“倍”。这些都是学生课前看视频体会到的,不是在短短一节课里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的,特别是学困生,需要多次学习才能达到如此效果,而微课为他们提供了可能,所以正确应用微课,能提高学生预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中学习,引思考提升素养

相关研究证明,不同认知通道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一般地,只使用视觉通道,仅能记住材料的25%,只使用听觉通道,能记住材料的15%,而视听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学习活动,则能记住材料的65%。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微课,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大量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多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的同时,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进行“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授课开始时,教师引发冲突:“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调查了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现在请根据调查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表。你能根据表格很快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自思考一会儿后,表示不能快速回答教师的问题,因为要分别从两个表格里找数据,过程很烦琐。教师引导:“怎样才能让我们方便地对比这些数据?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吧!”整理后教师提出:“只是把两张表格合二为一,这样简单的合并就可以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我们修改的?”在学生有诸多困惑的时候适时地引入微课,由视频动画引出的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这样设计统计表,你认为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还有什么问题?怎样能使表格变短,而又统计全面?”学生带着问题看完后,再根据微课完善自己的设计,简化自己的统计表,根据需求设计出了表头,成功从单式统计表转变成复式统计表。活动中,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成为有效知识。教师的“教”变为“引”,学生的“学”变为“探”, 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了发展。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课后引导, 释疑难提升素养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对于不同知识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课堂上的一个知识点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了照顾这些学生,教师通常会再讲一次,不利于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可以把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做成微视频推荐给课上没能理解的学生,让他们回去后不受限制再一次学习,就可以满足该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对于“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知识提升部分、扩展练习部分等制作成微课,发给他们,让这些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地理解知识,拓宽知识面,发展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将微课应用在课后,必须有一定的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学生的思维能够在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例如,“梯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面积公式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再汇报展示不同的推导方法。学生的推导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第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进行推导;第三,把梯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进行推导;第四,把一个梯形转化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学生可能仅理解了自己组里想出的方法,并不代表他们能完全理解其他小组的推导方法,这里可以将不同的公式推导方法制作成微视频推送给学生,让那些课上不理解的学生回去后可以多次观看,理解不同的推导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再看一看,让他们思考这些不同的推导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该部分学生通过反复地观看,比较得出四种不同的推导方法里都有转化的数学思想存在,让其思维得到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是傳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利用微课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服务,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统计表梯形微课
玩转梯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梯形达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神奇的统计表
梯形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