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7-05-11 11:59王晓玲方杏村
关键词:负相关储蓄红利

王晓玲,陈 浩,方杏村

(1.湖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3)

区域经济研究

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晓玲1,2,陈 浩2,方杏村1

(1.湖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3)

利用2004-2014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变动、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 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储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资本积累的目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口红利,其中辽宁优势明显、吉林一般,黑龙江最少。在人口数量变动中,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在人口结构变动中,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特点;人口性别结构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人口产业结构、人口文化结构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人口红利;经济增长;区域差异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口数量和结构的良性变动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将储备多年的人口红利完全释放出来,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出生率锐减、劳动力数量相对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等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使得东北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后备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危机的警报已经拉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人口红利学说最初来源于美国学者大卫·布鲁姆与杰佛瑞·威廉森,其在1998年研究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奇迹时提出东亚高比例劳动人口对东亚地区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1];梅森·安德鲁与罗纳德·李在2004年又对人口红利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将其分为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前者通过劳动力总供给增加和抚养比下降来促进经济增长,后者在理性预期基础上,认为老年人口增多所带来的国民储蓄和物质资本的增加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2]。国内较早研究人口转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学者是蔡昉,他指出人口转变通过高储蓄率、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抚养比对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并通过研究揭示了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趋势[3]。汪小勤认为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主要表现在高劳动人口比例和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推动中国经济增长[4]。钟水映实证得出人口红利促进了省域经济增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大于西部,西部大于东部[5]。但是,也有学者对人口红利提出了一些质疑,穆光宗认为,人口红利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红利期不等于经济高速增长期,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人口政策[6]。黄润龙(2009)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人口总抚养比来解释复杂的人口与经济关系,人口红利未能深入人口结构内部和经济结构内部研究人口与经济的本质关系,不是影响经济产出的主要变量[7]。

目前,也有不少国内学者对东北地区人口与经济增长进行了一些研究。王国臣认为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主因是大量移民人口的增加,从而带来了近代东北农业、贸易、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近代东北经济的发展[8]。刘新荣对东北三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辽宁省农业人口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农业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东北三省非农业人口与经济增长均呈正相关[9]。侯力得出东北地区存在人口出生率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净迁出人口多,以及边境地区人口流失严重等人口问题[10]。王晓峰通过对东北三省1992—2011年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历史变动以及贡献度变动进行分析,得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其中吉林省最高,辽宁省其次,黑龙江省最小;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经济增长带来了正影响,但给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了负影响;同时,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11]。因此,在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探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口转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东北地区早日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模型构建

(一)基本模型[12]

为了准确研究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索罗—斯旺增长模型,运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构建以下生产函数作为基础研究框架:

(1)

其中,A、K、H、L分别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存量,a、b为生产函数的参数,且0

(2)

令de=(SN+LN)/L=NP/L,其中,de为劳动力负担,SN为少儿人口,LN为老年人口,NP为非生产性人口,且P=SN+LN+L=NP+L。那么,式(2)就可以变化为:

(3)

现假设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且折旧率相等,即δh=δk=δ;人口增长率(n)为外生给定。因此,可得出以下动态方程:

(4)

(5)

现假设全要素生产率固定不变,那么由式(4)和式(5)可以得出人均物质资本和人均人力资本的稳定状态:

(6)

根据式(6)可以得出稳定状态下的人均产出:

(7)

再假设物质资本投资规模(sk)等于人力资本投资规模(sh),对式(7)取对数可得:

(8)

其中,μ=1-a-b。再根据Mankiw等对稳定状态的线性方法,可得到:

(9)

令λ=(1-a-b)(n+δ),并将式(8)代入式(9)得出:

(10)

由此可以得到趋近于稳态的一个次稳态状态,加入误差项,得出以下方程:

g=α0+α1lny+α2ln(n+δ)+α3lns+α4ln(de)+ξ

(11)

(二)实证模型

上面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下面本文主要使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面板数据分别验证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如下实证模型:

lnyit=β0+β1lnAit+β2lnKit+β3lnEit+β4ln(Xit)+γit

其中,i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级城市截面单元,t为年份,γ为随机扰动项,β1、β2、β3为系数向量,y为被解释变量,用人均GDP表示,解释变量A代表技术水平,用科技支出占GDP比重表示;K代表物质资本,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表示;E代表人力资本,用劳动参与率表示;X代表人口变量,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类人口数量指标,用人口出生率(X1)和人口密度(X2)来表示;第二类人口结构指标,用人口年龄结构(18岁以下人口占比(X3)、18-60岁人口占比(X4)、60岁以上人口占比(X5))、人口性别结构(男女性别比(X6)、人口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X7)、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X8)、人口文化结构(高校学生人口占比(X9)表示。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对计量经济结果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对所用数据均进行自然对数化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数据的变动,而且可以保留数据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以减少数据的波动。

本文以2004—2014年23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面板数据包括23个截面单元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合计253个样本观测值,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2014),保证了统计数据口径的一致性。2004—2014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变量的统计描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板数据的变量统计特征(2004—2014)

二、实证分析

为了确保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本文用LLC和IPSL两种方法对使用的所有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原始数据或一阶差分在10%的显著水平下均为平稳变量(见表2)。

表2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说明:***、**、*分别代表在 1%、5%、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变量不平稳的原假设。

(一)人口红利对城乡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

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积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储蓄是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存在人口红利期时,则劳动人口比重较大,而少儿抚养人口和老年抚养人口就相对较小,由此将带来社会总储蓄增加,有利于资本积累。为此,本文将借鉴Leff(1969)的模型实证分析东北老工业人口抚养比对储蓄水平的影响[13]。本文构建了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因变量,以人均GDP、总抚养比为自变量的面板回归模型来验证人口红利对储蓄的影响,同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总抚养中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的不同差别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lnSit=α1lnyit+α2lnZong+α3+σ1it

(12)

lnSit=α1lnyit+α2lnOld+α4+σ2it

(13)

其中,S为城市居民储蓄存款,y为人均GDP,Zong为总抚养比,Young为少儿抚养比,Old为老年抚养比,σ为误差项。从上文LLC和IPSL两种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本次回归所使用的面板数据在进行一阶差分后均是平稳的,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所示。

从总体来看,总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其系数分别为0.1766、0.9511,而少儿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的增加有抑制作用,其系数为-0.6222;总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而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有显著影响。从影响系数可以看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老年抚养比的提髙较少儿抚养比的抑制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更大,使得人口红利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储蓄水平有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资本积累的目的,初步实现了第二次人口红利。

从辽宁省来看,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系数分别为1.2739、0.3496、1.0245,表明辽宁老工业基地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作用是少儿抚养比的近3倍。这说明辽宁老工业基地不仅存在微弱的第一次人口红利,还存在较大的第二次人口红利,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从吉林省来看,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系数为-0.1864、-0.2946,而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系数为0.2124,少儿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的抑制作用高于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的促进作用,结果使得人口红利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有反向影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人口红利未达到资本积累的目的,从而未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

从黑龙江省来看,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有抑制作用、系数分别为-2.2850、-0.6330、-0.5776,但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水平抑制作用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已经失去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表3 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估计结果

(二)城乡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影响着储蓄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着经济增长。下面引入计量经济模型,建立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自变量,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GDP的影响,具体面板模型如下:

lnGDPit=α0+α1lnSit+λit

(14)

其中,GDP为地区生产总值,S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i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各城市,t为年份,λ为随机扰动项。为了减弱模型中数据的异方差性,本文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取对数处理,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2015)。

由表4我们可以得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吉林、黑龙江城乡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城乡居民储蓄每增加1个单位,GDP就增加1.0666个单位;在东北三省各老工业基地中,城乡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高的为吉林省,其次为辽宁省,再次为黑龙江省,系数分别为1.3039、1.0902、0.8181,表明储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由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的减少将使储蓄水平下降,导致储蓄转化为投资也随之减少,结果阻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

表4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乡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回归估计结果

(三)基于储蓄因素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个模型中,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示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这三个变量中,劳动系数相对最大,这说明劳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中仍然发挥了主要作用。除吉林外,资本相对于科技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更大,这说明投资也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科技还没有成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说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1.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人口数量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家庭抚养少儿人口越多,越会消耗家庭成员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目前我国“二孩”政策落实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出生人口越多,将会消耗更多的家庭储蓄,从而减少社会储蓄资本,阻碍经济增长。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对于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适当增加人口可以增加消费、添加劳动力,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人口出生率对经济增长的系数远低于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系数,因此,从总体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加人口规模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在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中,东北老工业基地18岁以下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18岁-60岁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60岁以上人口占比又与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发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呈现一种“倒U”型特点。从相关的系数来看,18岁以下人口占比与60岁以上人口占比负系数的和为-0.7716,低于18-60岁人口占比系数0.8774,因此,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年龄结构在总体上还是一定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在人口性别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性别比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其中负向影响可能与我国男性在买房娶妻等花销中特殊国情有密切联系,男性家庭只有通过大幅削减即时消费,不断增加储蓄,其边际消费倾向远低于女性家庭,最终抑制了消费需求,阻碍了经济增长。

在人口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系数为0.2278,即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就会增长0.2278%;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系数为0.4347,也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就会增长0.4347%,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两倍。

在人口文化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文化结构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文化素质,特别是加强高校本专科以上教育将会提高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地区更好的经济增长。

2.东北各省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辽宁省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人口数量中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而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不显著;人口年龄结构中,18岁-60岁人口占比、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人口性别比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且系数较大达到了-14.1566;人口文化结构、人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正影响,但均不显著。

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人口数量中的人口出生率、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但不显著;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均呈负相关,但也不显著;人口性别比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且系数达到了-14.6534;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人口文化结构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在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人口数量中的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有显著负相关,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有不显著的正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中18岁-60岁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而18岁以下人口占比和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也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人口性别比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对其他两省,其系数相对较小,仅为-7.3585;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人口文化结构与经济增长呈不显著的正影响。

表5 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估计结果

四、结论与对策

(一)主要结论

本文利用2004—2014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变动、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1.在人口数量变动中,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在人口结构变动中,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呈现一种“倒U”型特点,即人口年龄结构18岁以下人口占比、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18-60岁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人口性别结构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第三产业作用更大;人口文化结构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在基于城乡居民储蓄因素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资本积累的目的,初步实现了第二次人口红利。辽宁省存在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吉林省存在第一人口红利,但未实现第二人口红利;黑龙江省基本不存在人口红利。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城乡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吉林省作用最高,辽宁省次之,黑龙江省最小。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的减少将使储蓄水平下降,导致储蓄转化为投资也随之减少,结果阻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

3.辽宁老工业基地人口密度、人口性别比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中18岁-60岁人口占比、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吉林老工业基地人口性别结构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相关,人口文化结构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有显著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中18岁-60岁人口占比和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二)政策建议

1.完善生育政策,适当增加人口数量。近年来,东北人口不断减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锐减,导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不断突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在进一步改革完善户籍制度积极推动城市化的同时,全面落实国家两孩政策,逐渐放宽生育控制,对于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或特殊家庭应该放开三胎,并做好相应的扶持配套工作,以此减缓“未富先老”的步伐,从而减轻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负面影响。

2.消除性别偏好,保证男女比例平衡。男女比例平衡是实现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别比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效应,这就要求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加强生育文化宣传消除重男轻女思想以及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建设的同时,严厉打击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一切责任主体,制定具体的惩罚机制,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选择性别行为。

3.普及高等教育,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人口文化素质越高,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就越强,生产率提高得就越快,就越能促进经济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在继续巩固基础教育的同时,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本专科高等教育的录取比例,推动高等教育的普及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4.健全养老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为了使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老有所乐”,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社会养老保障的同时,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体系;同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根据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等需要积极开拓老年旅游、老年保健、老年食品药品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将老年产业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David E.Bloom,Jeffrey G.Williamson.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J].World Bank EconomicReview,1998,(12):419-455.

[2]Mason,A.,Lee,S.H.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Poverty Reduction[J].In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minar on theRelevance of Population Aspects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2004(11) : 17-19.

[3]蔡 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2-9.

[4]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1):104-110.

[5]钟水映,李 魁.人口红利、空间外溢与省域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4):14-23.

[6]穆光宗.中国的人口红利:反思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13.

[7]黄润龙. “人口红利”质疑:虚化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9,(8):14-18.

[8]王国臣. 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6,(2):19-23.

[9]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长白学刊,2012,(1):138-142.

[10]侯 力,于 潇.东北地区突出性人口问题及其经济社会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5,(5):118-128.

[11]王晓峰,张正云,温 馨.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6,(5):51-59.

[12]夏 冰.人口红利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及外溢效应的空间关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6):98-102.

[13]吕 品,林 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C].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0):700-704.

[责任编辑:姜 野]

Population Changes,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Northeastern Old Industrial Bas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WANG Xiao-ling1,2,CHEN Hao2,FANG Xing-cun1

(1.School of Economic & Management,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2.Economics School,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with the panel datas of 1998-2011 of the northeastern old industrial base,and empirically analyses population changes,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it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by saving. There is a certain demographic dividend in the northeastern old industrial base,which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Liaoning,Jilin general,Heilongjiang at least.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birth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bu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presents a kind of "inverted U" typ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sex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cultural structure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old northeastern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population changes;demographic dividend;economic growth ;regional difference

2016-12-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5BZ030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6Q162);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f2016y10)

王晓玲(197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人口与资源经济学研究;陈 浩(1964-),女,湖北黄石人,教授,主要从事人口经济学研究;方杏村(1981-),男,湖北浠水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F061.5;K901.3

A

1671-7112(2017)03-0118-11

猜你喜欢
负相关储蓄红利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健康红利
更 正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