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给学生一个精彩的结尾

2017-05-11 08:02薛纪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9期

薛纪静

摘 要 课堂结尾作为课堂的一部分,具有巩固知识、启迪思维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导入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课堂结尾环节,导致课堂结尾缺乏趣味性,让整节课大打折扣。本文通过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结尾的方式,探讨有效的课堂结尾,旨在构建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结尾 兴趣 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122-02

一、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好的结尾,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设计结尾之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实质,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能体现教材特点的教学结尾。

2.启发性原则。结尾不能常由教师包办,要立足于引导启发,多让学生参与,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例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结尾时教师可出思考题让大家思考:(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白了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3.针对性原则。结尾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针对性强的教学结尾,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抓住主要矛盾结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教学结尾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2)抓住规律结课。在结课时,要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突出出来,并告诉学生寻找规律的方法。(3)抓住易错地方结课。对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以通过结果加以强调,以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4.趣味性原则。充满情趣的结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历久不衰。

5.激励性原则。课堂教学结束时,如果教师善于用饱满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启发和鼓舞,这种结语将会变成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持久动力。

二、课堂结尾的方式

1.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2.趣味游戏式。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2)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生答:“1。”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参考文献:

[1]辛少华.给課堂一个精彩的结尾[J].教育,2016,(12).

[2]李国新.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结尾[J].地理教学,2014,(5).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