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应不求甚解

2017-05-11 00:04欧运波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2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词实践

欧运波

摘 要:诗歌的解读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必“力求甚解”,而应“不求甚解”。 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充分发挥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不求甚解;分析;实践;诵读

前段时间笔者到一所小学去听了一堂古诗文教学课,所上篇目为《枫桥夜泊》,教学开始时,教师范读了一遍诗歌后让学生读了一遍诗歌,接着让学生找本诗的诗眼,二年级的学生不知什么是诗眼,因而无从下手,教师费了很大的劲来解释什么是诗眼,解释后学生总算找到了本诗的诗眼是“愁”字,教师抛出了一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这样愁?”因学生没有感悟、没有体验,答得五花八门,但都是隔靴搔痒,未切中要害。其实,学生是很想读诗的,因为诗歌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他们对分析诗歌不感兴趣,特别是教师的分析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堂课显然违背了中国古代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则:“不求甚解。”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对语文教学中的部分内容难以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事,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不要斤斤计较,不要纠缠不休,不要过渡分析,不理解就不理解,跳过去,等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理解了。语文教师不能像手术师,这里切一刀,那里切一刀,把完整的文章切得体无完肤,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首先失去的语文学习兴趣,其次是感觉不到语文的美,三是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古诗词教师应贯彻“不求甚解”的原则。

一、理解诗歌是一辈子的事

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常读常新,年轻时不理解的诗歌,到中年時可能就理解了,有的甚至要到晚年才能理解,因而在古诗词教学中,不要要求学生“力求甚解”。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不懂就要深入地分析,但是这是这种分析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再好的分析也是做无用功。杨振宁先生曾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了许多句子的含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诗歌的理解是一辈子的事,在教学古诗文时,尽量让学生理解,实在不理解的就跳过去,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知识储备的增多,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但前提是必须把古诗词背下来,为将来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新课标明确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信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在这里,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古诗词是一个实践过程,而实践主体是学生,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困惑之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师在学生阅读实践中只是一个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适当的分析对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有帮助的,但过渡的分析对学生则是有害的。董桐生先生说:“许多教师把一篇课文肢解万段,编出大量的问题,掰开揉碎,分析来分析去,维恐学生有一点遗漏有一点不明白。”教师的过渡分析首先使古诗词课堂沉闷乏味,使学生失去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在古诗词课堂里丧失了主体地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鉴赏古诗词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实践中去体会、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从阅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就能提高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传承的前提是认同,认同的前提是体验,而体验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第三,过渡解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者写完作品后,作品就不在属于作者,而是属于读者,读者对作品有二度创造的权利,教师解读强调的是统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这不利于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发展。

三、诵读是贯彻“不求甚解”原则的最好方式

诵是背诵,读是朗读,在朗读基础上的背诵是中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也不例外,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要义。巴金先生曾说:“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于漪老师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些都突出强调朗读的重要作用。朗读是心、口、耳、眼等感官综合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有利于感知内容、增强语感、体味情感、陶冶性情、健全人格。音乐性、抒情性是古诗词的两个重要的特点,要把握这两个特点的最好方式不是分析,而是朗读。

诵读也是语文积累的有效形式,日积月累,量变产生质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一点是诵读过程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多少,更强调一种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没有多少感悟的也没有关系,先把古诗词记下来,以后慢慢体会,慢慢理解。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必“力求甚解”,而应“不求甚解”,因为诗歌的解读是一辈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词实践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