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日常会话中邀请/回应根相邻对的扩展

2017-05-11 11:49:02闫晋玮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料话语交际

闫晋玮

(1. 山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2. 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汉语日常会话中邀请/回应根相邻对的扩展

闫晋玮1,2

(1. 山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2. 山西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邀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 一般来讲, 交际者虽然从未专门学习过如何执行这一行为, 但每当遇到此类情况, 他们都能恰当地执行邀请这一社会行为, 或正确理解并给出合理的应对。 本文在5 000多分钟的自然语料中收集关于邀请的日常会话, 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 集中分析了对邀请根相邻对进行扩展的原因, 总结了扩展的功能性, 以期揭示人类交际背后所隐藏的规律, 总结人类交际的复杂性。

邀请; 会话分析; 扩展; 汉语; 日常会话

0 引 言

邀请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 以其区别于其他行为的序列结构, 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虽然“相邻对”是会话分析研究中最基本的序列组织, 是构成更为复杂的序列结构的基本单位, 但“日常会话的序列结构并不总是简单地表现为前件、 后件紧随出现的相邻对。 相反, 相邻对有可能被交际者扩展; 这种扩展并不是话轮本身的延长, 而是在相邻对的前、 中、 后插入独立话轮”[1]。 在扩展过程中, 被扩展的相邻对叫做根相邻对; 出现在根相邻对前件之前的扩展叫做前扩展; 出现在根相邻对前件与后件之间的扩展叫做中扩展; 出现在根相邻对后件之后的扩展叫做后扩展。

邀请/回应可能通过一个相邻对, 也可能由多个相邻对来共同完成, 所以我们把发出邀请和收到回应这两个话轮看作是一个根相邻对, 发出邀请所在的话轮为根相邻对前件, 收到回应的话轮为根相邻对后件。 在根相邻对前件之前进行的扩展叫做前扩展, 在根相邻对前后件之间进行的扩展叫做中扩展, 在根相邻对后件之后的扩展叫做后扩展。

如此灵活多样的扩展充分体现了人类交际的复杂。 那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些扩展的出现呢?归纳总结出这些原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交际是有序的, 是有组织的。

下面笔者拟通过语料分析来具体阐述一下这三类扩展序列。

1 邀请/回应根相邻对的序列扩展

1.1 前扩展

【语料1】

01 A: 嗨:, 你在干嘛呢?醒了没?*会话分析常使用一种独特的特写体系。 这种转写方法由Gail Jefferson发明, 赋予普通的标点独特的意义, 以展现会话当中的细节。 现将本文语料中出现的符号做一简单说明:“:”表示声音的持续或延长, 冒号越多, 声音越长; “,”表示最后一个字有轻微的上扬语调; “。”表示下降的语调; “?”表示超过一个字的上场语调; “[”表示方括号内的话语发生了重叠; “…”表示括住的话语声音较小; “.hhh”表示吸气; “=”表示两句话语非常紧; “tch”表示咋舌的声音;“-”表示声音的中断; “(1.0)”表示两句话中间停顿了1.0秒; “〉〈”表示括住的部分语速突然加快; “ss”表示括住的部分是边笑边说的; “〈〉”表示括住的部分语速突然减缓; “↑”表示音高突然上扬。

02 (.)

03 B: 醒了呀。 .hh [°噢°

04 A: [你从北京回来了?还是在- (.) 在家呢, 还是在北京呢?

05 B: 在家了嘛。 ((清嗓子))=

06 A: =好吧, 那你哥结完婚了?

07 B: .hh〈结了呀〉, 刚结了。 昨天忙了。

08 A: 那下午看电影去吧〈栀子花开〉。

【语料1】中, 邀请/回应的根相邻对是第8行(前件)和第9行(后件)。 在根相邻对出现之前, 交际者已使用7个话轮为根相邻对的出现做了铺垫。 因为根相邻对所执行的社会行为非常明确, 即邀请/接受。 所以我们可以将之前7个话轮称为邀请/回应根相邻对的前扩展[2]。 A在第8行正式发出邀请前, 先通过一系列的询问, 确定了B的近况和目前所处的位置。 这些信息十分重要, 关乎到A是否将要在接下来的话轮中对B发出邀请; 也关乎到A的邀请提出后, B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接受该邀请。 正因为A从前扩展序列中了解到B已从外地返回, 她才有可能在第8行邀请B去看电影。 正因为B在前扩展序列中表示自己已忙完手头的事情, A的邀请才在很大程度上会被B接受。

【语料2】

01 华: 诶?

02 慧: .tch .hhh[亲- 亲爱的?

03 华: [喂。

04 (1.0)

05 华: 诶:。 [嗯, 你说。

06 慧: [你::那个:

07 你- 你在学校呢还是::回来啦?

08 华: 我: 在家呢。 [在家

09 慧: [>在家<

10 华: 在家呢, 我一会是出差呢么。

11 慧: 呃出差[呀?

12 华: [准备走。

13 $噢::$今天我准备走呢, 所以>今天<我去不了::。

14 慧: 呃不是问你去不了,

15 好几天没[见你了。

16 华: [哎呀:, =

17 慧: =hhh

【语料2】中, 邀请的根相邻对是第14行(前件)和第18行(后件), 前扩展是从第6行到第13行。 在前扩展中, 华已经明确告诉慧自己在家收拾东西, 一会儿要去出差。 慧根据在前扩展中得到的这一信息判断华很可能不会接受自己的邀请, 因此她在第14行发出邀请时加了一个词“还说”。 “还说”表示慧原计划邀请华吃饭, 但目前的情况很可能会改变这一计划。 果然, 华在第18行明确拒绝了慧的邀请。

由此看来, 邀请的前扩展位于根相邻对前件之前。 邀请人在前扩展中会收集一些信息。 这些信息会影响到邀请人是否发出邀请, 即邀请根相邻对的前件是否发出[2], 及邀请发出后是否会被对方接受。 换言之, 邀请人在前扩展中对将要发出的邀请进行提前试探。 这样做的交际目的在于可以提高邀请被接受的机率, 降低邀请被拒绝的风险,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面对邀请, 接受是符合社会预期的优先行为, 拒绝(当然也包括邀请/含糊这种现象)是非优先行为。 邀请者为了降低非优先行为出现的概率, 往往会在前扩展中提前试探对方, 为自己接下来的邀请做铺垫。 这就是前扩展之所以出现的原因。

1.2 中扩展

【语料3】

02 yyf: 明天:?

03 x b: 嗯。

04 yyf: 噢那我完了:问问zte看她来不。 =

05 x b: =((清嗓子))

06 (1.5)

07 我::给她打了电话了, nia说你没事儿就行::=

08 yyf: =[噢:

09 x b: [正好:那啥的话我们现在(.)没课就不用来学校。

【语料3】中, 邀请/回应的根相邻对是第1行(前件)和第10行(后件)。 xb在第1行对yyf发出了邀请(该录音背景显示xb约yyf去他学校见面), 但yyf并没有在接下来的话轮中马上给出回应, 而是先在第2话轮和xb确认邀请的时间。 因该邀请还涉及第三方zte, 所以yyf在第4话轮中表示自己要先去确认zte能否参加。 xb在第7行向她解释已提前确认过zte能参加, 这样yyf才在第10行给出了接受邀请的回应。 所以第2行至第9行作为一个序列插入到了根相邻对的前后件之间, 我们可以把这种插入叫做中扩展。 在此中扩展中, 交际双方所谈论的事件都在为根相邻对后件的出现做准备。 只有当中扩展中所涉及的事件都得以解决, 根相邻对的后件才会出现。[2]

【语料4】

01 慧: 喂?

02 (1.3)

03 昌: 喂?=

04 慧: =小昌?

05 (1.2)

06 昌: 噢: 。

08 (1.2)

09 昌: 啊:?

10 慧: 你来我家吧么, 你一个人在你家干啥呢?

11 昌: 收拾收拾家么。

12 慧: ↑呀yi-有啥收拾的呢, 快来吧。 你中午:嗯::吃啥呀呢, 来,

13 这才[:

14 昌: [啊:?

15 慧: 李霞二龙他们都在呢, 你就过来就行了么。

16 (1.2)

【语料4】中, 邀请的根相邻对位于第7行和第17行, 其中第7行是慧发出邀请, 第17行是昌拒绝邀请。 第7行到第17行中间的部分, 都可以看作是该邀请的中扩展。 中扩展出现在这里主要就是解决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互解问题。 如果被邀请人未对邀请做出及时回应, 邀请人还会在插入序列中继续重复该邀请, 直到收到对方的回应。 慧在第7行向昌发出了邀请, 但对邀请的内容说得比较含糊。 随后提的问题“你一个人在你家干啥呀”似乎也和邀请不相关。 所以, 这一切都造成了昌未能及时理解慧的意图, 在停顿1.2秒之后, 昌在第9行发起了修正。 第10行中, 慧将自己的邀请修正为“你来我家吧么”, 这个邀请显然比第7行的邀请要明确一些, 然而, 还是没有说明要昌去她家做什么。 因为昌一直没有针对邀请给出回应, 所以慧在第12行继续游说昌“快来吧”。 然而, 这次的追加邀请显然不成功, 昌仍然不明白邀请的实质内容, 于是他在第14 行又发起了一次修正。 所以, 慧在第15行将新的信息追加到自己的邀请当中, 即“李霞二龙他们都在呢”, 希望以此来吸引昌接受自己的邀请。 这次的信息追加对于邀请内容的本质来讲还是间接的。 停顿1.2秒之后, 昌终于明白慧是要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并且还有其他朋友在。 他并没有马上接受慧的邀请, 而是在第17行用“你们吃呗”进行了委婉的拒绝。

由以上两个语料可知, 中扩展出现在根相邻对的前后件之间。 他的发起者是根相邻对前件的听话人。[2]换言之, 邀请序列中, 中扩展的发起者是被邀请人。 中扩展通常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 一是为根相邻对后件(即邀请的回应)的出现做准备(如语料3), 二是为解决因被邀请人没听清或没听懂而对根相邻对前件(即邀请的发出)所产生的困惑(如语料4)。 交际者所说的话语是受语境影响的[4], 每一个话语的产生既受到上一话语的制约, 同时也影响着下一话语, 所以交际者在中扩展中所谈论的内容一定会对邀请的回应产生影响。 不仅如此, 交际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建立在交际双方互相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只有当前话轮的讲话人完全理解了上一话轮的内容, 他才有可能在当前话轮内给出合理的回应。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 讲话人可能没有马上理解上一话轮的内容。 这时交际者们需要停下来对不清楚的地方发起修正, 将产生的问题解释清楚, 交际双方达到充分互解后再继续刚才的谈话轨迹。 由此看来, 追求交际者之间的充分互解, 是中扩展出现的主要原因。 可见, 中扩展产生的交际作用在于确保交际双方在正确的轨迹上交流, 以推动谈话不断向前发展。

1.3 后扩展

【语料5】

01 B: 啊: : 对。 今天-嗯文慧上次我不是跟你说那个锅嘛,

02 然后正好今天我们这儿

03 ((电话按键音))有个工作室, 就是:-嗯做那个锅的示范了,

04 他就:有[-有个我们团队的这个锅:的讲师给讲了。

05 A: [((笑))

07 A: [昂::((笑))

08 <$好啊$>。 就你-你说那个神奇的锅:是吗?((笑))

09 B: $对:。 就是那个神奇的锅具$。 [((笑))

10 A: [((笑))好啊。

11 (1.1)

12 B: 嗯::咱们:下午是::那边儿两点半开始, 然后咱们一点半从:山大出发,

13 行吗?=

14 A: =一点半呀: : hhh

15 (1.1)

16 B: 你看你的时间。

17 A: 哦::嗯:可能会晚一点点。

18 B: 一点点啊: ?=

19 A: =嗯。

20 B: 可-[行唠行唠文慧。

21 A: [远吗?

22 B: 你看大概几点呢?

23 A: 你-你那个远吗?

24 B: 啊?

25 A: 远不远了?

26 B: 就在亲贤街么, 就(.)>那个<佳地花园你知道吧?

27 A: 嗯, 知道。

28 B: 对面儿有个<民生国际>, 就在ne民生国际了。

29 A: 那就行了吧?=

30 B: =离咱也不远, 哎呀你说啥:? 哎呦我没听清楚。

31 A: 额, 我是说那个:两点-两点半开始是吧?

32 B: 两点半开始。

33 A: 哦, 行了。

34 (1.6)

35 B: 嗯::ne::你看(.)要不一点四十五咱走::?

36 A: 哦, 行啊。 ((笑))

37 B: 嗯:。 那一点四十五咱就在许西口口上见哇。

38 A: 嗯行了。

39 B: 好嘞。 [((笑))

40 A: [嗯。

【语料5】中, B在第6行(前件)发出邀请, A在第10行(后件)表示接受该邀请。 至此, 该邀请的根相邻对已经结束。 从第12行到第40行出现了一个新的序列结构, 该序列位于根相邻对后件(第10行)之后, 是该邀请的后扩展。 在后扩展中, 交际双方主要就活动地点(第28行)、 出发时间和汇合地点(第37行)进行了商讨, 所以在被接受了的邀请中, 交际双方会在后扩展中就该邀请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 地点等)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和约定。 这也再一次体现了交际者的话语是受语境影响的, 每一个话轮在受上一个话轮制约的同时也影响着下一个话轮的产生。[4]

【语料6】*【语料6】的内容上接【语料4】的内容继续, 可相互参看。

18 慧: → 过来吧, 你一个人在家有-有事忙呢?

19 (1.5)

20 昌: 没事倒是(.)收拾收拾家。

21 慧: °切°, 一个人天天在, 这两天皮皮又不在, 你一个人还, 有多脏呢能

22 有, 收拾啥呢?=

23 昌: 噢:::行行行行[行行, 行。

24 慧: → [啊:, 过来吧, 哈。 =

25 昌: =啊。

26 慧: [啊。

27 昌: [啊, 好好好。

28 慧: → 这做(.)面呢,那啥,一会过来吧哈。=

29 昌: =啊, [噢。

如前所述, 【语料4】中的邀请根相邻对是第7行和第17行。 在第17行中, 被邀请人给出了拒绝的回应。 面对昌的拒绝, 慧没有放弃, 而是在根相邻对后件(第17行)之后, 通过第18行至第29行的后扩展序列, 继续多次重复自己的邀请, 直到昌改变了先前的决定, 接受了她的邀请。 由此可见, 根相邻对的前件(第7行“你过来吧么”)在后扩展序列中以不同的变体形式(第18行, 24行 “过来吧”; 第28行“一会过来吧”)多次重复出现, 继续原邀请的功能。 通过这样的方式, 被邀请人最终改变了自己先前的决定, 接受了该邀请。

在我们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规约中, 立即接受对方的邀请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所以, 如果不是特别亲近的关系, 面对邀请, 被邀请人一般都不会马上接受。 但此时邀请不会戛然而止, 邀请人会在后续话轮中多次重复该邀请, 以显示自己的诚意。[5]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 按照社会规约的方式去行事是被交际者所优先选择的。 这就为邀请的后扩展提供了存在空间。 因此, 后扩展的交际作用是: 邀请人可以通过多次重复自己的邀请, 不断游说对方, 增加该邀请被接受的可能性。 在【语料6】中, 这种重复推进也确实改变了邀请的最终结果, 昌在第23行给出了接受的回应。 由此看来, 面对未被接受的邀请, 邀请人会在后扩展中重复推进自己的邀请, 从而增加该邀请被接受的可能性。

面对已被接受的邀请, 邀请人仍可继续发起后扩展, 并在后扩展中继续重复邀请(如第28行)。 此时后扩展的交际作用已有所改变, 是邀请人再次向被邀请人确认自己的邀请已被接受。

2 结 语

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 会话分析充分尊重日常会话, 试图通过其特有的转写方法体现出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从会话分析诞生之初, 它就充分强调交际是有组织的、 是以语境为导向的。 它一直将序列结构和话轮设计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 试图通过这两点来展现言语交际的组织性和序列性。 这些隐藏于日常会话当中的组织性和序列性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并应对言谈交际的法则。

本文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 讨论了有关邀请根相邻对的扩展问题, 并总结了每种扩展序列出现的原因及发挥的交际作用。 邀请人一般会使用前扩展对邀请进行提前试探, 试探结果会影响邀请的根相邻对前件是否发出。 中扩展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 目的是使交际双方充分达到互解, 以确保会话沿着正确的轨迹进行。 交际者在中扩展中所谈论的事件也为根相邻对后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在已被接受的邀请中, 交际双方可以在后扩展中继续就邀请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 地点等)进行主题化协商。 邀请人也可以通过重复根相邻对前件来再次确认自己的邀请已被接受, 并由此结束与邀请有关的序列。 如果邀请未被接受, 邀请人同样可以重复根相邻对前件, 通过不断游说对方, 增加该邀请被接受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 纵使人类交际千变万化, 错综复杂, 只要社会成员按照彼此默认的社会规约进行交际, 就可以让言谈应对体现出“乱中有序”的妙处。

[1]于国栋. 会话分析[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Schegloff E. 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Interac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3]Clayman S E. Sequence and solidarity [G]∥In E. J. Lawler & S. R. Thye (Eds.), Advances in group processes: Group cohesion, trust, and solidarity.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2002.

[4]Heritage J. Garfinkel and Ethnomethodology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4.

[5]Gu Yueguo.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14): 237-257.

Expansions of a Base Inviting/Response Pair in Chinese Daily Conversation

YAN Jinwei1,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2.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China)

Invitation is a common social action which happens in our daily life. Generally speaking, conversationists havenot learnt how to perform this action specially. But, when they encounter the situation, they can perform this kind of action properly, or understand it correctly and then deal with it accordingly. So are there any rules which can be tracked behind the human communication which seems to be complex? The episodes of invitation in this paper are collected based on a 5 000 minute natural conversation recordings. Utilizing the Conversational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people use expansions to expand a base adjacency pair of inviting/response, and 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of these expansions. By doing so, the rules which are behind the human communication can be revealed and the complexity of humancommunication can be summarized.

invitation; conversation analysis; expansion; Chinese; daily conversation

1673-1646(2017)02-0078-05

2016-11-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研究(15BYY184)

闫晋玮(1983-), 女, 助教, 硕士生, 从事专业: 会话分析。

H136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2.015

猜你喜欢
语料话语交际
情景交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