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炳池
摘要:“谈心工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缺失与偏颇,从理性认知的层面厘清“谈心工程”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机制,提出构建“谈心工程”的“六结合”系统模式:专门领域辅导与开放性交流相结合、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工作坊相结合、针对性谈心与随机性谈心相结合、朋辈互助与师生互助相结合、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与群众座谈相结合、“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相结合。
关键词:谈心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4.0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4-0067-05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式、载体多种多样,需根据教育客体的特征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其实效性。“谈心工程”,即师生之间、朋辈之间通过系统的载体、途径和方法开展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交流,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模式。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谈心工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出积极构建“谈心工程”的“六结合”系统模式。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缺失与偏颇
沟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认为,沟通理性要求通过民主沟通的程序,主体间通过充分理解式的反复沟通和多次讨论达成一致或共识,其核心就是在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中,通过沟通、讨论达到情境的共同界定。哈贝马斯提出,真正的共识是“理想的言辞处境”,在此一处境中,所有参与者畅所欲言,即拥有平等的机会作出各种言辞行动,包括指述言辞行动(真理声称)、表意言辞行动(真诚声称)、以及规约言辞行动(正当声称)。在理想的言辞处境中,只有一种力量在发挥作用,那就是较佳论据的力量。由这种处境产生的共识,便是真正的、合理的共识。因此,沟通的意义是达成参与沟通者的相互了解、达成合理的共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师生之间的沟通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沟通的缺失与偏颇,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师生沟通层次表象化,沟通内容不深入
师生沟通理应是情感上的交流与思想上的碰撞,但现实中很多师生之间的沟通存在蜻蜓点水或隔靴搔痒的情况,沟通的信息无关痛痒,沟通的内容苍白无力。沟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往往也没有清楚地预先了解学生的背景、认知状况、个体的需要和当前的困难,其传递给学生的“帮助”或“指导”有时候甚至是一厢情愿,走走过场而已。学生对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充满期待的,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想要的信息、知识或指导,但结果往往是还没切入正题,刚刚开始寒暄问暖就草草结束。其根源在于沟通要深入下去,需要掌握沟通的层次性:浅层的沟通是日常的嘘寒问暖,中层的沟通是发现当下存在的困难或问题,深层的沟通是叩问并直击学生心底的柔软的情感表达。
2.师生沟通方式工具化,沟通途径不便捷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语言这一媒介工具,把一定的思想信息传递给工作对象,使之受到教育,获得启发,提高觉悟,转变态度的过程。”语言这一媒介发挥最大的效果,在于面对面的沟通,并且最大效度地发扬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艺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师生之间的沟通途径愈发多元,沟通效率愈发高效。不过,效率和效果是不一样的概念。就沟通而言,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新媒体可以很容易帮助实现高效率沟通,但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在师生之间彼此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之后,新媒体才能协助增强沟通的效果。现实中,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面对面沟通,没有很好的情感积累,仅仅借助微信、QQ、短信等简单高效的沟通工具与学生交流。这是师生沟通方式工具化的异化。
3.师生沟通内容任务化,沟通动机不真诚
師生沟通中存在的技巧性的现象是直奔主题,其背后的实质是沟通动机和态度的问题。教师在沟通中往往就事论事,以最快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缺乏对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和探讨。同时,教师面临科研、教学、家庭、经济等多重压力,师生沟通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学校的政策性文件或制度性安排,师生沟通的动机往往是“学校要我沟通”而不是“我要去沟通”。在此情况下,教师对师生沟通的理解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片面机械等现象,沟通的结果虽然也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自己的工作任务也算完成,但总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应付式沟通”的不良印象。究其根源,正确的沟通动机和内源性的沟通意愿是达成一次完美的师生沟通的先决条件。
4.师生沟通主体单向化,信息交往不对称
在师生交往主体关系上,我国传统价值观中对教师地位的极大推崇与当代教育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敢于挑战权威、具有创新意识有较大差异。如果师生沟通存在信息交往不对称,即教师自认为掌握的信息资源和价值观念具有权威性,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没有激发学生本体意识和主观能动作用,就会发生师生沟通主体单向化,出现师生关系的僵硬及异化。因此,师生沟通的渠道应是畅通、沟通的条件应是平等、沟通的途径应是双向、沟通的信息应是交互。
二、多维审视“谈心工程”的作用机制,创设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四维情境”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离日常生活维度的现象,进而影响其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日常生活的回归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需要分析“谈心工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创设“谈心工程”的“四维情境”,厘清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平等交流是“谈心工程”的前提、有效交流是“谈心工程”的基础、深度交流是“谈心工程”的保障、情感交流是“谈心工程”的升华。
1.“谈心工程”的前提是师生平等交流
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平等”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平等构成了社会主义平等的三大内核。社会领域的平等包含人际平等,而师生交流的前提便是“平等对话”。对话的本质并非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双方通过信息的交流,达到一种新的认识与行为境界。因此,对话不是轻视和压制对话中的对立面,而是一种开放性、公平性的对话,真正的对话总是蕴涵着一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因此,师生平等交流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缺乏平等交流,就如没有扣好第一粒扣子,师生交流的意义、基础、内容、保障等都会出现错位、移位或缺位。
2.“谈心工程”的基础是师生有效交流
师生交流是双方意愿、思想、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眼神等方式传递给对方的表达过程。师生有效交流指交流的双方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的见解或主张、或者双方通过交流促进情感信任和增进彼此了解。师生交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其交流的有效程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谈心工程”是一项基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有效性体现在:第一,科学性。谈心不是闲谈,更不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谈心需掌握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方法,了解对方的心理需要和当前困惑,根据谈心过程的开展和发展,引导对方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第二,适用性。谈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或体系,要根据谈心对象的问题或困惑、当下的心态和情境,调整谈心的策略和方法;第三,主体性。谈心的双方要互为主体,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和真实表达,并对对方的表达进行确认。学生要主动在谈心中给予反馈和回应。双方的谈心是一种“螺旋形沟通模式”。
3.“谈心工程”的保障是师生深度交流
师生交流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递进过程。1967年,丹斯提出“螺旋形沟通模式”:沟通过程是向前发展的,前面的沟通内容将影响到以后沟通的结构和内容。丹斯的螺旋形模式可以用来描述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过程中的要素、关系和环境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动的。即在沟通的过程中,人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并能够储存信息,对于参与的各方来说,“认知场”总是在不断地扩大之中。参与者们不断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关于谈话的话题、别人的观点和知识等等信息。因此,信息沟通、信息交换和信息传递会随着沟通的逐渐深入而进行阐释、确认和再生产,从而达成深度的信息交流。就师生交流而言,“螺旋形沟通模式”同样适用于师生谈心模式。师生谈心是一个由外围逐渐向内核聚拢的过程,也就是说,初始谈心阶段主要涉及到谈心双方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谈心的逐渐深入,沟通的信息会逐渐聚焦到某个或某些双方都重点关注的知识、问题或意见上,并且围绕这些关注的重点,展开探讨、理解和反思。由此可见,要确保“谈心工程”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谈心双方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谈心双方的时间投入。一次成功的师生深度交流必然要求交流双方投入足够长的时间单位;二是谈心双方的谈心主题聚焦。谈心双方需聚焦到相互关心的主题上开展深入的交流、反馈、确认和反思,达成双方一致认可的问题解决模式或意见交流共识。
4.“谈心工程”的升华是师生情感交流
“谈心工程”是一项师生情感积累的育人工程,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耶鲁大学的克来顿·艾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于1969年提出了ERG激励理论。他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Existence)需要、关系(Relatedness)需要、成长(Growth)需要。这一理论的特点是认为各种需要可同时具有激励作用,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倒退。师生情感交流不仅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关系,满足师生间的关系需要。同时,师生情感交流还可以满足师生间的个体发展和成长需要。就教师而言,通过情感交流,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沟通技能、表达能力、共情意识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职业认同和工作成就;就学生而言,师生情感交流不仅满足学生在心理上被关怀的关系需要,同时,为学生的心理成长、知识积累、专业发展、社会支持系统培育等方面提供养分。因此,达成情感交流的师生谈心是“谈心工程”的高阶境界。师生情感的培育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寄托是一种探索性的状态发展过程,如果师生谈心数次依然无法达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预期,则会实质性且不可逆地破坏双方的关系链接。因此,师生的每一次谈心都必然要求足够的情感投入和正确的动机取向。
三、积极构建“谈心工程”的“六结合”系统模式,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谈心工程”系统实践,需在分析“谈心工程”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高校特色、生源情况、学生特点、专业要求等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性“谈心工程”,以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专门领域辅导与开放性交流相结合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师生谈心既要有开放性交流,也需要有专门领域辅导。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中提到,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含如开展党团组织与班级建设、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学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紧急事件处理、资助育人、主题班会等。同样,高校教师或者高校育人工作者也需要在某个或某些领域内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能对大学生开展专业性的咨询和辅导。以前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如今,在信息膨胀、咨讯爆炸的社会,教师的“一桶水”在信息汪洋中也仅仅是“沧海一粟”,况且信息汪洋还是免费对学生开放,学生唾手可得。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不仅要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知识、信息要广泛涉猎,而且要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深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领域。不仅如此,“酒香也怕巷子深”,教师需积极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新方法,用发展的、有活力的、吸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取代陈旧的、固化的、照本宣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旧模式。这就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谈心工作能力和谈心工作艺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谈心工作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特定专业领域成功的强大保障,而谈心艺术不仅关系工作技巧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开放性交流的频率和次数,通过特定的谈心艺术把学生吸引到教师身边来,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愿意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愿意在专门的领域向教师提出专业的指导请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深入地在自己擅长的特定专业领域内对学生开展深度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取得发展。
2.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工作坊相结合
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工作坊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两种基本形态,也是“谈心工程”中常用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咨询需要和工作情境。卫生部印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中指出:“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专业培训,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及应用,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系统疗法、催眠治疗、箱庭(沙盘)、内观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艺术治疗等心理咨询方法,根据来访者特定的咨询问题采取某种或混合式的咨询方法。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通过创建接纳信任的团体氛围,鼓励和引导同辈团体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成员在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中,分享多样化的观点和资源,并产生思想的碰撞,获得内心的感悟,从而达到澄清观念、提升认识、改变行为、促进人格健康成长的目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常规工作技能,是“谈心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和治疗功能。
3.针对性谈心与随机性谈心相结合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掌握舆情和学生动态是关键。在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指定学生必须这样做或必须那样做,但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违法犯纪的事情不能做、损坏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在此框架范围内,我们要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行动动态和思想舆情,防止学生触碰到高压底线的同时,发现学生的群体性需求和个体性需求。因此,“谈心工程”需强调针对性谈心与随机性谈心相结合。教师要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一起用餐等多种形式,融人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在生活中随机与学生谈心,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建立信任和培育感情,由此,学生会愿意將一些舆情、想法、困惑甚至危机事件与老师交流、分享和报告。熟悉并掌握学生舆情动态,将有助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敏感性事件如自杀倾向、群体性事件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这也是加强师生随机性谈心的必要性所在。与此同时,需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谈心。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概指贫困生群体、心理障碍与心理危机群体、学业困难群体、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和受违纪处分学生群体等。大学生特殊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心,以维护学生利益、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学生困难、保持学校稳定。
4.朋辈互助与师生互助相结合
“谈心工程”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朋辈互助(朋辈辅导、朋辈咨询)无疑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朋辈互助”一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马歇尔夫将朋辈互助定义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过程”。由于朋辈之间年龄相仿,生活在相同的大学校园环境中,具有类似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学生活动等压力和挑战,因此,同龄人之间更能直观体会对方的心理和需要。再者,朋辈互助对于双方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施助方,参与朋辈互助可以增进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促进特定领域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提升人际互动的沟通技巧和交际能力;对于受助方,朋辈互助更加随意、自由、自然和直接,受助方的问题、困难和需要更容易表达、倾诉给施助方,获得快速的反馈和指导。而且,朋辈互助是个双向的互助过程,施助方与受助方在咨询过程中互为主体,在互相学习沟通中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取得发展。当然,由于朋辈之间受知识体系、经验积累、咨询技能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深入的辅导和互助,因此,需要将朋辈互助与师生互助相结合,发挥师生互助中教师的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人格魅力优势。
5.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与群众座谈相结合
一方面要引领大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剖析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群众的座谈交流,请普通学生群众对大学生党员的言行举止、工作质量、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给予客观的评议,指出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群众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和期望。由于人们很难发现自身缺点,或由于心理抵触情绪影响人们不愿意改变自身现状,这时外界的批评就起到了启发作用,帮助受教育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引发思考,能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深刻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高校大学生党员也应该有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襟和气魄,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客观、全面、深入,切不可避重就轻、泛泛而谈,对自身和党内成员存在的问题、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的整改要有方案、有落实、有反馈。
6.“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相结合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高校“谈心工程”的最高理想何尝不是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呢?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古典哲学体现了高度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师生谈心,其最高境界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然而,“仰望星空”的理想失去了“脚踏实地”的奋斗,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谈心工程还需引导大学生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奋斗。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通过“谈心工程”,大学生们都能在浩瀚的星空中找到心中的那颗星,并且用实际行动勾画出人生的美好蓝图。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