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威 符宝珠
“教育是要给学生带来乐趣的”。毛振明老师曾經在接受采访时说:“好的体育课要达到四个目的:懂、会、乐、练,体育是从乐趣中来的一种文化,体育教学把体育的乐去掉了,谁还来学呢?”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由于运动项目其性质的不同,导致运动项目本身存在趣味性的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耐久跑教出乐趣,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理论结合实际,克服耐久跑的恐惧心理
在耐久跑中许多学生都容易出现害怕“极点”的感觉,错误地将“极点”当成极限,跑途中不敢主动加以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在练习前先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懂得“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向他们介绍克服“极点”的方法。同时,讲述耐久跑对增强体质的好处,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渡过难关。
二、运用趣味教学法,教出乐趣
1.采用图形跑,激发学生情绪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五角星跑、梅花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等,使学生感到有新意,练习情绪高。
2.采用交替跑,提高练习兴趣
一是按教师信号,如口令、掌声、哨声做跑与走的交替练习。二是做各种蛇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等的跑与走的交替练习。三是分队走跑交替,如男生跑、女生走,男生走、女生跑。四是定距离的走跑交替练习,如绕足球场的边线跑和底线走,绕田径场的直道跑和弯道走。
3.采用变换法,活跃课堂气氛
一是变换跑的动作形状和方向。在跑迸中按教师的信号,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跑、后蹬跑、后退跑、并步侧跑、前后交叉侧跑等练习。二是变换环境跑。耐久跑练习可在运动场上进行,也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僻静空地和公路上以及农村学校附近的小山丘、田埂、小树林等自然地形地物中进行越野跑。三是变换内容和形式,运用流水作业法。如第一圈小步跑、高始腿跑、后蹬跑练习,第二圈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练习。
4.运用障碍法,增强练习情趣
巧设障碍,增加难度,能增强学生耐久跑的练习情趣。如跑越、钻越、跳越、穿越等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地形障碍跑,利用各种自然地形或在操场上设置一些象征性的自然条件,进行绕过障碍。如跨过地上画的“小河”,通过“独木桥”“小树林”等练习。
5.运用竞赛法,引入竞争机制
中学生好胜心强,采用竞赛法进行耐久跑练习,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可按体质的强弱分组,各组进行4€?00m、4€?00m、4€?00m接力跑比赛;也可以进行100 +200+400 +600+ 800m等异程接力赛;还可以将学生编组进行追逐跑比赛,每组出发间隔一定距离,这样前面的学生奋力奔跑,不让后面的同学追上,后面的学生则紧迫不放,大家都跑得很认真。
6.运用游戏法,练习新颖活泼
在跑进中按事先规定的各种形式,做各种追随、接力、传递等游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乐于练习;还可以采用依次跑、结伴跑、超前跑等游戏形式进行,使练习新颖活泼。
三、变换环境,转移注意力
学生经常在同一场地练习耐久跑,由于周围环境缺乏变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机体感觉上,苦与累的感受就特别明显。因此,我利用校园内、外的各种自然的、人工的环境组织学生练习耐久跑,使学生的感受不再那么强烈了。
四、结合各种竞赛活动,运用竞争心理培养学生为集体争光的良好品质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长跑活动,我们经常组织比赛活动。如:每年的冬季和春季越野赛,校田径运动会中的长跑项目比赛。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各班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说服教育与考核制度相结合,培养学生勤奋、刻苦锻炼的习惯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应该坚持结合健康教育,向学生宣讲耐久跑不仅发展耐久力,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对改善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增进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说服教育,耐心指导他们锻炼。同时结合体育考核制度,把男生1500m、女生800m耐久跑项目作为每学期的必测项目,即学年度的第一学期列为体育课成绩考核的必测项目,第二学期作为《达标》的必测项目,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平时的自我督促和勤奋锻炼,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