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雪
[提要] 科技人才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今区域间合作加速的形势下,只有构建协同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人才生态的内涵、理论进行探讨,以及对京津冀科技人才生态现实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京津冀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视角;京津冀;科技人才;生态系统
本文为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京津冀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发展研究”(X2016274);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生态视角的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扩散与捕获的机制对策研究”(SD171058)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2日
从生态视角研究区域人才发展及与环境的交互机理是人才学研究的新趋势,它对解决现代社会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流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环境下,京津冀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主要是构建协同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
一、人才生态的内涵及理论探讨
(一)人才生态系统内涵。自然生态系统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所产生的维持动态平衡的系统。我们所讲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是与自然生态系统十分相似的,同样由不同的人才群体及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系統。
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和能量交换是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与之相比,区域间的科技人才发展也拥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它通过人才主体间的相互促进、人才主体与人才环境的相互作用,协调形成一个合理的生态循环系统。人才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质、特征,但在人才生态系统中又包括人才特有的思想和行为,这正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二)人才生态系统构成。人才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个体、人才种群以及人才生态环境。人才个体是人才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和主要研究对象。不同的人才个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和能力特点,由此表现出的不同特征直接影响人才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人才种群是指由不同种类的人才所组成的统一集合体。人才种群由类似的人才组成,各种各样的人才种群可以存在于一个人才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种群之间会产生多样的竞争以及影响;人才生态环境是指对人才生存产生作用与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人才培养组织、人才交流平台以及其他政治、经济等因素。
(三)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构成因素缺一不可,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必须保持系统所有要素都处于整体运行状态,不能让生态链断裂。
2、动态性。科技人才生态系统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而非静止的,它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传递信息,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输入和输出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样,充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活力,人才的流动对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稳定性。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是保持稳定的,这个稳定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也要随之有所改变,但不是大幅度的波动,只是小部分的调整。
二、京津冀科技人才生态现实分析
(一)京津冀区域互动式人才流动较弱。目前,京津冀发展存在相对非均衡问题,区域发展出现明显“断层”,再加之区域间人才合作积极性不高,使相互间互动式的科技人才流动较弱。京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吸引大批科技人才的流入,而河北省相对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医疗、保险、户口、待遇、发展等很多方面的约束,京津冀科技人才在整个区域内的流动性较弱。河北省与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人才需求明显的同构现象,使较为薄弱的河北省人才流失严重,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二)京津冀人才社会政策保障不对接。对许多人来说,京津户口实足珍贵,无论在医疗、保险、教育、就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优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河北与京津尤其是与北京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产生“断崖式”落差,造成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三)京津冀区域政府资金投入不合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集聚了全国最优质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国家很大一部分科研机构分布在北京,可以说力量十分雄厚。从科研和科技人才的密度来讲,北京的水平都是遥遥领先的。由此看出,国家在科研投入方面并不均衡,京津经济发达,在科研、开发等方面遥遥领先,无论是在技术、资金上都有强有力的支撑,能够引进更多的国外资源,更好地为区域发展做贡献。而河北省科研投入占比相对较少,导致科研落实程度不理想,与京津产生较大的差距。
(四)京津冀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是推动人才发展的源泉与支撑,不断完善产业的布局是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京津冀部分区域呈现出产业同构、区域主导产业不明确特征,尤其是河北省多以传统落后产业产能为主,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力弱,导致大批人才外流。
三、优化京津冀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对策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分析可知,协调好人才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对科技人才所处的社会以及市场大环境进行不断地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为区域间发展做贡献。
(一)优化京津冀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社会环境。首先,制定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包括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维系和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要为人才的深入学习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要加强各个高校的学术交流;在人才维系上,要主动对有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激励,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在人才引进上,应根据地区的产业需要引进适合的人才,不能因为政策的倾斜使人才在更高福利的影响下向同一个地区流入,不利于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其次,京津地区人才政策比较完备,对人才的优惠福利也相对较多,但是对于河北省,人才政策相对缺失。所以,统一和完善京津冀三地的人才政策,做到公平公开,使每个区域的人才享有共同的政策,这样人才才能在不同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来创造价值,各地才能做到对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二)优化京津冀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市场环境。优化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市场环境要积极做到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使区域间人才在广泛的交流中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能力。除了线下人才交流外,还应打造网上人才交流平台,在线上和线下的招聘中实现同步,突破信息传递的局限性,使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其中,增加人才竞争力和就业的广泛性。另外,完善京津冀人才市场制度,增强政策保障,对人才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下开展人才交流。
(三)优化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學习教育环境。高校人才是京津冀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在高校教育上要注重区域合作,加强京津冀各高校的交流,互相引进优秀的教学方式,培养更全面的综合型人才。目前,无论是在师资还是教学设备上,河北省都较为落后,但河北又是高考大省,人多学校少成为困扰河北省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外的高级人才也大多留在发达地区。所以,要加强教育的统一化和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监管作用,要努力实现区域教育的平衡协调发展,避免形成人才短板。
(四)优化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产业经济环境。产业是吸引专业科技人才,促进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各个部分的积极交流重要举措,进而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产业蓬勃,人才辈出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首先,要做到提高区域内优势产业发展的比重,充分利用本地的自有资源,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吸引行业高端人才投身其中,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其次,为有意愿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寻找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区域。同时,在人才转移方面也要进行具体需求分析,要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更好地以企业的转移带动着人才的同步转移,将更多优秀人才指引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最后,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与推动产业转移,如减免税收,对耗费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应的补贴,满足企业在转移过程中以及后续工作中的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发展生产的成本,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样企业才可能愿意去耗费时间、精力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所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是产业转移最切实的举措。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梅,吴国蔚.人才生态链管理——现代人才管理的新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
[2]李月,徐顽强.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新区人才生态系统要素研究[J].学术论坛,2012.6.
[3]董立彬.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科技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及公共政策建议[D].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