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杰
“磨剪刀,戗菜刀……”这句耳熟能详的吆喝声,伴随了贵州省贵阳市民田学辉大爷整整45个年头。如今已有60岁的田大爷,每天仍依靠这门磨刀的老手艺,走遍贵阳的大街小巷。在田大爷看来,不管行业大小,都不可少了诚信二字。为此,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手艺得到传承的同时,也能让诚实守信的行业精神得到延续。
时间回到45年前,年仅15岁的田学辉,当时还只是一个小伙子。当年身处四川瑶池老家的他,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便一路跟随师父学习磨刀手艺,最终从老家来到了贵州贵阳,这一待就是45年。田大爷说,当年磨刀还是比较吃香的一个行业,毕竟当年人们所用的刀具多为铁质,根本见不到现今的不锈钢材质,所以多数家庭的刀具,用上一段时间就容易生锈、磨损,此时常需要磨刀匠出马。
“磨刀看似容易,要想磨得规整、到位,那也得用心学上个一年半载才行。”田大爷笑着说,磨刀讲究的是一个力道,如何将刀刃磨圆润、锋利,这些都需要不断从实践中学习摸索,单靠师傅讲授,是不可能探得当中奥秘的。
入行40多年来,除了手艺外,最让田大爷在意的就是诚信二字。他磨一把刀5块钱,从不乱喊价。有些顾客等不了,会把刀留下后离开,田大爷哪怕是加班加点,每次都会在预约时间内,把磨好的刀免费送到顾客手中。也正是如此,每天来找他磨刀的新主顾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少不了“活路”做。
2016年7月16日当天,业内小有名气的田大爷,在中铁物业工作人员的邀约下,参加了贵阳国际城小区免费磨刀的便民服务活动。
谈及磨刀活动,不少居民表示赞同。居民马大姐告诉笔者,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磨刀吆喝声早已渐行渐远,加之现在不少新建小区不准外人进出,就更加难以找寻到像田大爷这样的民间手艺人了。所以,希望物业能多开展此类便民活动,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此次磨刀的便民服务,也大大超出了众人的预料。从活动当天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至下午19时许。由于需求磨刀的居民过多,为了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田大爷主动延长了服务时间。
田大爷说,他平均一天磨60把左右的刀,活动当天却整整磨了120把。虽说体力有些不支,但在田大爷看来,既然收了别人的刀,就应该将其磨完,诚实守信的行规丢不得。
60岁的田大爷,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磨刀的手艺传给现今的两个徒弟。“刀石不分家!”田大爷说,这是他出师时,师傅训诫的话,至今仍铭记于心。他常常将这句话教授给自己的徒弟。
一条长木凳、一个小水桶、一把木刷子,两块磨刀石,这是田大爷每天不离身的家当,“吃饭的家伙丢不得!”田大爷深信,只要有刀就离不开磨刀匠。
临别前,田大爷再次清点了刀具,一共是120把,确定一把未少,他这才放心地收拾起行囊,踏上归家路。
“磨剪刀,戗菜刀……”耳熟能详的吆喝声再次响起,看着田大爷远去的背影,不禁让人感慨: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新旧行业的更替,才造就了这些如同田大爷一样有诚信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