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装饰寓意考证

2017-05-11 08:36:40柴晓敏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后土影壁照壁

柴晓敏

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装饰寓意考证

柴晓敏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太原 030031)

山西介休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构图设计匀称饱满,元宝、钱串(吊钱)、犀角杯、如意、双圈(圆胜)、珊瑚、海螺、双菱(方胜)“八宝”及象征“福、禄、寿、喜”的蝙蝠、绿草、松树和喜鹊环绕于麒麟周围,错落有致,繁而不乱,装饰效果极佳,并寓意喜庆吉祥。从春秋战国到今天,麒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八宝麒麟文化;造型;犭贪兽

山西介休后土庙,是一组全真派道教古庙群,其建筑琉璃璀璨夺目,久负盛名,故有“琉璃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其中第一道建筑为三清观影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道光十五年重新烧造。其壁心装饰“麒麟闹八宝”,制作精美绝伦、气韵生动,可谓是后土庙琉璃艺术品中极精之作。

一、麒麟的文化内涵

(一)麒麟是德行善良的“仁”兽

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集《诗经》算是最早记载麒麟的古籍了,其中《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云“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足,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描述麒麟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故被视为德行善良的“仁”兽,被人们所尊崇,并以此来赞美仁厚、诚实的周王及其诸侯公子。后来也以“麟趾”比喻子孙多贤。

(二)麒麟是王政兴盛、太平盛世的标志

《春秋》中记载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的《春秋左传》也有录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孔子认为麟是祥瑞之兽,太平盛世才出现,而当时战乱不断,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很是感伤。

作为“仁”兽的麒麟,也成为太平盛世的标志,所谓“麒麟出,王政兴”。汉武帝说他得到了白色麒麟,作《白麟歌》,并改年号,以此隐喻明主当政、王政兴盛。后世帝王也纷纷效仿,宫殿庙宇常以麒麟装饰。

图1 麒麟送子 清代山东潍县杨家埠木版年画

图2 清代浙江麒麟送子银如意形长命锁

图3 麒麟望日 山西解州关帝庙清朝宣统年制琉璃影壁

图4 汉代麒麟碑

(三)孔子感麟而生,以此衍生出“麒麟送子”的吉祥说法

东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了麒麟吐玉书,孔子感麟而生的神话传说。麒麟送来后来成为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的孔子,因此后来又有了“天上麒麟儿,人间状元郎”的说法,古人认为崇拜供奉麒麟,瑞兽就会送来贵子。民居的房门画或是孩子出生后的长命锁上常见“麒麟送子”的题材。(图1、图2)

(四)麒麟望日,天官赐福

《春秋命历序》中提到:麒麟可带领贤者为官,如日月节节高升;也可使财富如日月光辉源源不断。“麒麟望日”有期盼天官赐福、引领升官发财的意思,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3)

二、麒麟的形象演变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大牝鹿也。麐,牝麒也。”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雄为麒,雌为麟,统称“麟”,也称“麐”。造型是麋鹿的身体,牛尾,并且头上有一角。目前已发现的麒麟图像是在汉代出现的,造型与文献记载出入不大(图4)。此外,汉代道教文化兴盛,受神仙思想和升仙观念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羽人骑麟的形象,作为能升天的坐骑麒麟,这时在身躯两侧还长出了羽翼,引导人们死后飞往仙界。(图5)

南北朝时,《宋书·符瑞志》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为麒,牝为麟。不刳胎剖卵则至。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其形象更加丰富了: 麕身、牛尾、狼项、一角、黄色、马足。而不同于文献记载,南北朝和隋之后麒麟造像受外来文化影响,形体增加了大量狮子的特征,尾部类狮,脖颈处出现鬃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有许多南朝王侯陵墓前的石雕麒麟,大都长有羽翼,基本造型同汉代的狮子相近似。(图6)

宋代,受鱼龙崇拜影响,麒麟身上出现鳞甲。明代的麒麟风格不一,大致有鹿身蹄形和狮身爪形两种形态,前者纤巧灵动,后者壮实稳健。清代的麒麟已龙形化,形成“龙头、鹿身、马蹄、龙鳞、狮尾”的艺术形象。

三、后土庙 “麒麟闹八宝”影壁心装饰寓意考证

后土庙三清观影壁的“麒麟闹八宝”影壁心,在其右侧刻有“清道光十五年造”字款,表明其烧制年代,其中麒麟造型也具有清代龙形化特征。头似龙首,高额圆目,长须密鬣,头长双角,身躯短壮,体态健硕,鳞甲密布,背鳍均匀,马蹄狮尾。(图7)

环绕于麒麟周围的为俗八宝,也称民间八宝,从其抬起的右前腿旁系着彩带的元宝开始,依顺时针方向环绕的分别是:元宝、钱串(吊钱)、犀角杯、如意、双圈(圆胜)、珊瑚、海螺、双菱(方胜),共八种宝物。“元宝、钱串”象征财富与富贵。在山西的古建装饰中也有用“银锭”代替元宝的。“犀角杯、珊瑚”是各类珍稀的象征,代表世间的奇珍异宝。“如意”隐含如人心意、事事如意。关于“双圈”和“双菱”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双圈类似于小孩手上戴的手镯,而双菱的“菱”通“灵”,寓意“灵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们其实是“胜”,两个方形或菱形压角相叠,框框相套所组成的图形,古称“方胜”;两个圆环相扣,叫“圆胜”。它们有两层吉祥含义:(一)《山海经》中记载作为天界众神之首的西王母“蓬发戴胜”,所以古人认为戴胜可接福纳祥。(二)取其压角相叠、交角相扣之形,寓意“永结同心”“同心相连”。今天,在山西的民居装饰中依然可见方胜和圆胜状的窗棂,或许正是寄托了对宅中夫妻“心心相印、永结同心”的祝愿。(图8)

围绕麒麟周身代表世间财富及美好的八宝形象生动,有的还系有飘动的彩带,更增添了灵动之感,只见代表祥瑞的仁兽麒麟回首顾盼,似与它们嬉戏打闹,“麒麟闹八宝”的名称也由此得来。除了俗八宝,围绕麒麟的还有代表“福、禄、寿、喜”的四种祥物,狮尾后方的“蝙蝠”与“福”同音,寓意“纳福”;麒麟身下为“绿草”,“绿”在介休方言中发音“luò”,与“禄”谐音,寓意“俸禄”;画面左侧的“长青不老松”寓意“长寿”,而松树枝头立着的“喜鹊”寓意“报喜”。麒麟、八宝和寓意“福禄寿喜”的吉祥纹饰,营造出世间一切祥瑞景象,正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

关于“麒麟闹八宝”影壁的另一种说法,认为“麒麟”是“无欲之兽”,因为它回首张口,龇牙吐舌,不是与八宝嬉戏,而是要把身后的宝物吞下。此时八宝代表的富贵、钱财、珍稀、如意等种种又可引申为人的各种欲望,吞去了这些,人心也就清静了。影壁所在地“后土庙”为全真派道教古庙群,这种说法与道教所推崇的“清静无为”思想相吻合。

图5 汉代麒麟画像石

图6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墓旁的石麒麟

图7 后土庙三清观影壁的“麒麟闹八宝”影壁心

图8 方胜和圆胜装饰的窗棂 山西临县李家山村

图9 山东曲阜孔府“犭贪壁”壁画

此外,在我国还有一种类似的“麒麟照壁”,其实为“犭贪壁”,极易与“麒麟闹八宝照壁”混淆。例如:山东曲阜孔府三堂之后有一道内宅禁门,在门背后绘有一幅壁画,红底蓝彩描绘了类似麒麟的一种动物,乍一看也是龙头、鹿身、马蹄、龙鳞、狮尾,但仔细观察,它“龙头”上其实是一角,而麒麟头上是双角。它的名字是“犭贪”,是天界里的神兽,生性贪婪,胃口很大,能吞下金银财宝,并且把八仙的宝物都据为己有,在这幅壁画中,可见铁拐李的金葫芦、汉钟离的还魂扇、韩湘子的笛子等等,它拥有了这些宝物后仍不满足,还想一口把太阳吞下,于是腾云驾雾,张着血盆大口冲着太阳奔去,结果跌进海里淹死了。此犭贪壁建于明代,于2009年维修,孔府里绘制“犭贪兽”,是告诫后世子孙外出办案或执行公差,亦或是做任何事时,应该管住自己的欲望之心,节制私欲,不能惟利是图而忘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贪赃枉法,贪婪纵欲,其结果终会一败涂地,就像这只犭贪兽一样,私欲的膨胀,终使它坠入深渊。除了在山东曲阜孔府彩绘照壁中,类似的“犭贪兽”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可见,例如泉州开元寺西塔旁的石照壁、潮阳市棉城镇的灵济宫照壁、江西省流坑村麒麟厅前天井照壁、上海松江府城隍庙照壁等,其形象类似,均以“戒之在贪”的寓意警醒世人。(图9)

后土庙“麒麟闹八宝”琉璃影壁心,以麒麟居中,八宝环绕构图,背景中还有寓意“福、禄、寿、喜”的蝙蝠、绿草、松树和喜鹊,以竹节环绕构成圆形外框,寓意“节节高升”,一派祥瑞之气,且麒麟头长双角,不同于犭贪兽独角的造型,故其寓意应有别于犭贪壁 “警戒贪婪”之目的,而是寄希善良瑞兽麒麟带给人们喜庆吉祥的美好生活。至于“麒麟”是“无欲之兽”,能吞去人们过多欲望的另一种说法,还有待今后更细微的考证。■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介休后土庙琉璃艺术设计研究(编号:2015E08)资助

[1] 段青兰.介休国宝[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 张道一.麒麟送子考索[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3] 王建华.山西古建筑吉祥装饰寓意[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Decorative Implication of the"Kylin Downtown Eight" Glazed Screens Heart in the Houtu Temple

CHAI Xiao-min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China)

Shanxi Jiexiu Houtu Temple "kylin downtown eight" glazed screens, design of symmetrical full, gold, money string (hanging money), horn cup, Ruyi, double circle (Yuan Sheng), coral, conch, shining (Fang Sheng) "eight" and "Fu, Lu, Shou symbol, like" the bat green grass, pine, and magpie around kylin around well-proportioned, complex but not chaotic, excellent decorative effect, and symbolizes auspiciousness.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today, kylin 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shap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eight kylin culture; shape; the greedy animal

www.artdesign.org.cn

J0

A

1008-2832(2017)04-0132-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后土影壁照壁
后土文化:土地崇拜的信仰传承
廉政瞭望(2024年4期)2024-04-22 21:10:19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档案天地(2022年3期)2022-04-15 21:55:59
别扭的影壁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老北京建筑里的影壁
旅游(2020年6期)2020-07-17 09:42:40
影壁
中华手工(2020年5期)2020-04-20 12:10:49
门口有道墙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文物季刊(2016年4期)2016-08-19 06:47:30
万荣后土祠大殿楹联赏析
对联(2016年8期)2016-05-24 09: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