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一要素后,大量上市公司遭遇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尴尬。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每年这个时间点,都是上市公司集中发布年报业绩预告的时候。也就是这个阶段,各种各样的花式报告集中呈现在投资者眼前,有被精品包装完实现业绩“大翻身”的,也有让投资者看完“累觉不爱”的。
据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沪深两市共有228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业绩预告,其中,有173家公司对已发年度预告进行了修订业绩。
在上述173家上市公司中,有147家上市公司修改后预计业绩盈利,另有26家公司修改后预计业绩亏损。
此外,有99家上市公司修正后的2016年业绩预计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有55家公司预计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100%。
那么业绩预增、净利润高的公司股票就是蓝筹股?大错特错,我们知道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法来粉饰业绩,是A股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梳理一下,上市公司的“作假”手法。
非经常性损益“润色”
虽然目前已公布2016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的整体盈利情况较好,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一要素后,大量上市公司遭遇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尴尬。
操纵”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年报的”水分”的重要来源。非经常性损益包括以下项目: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导致的损益;处理下属部门、被投资单位股权损益;资产置换损益;其他政府补贴;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等项目。
有业内人士指出,非经常性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干扰,投资者对非经常性收益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最好多加观察。
有数据统计,截至4月16日,已有1803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16年年報,相关公司在报告期内总计实现净利润约2.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73%,中泰化学等1119家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正增长。
虽然从表面数据看,1803家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在2016年的整体经营状况还算不错,但在2.22万亿元的总利润中,非经常性收益却占据了相当比例。统计显示,1803家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的非经常性收益总计达1720.72亿元,而在2015年,上述公司得到的非经常性收益总额只有1579.91亿元。
就具体公司而言,在已公布年报的1803家上市公司中,有1643家公司存在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补贴”净利润的现象,占比约91.19%,其中国栋建设等446家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的比重超过30%;嘉凯城等161家2016年表示盈利的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上处于亏损的状态;一汽夏利等304家2016年业绩正增长的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2016年的业绩增速由正转负。
长城证券投资顾问龚科认为,2016年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规模出现较明显增长,就微观层面而言,是因为上市公司在非主营业务领域以及跨行业兼并领域的拓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同时大宗商品市场、外汇市场、银行理财市场的繁荣也推动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增长。但从宏观层面上看,经济周期波动的延续、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振,迫使相关企业加大了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
“增光添彩”的四种方式
尽管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来源各不相同、金额高下有别,但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为业绩“增光添彩”的方式,基本集中于四种途径。
一是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比如2016年盈利10.77亿元的佛山照明在报告期内处置了其持有的国轩高科股票,获利约7.3亿元,这笔“炒股”收益就占到了2016年佛山照明总利润的2/3。
二是出售资产,以嘉凯城为例,该公司在2016年公开挂牌转让子公司青岛嘉凯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这些资产出售行为帮助公司在2016年实现非经常性收益26.75亿元。
三是获取政府“红包”,海油工程就是典型案例,海油工程在2016年实现的净利润总计约1.32亿元,其中场地配套设施费返还、国家重大课题科研拨款、保税区办公楼契税返还、技术改造资金拨款等各类名目的政府补助就高达1.06亿元。
最后,债务重组也是部分上市公司实现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途径,比如*ST运维便在2016年通过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大为制焦、大为焦化重整事项产生债务重组损益41.87亿元,*ST运维也得益就此扭亏为盈。
“脱水”业绩更显成长性
龚科指出,通常情况下,衡量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还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由于非经常性损益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无关,如果非经常性收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将会干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际业绩的判断。可能某只业绩靓丽的个股实际依靠的是非经常性收益的粉饰,一旦失去非经常性收益的支撑,其业绩前景将相当悲观。与之相反的是,某只业绩“崩盘”的个股或许只是偶然受到非经常性收益的拖累。因此对于那些非经常性收益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最好多加观察,以免被表面的业绩数据所误导。
光大证券投资顾问周明表示,投资者在关注上市公司中报业绩走向的同时更应注意分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质量。通常而言,最近3年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中所占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的上市公司其业绩出现大起大落的风险较小,投资者可选择其中净利润稳步增长且业绩增速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匹配较好的上市公司予以跟踪。
另外,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A股上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非经常性损益来源较为可靠(比如在明确的时间周期内享受稳定的政策性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的上市公司由于拥有业绩“托底”,也具备一定的战术避险价值。
据最新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年报信披质量,上交所近期新动作不断:除了在监管端首次对上市公司年审机构展开事前约谈外,在培训端,上交所还创新性地覆盖了全体沪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