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颖+刘玮+贺照霞+余海洋+赵文霞
【摘要】目的:观察利胆消石方联合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行ERBD术;观察组行ERBD术后加用利胆消石方口服,比较两组术后TBIL及ALT情况,以及3个月后再次行ERCP取石的成功率。结果:治疗后3d,TBIL、AL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TBIL、ALT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再次行ERCP 取石成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消石方联合ERBD术可有效解除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并可提高二次取石的成功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利胆消石方;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082-03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及伴随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1]。如结石过大或数量较多,不能碎石取石的患者,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是较好的选择,但单纯应用ERBD溶石效果欠佳,二次行ERCP取石术成功率不高[2]。笔者选用本科室常用的利胆消石方联合ER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及伴随梗阻性黄疸,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35±29)岁;病程8d至4个月,平均病程(18±05)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57±27)岁;病程10d至3个月,平均病程(16±0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ERCP诊治指南》[2]关于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标准。①有腹痛或寒战高热病史;②肝功能异常,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谷丙转氨酶(ALT)>40U/L;③CT或MRI显示胆总管结石;④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愿意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患者;②ERCP术中应用常规取石方法无法将结石取出,需行ERBD术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药物过敏史者;③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者;④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⑤不愿意签订知情同意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禁食8h以上,采用左侧侧俯卧位,术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咽部麻醉,术中采用丙泊酚持续泵入静脉麻醉。
152使用器械操作内镜:Pantax 2790K型电子十二指肠镜(日本宾得公司);X射线机:Siemens Artis zee ceiling(德国西门子公司);ERCP使用耗材:三腔切开刀,黄斑马导丝,胆道塑料支架推送系统,塑料胆道支架(均为美国Cook公司生产)。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7),用生理盐水稀释成30%。
153ERBD术电子十二指肠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降段,于降段内侧找见十二指肠主乳头,使用三腔切开刀联合黄斑马导丝进行乳头插管,插管成功后,切开刀沿导丝进入胆总管内,X线透视下,经切开刀注入适量造影剂,肝内外胆管显影,观察结石所在部位、数量,测量胆总管直径,结石的直径。退出切开刀,经导丝置入塑料胆道支架推送系统,行ERBD术,所用塑料胆道支架全部为Wilson-Cook公司生产的85Fr圣诞树支架,支架长度以先端越过结石进入肝总胆管,末端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外。
对照组仅行ERBD术,观察组行ERBD术后给予利胆消石方口服,组方:柴胡10g,黄芩10g,青皮10g,大黄6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白术15g,甘草6g(所用中药饮片颗粒剂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剂/次,每日2次,服用3个月。
两组均在3个月后行ERCP拔除塑料胆道支架及取石。如第2次ERCP无法取尽,则再次置入支架。随访期间如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胆道支架并发症(胆道感染、支架移位和支架阻塞),则予以停药并退出本临床研究。
16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的TBIL、ALT水平,以及再次ERCP取石的成功率。
17统计方法将所得數据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ERBD治疗前后TBIL比较两组治疗后3d TBIL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TBIL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ERBD治疗前后ALT比较两组治疗后3dAL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ALT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二次取石成功率比较3个月后再次行ERCP取石术,观察组26例完成取石,取石成功率为9630%,对照组19例完成取石,取石成功率为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安全性评价两组在3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胆道感染(表现发热、腹痛等),支架移位和支架阻塞等情况。观察组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ERCP已逐渐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术是解决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3]。本研究结果显示,ERBD术后3d,所有患者TBIL、AL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提示ERBD术可以有效缓解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改善肝功能。但单用ERBD术的患者长期退黄效果不如加用中药颗粒剂的患者,而且其再次ERCP取石成功率也不高,如Lee TH等[4]报道的二次取石成功率只有737%,本研究单用ERBD术的对照组第2次取石成功率也仅为7600%。有学者[5]在ERBD术后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等药来提高二次取石的成功率,但该类药物价格昂贵,多数患者负担不起,不能长期服用。
中医对胆石症早有记载,将其归属“肋痛”、“黄疸”、“胆胀”等范畴,大量的临床研究及报道显示,中药具有较好的利胆排石功效[6-8]。利胆消石方是笔者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方,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胆石症发作期以黄疸、发热为主,结石阻塞胆道,胆汁排出不畅,入血溢于肌肤为病机特点,故急性期以湿热淤阻证多见,但ERBD术后,胆道梗阻解除,胆汁排出通畅,黄疸、发热等症状迅速解除,转为缓解期,因此证型亦随之改变,以肝郁气滞证为主,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为治法。
利胆消石方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配以青皮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功,再辅以黄芩、大黄、金钱草以清热利湿通便,鸡内金、白术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现代研究发现柴胡中含有的黄酮、皂苷、挥发油等有效成分[9-10],黄芩中的黄芩苷[11],大黄中的大黄酚[12-13],以及青皮[14]、金钱草[15-16]、鸡内金[17]等,都能使胆汁分泌增加,排出量增多,加强胆囊收缩和奥狄氏括约肌松弛,防止胆汁淤积,抑制结石形成,利胆排石的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ERBD术后,口服利胆消石方,再次ERCP的取石成功率达到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利胆消石方可能具有溶石作用。
利胆消石方联合ERBD术可有效解除胆总管巨大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并可提高二次取石的成功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E J Williams, J Green, I Beckingham, et 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CBDS) [J].Gut,2008(57):1004-1021.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3):113-125.
[3]叶国良,盛 红,谢韵琴,等.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66- 70.
[4]Lee TH, Han JH, Kim HJ, et al. Is the addition of choleretic agents in multiple double-pigtail biliary stents effective for difficult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elderly patients A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J]. Gastrointest Endosc,2011, 74(1):96-102.
[5]Han J, Moon JH, Koo HC, et al. Effect of biliary stenting combined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terpene treatment on retaine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elderly patients:a multicenter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10):2425-2421.
[6]杨华,郭玉宁,易红,等. 中药复方溶石剂对人体胆结石的直接溶解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2006(10):839-842.
[7]金桂娴,孙建光. 利胆排石药在胆石症中的应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9):12-13.
[8]李立,蔡峰,梁非,等.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医治疗胆结石药证对应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3(04):664-666.
[9]黄幼异,黄伟,孙蓉.柴胡皂苷对肝脏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17):298-301.
[10]李仁国.柴胡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 陕西中医,2013,34(6):750-751.
[11]辛文妤,宋俊科,何国荣,等. 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6):647-653, 659.
[12]曾芳,李媛.大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藥理作用[J].当代医学,2013,19(12):149-150.
[13]袁耀宗,诸琦,夏璐,等.生长抑素及大黄素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Oddi 括约肌的作用[J]. 中华消化杂志,1999,19(4):252-255.
[14]陈红,刘传玉,李承宴.青皮的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11):1050
[15]熊颖,王俊文,邓君,金钱草和广金钱草的药理作用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106-2111.
[16]肖广远,张静喆.金钱草在肝胆疾病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73-75.
[17]郑雁,苗明三.鸡内金的现代研究特点分析[J].中医学报,2015,12(30):1796-1797.
[18]李月玺,王少杰,夏亚钦. 25种中药对胆囊运动功能影响的超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5,20(12):754.
(收稿日期:2017-02-21编辑: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