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陈 洁
(1. 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与法学系, 山西 太原 030008; 2. 北京联合大学 商务学院, 北京 100025)
“拇指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陈 静1, 陈 洁2
(1. 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与法学系, 山西 太原 030008; 2. 北京联合大学 商务学院, 北京 100025)
当“拇指文化”进入高校后, 无疑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同时也为其未来建设发展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以“拇指文化”为时代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现出以下特征: 传播自由性与主导性并举; 主题多元化与主流化并举; 主体互动性与权威性并举。 立足“拇指文化”, 从强化阵地意识、丰富内容资源、拓展传播方式三个层面, 重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从而为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探寻可行之路。
“拇指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拇指文化”是指通过拇指操控手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与接收, 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态等一系列新型文化现象的总称。[1]11-12当“拇指文化”进入高校后, 无疑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同时也为其未来建设发展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平台, 重拾话语权, 进而为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行为健康发展探寻可行之路。
“话语”既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塑造世界的另一种方式”[2]62。 “话语”并非单纯的语言和文本, 它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是一种“隐藏于制度、知识、理性中的权力”[3]。 通常话语权从“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两个层面理解。 前者是指说话的权利, 强调个体的言论自由。 后者则是指通过“一定的话语机制和话语环境保证话语表达的效果和力量”[4]16, 更多强调的是话语表达后所带来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应用话语体现理论说服力的活动。 因此, 无论是立足教学效果, 还是教学目的, 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便成为其工作始终努力的方向。 “拇指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既是受教育者通过手机实现“话语权利”的全新模式, 更是教育者利用手机彰显话语表达效果和力量的重要平台。 因此, 立足教育者角度, 其内涵特指教育者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 根据大学生新时期行为与认知的特点, 以手机虚拟网络为平台, 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观点随时随地进行话语传播, 并最终达到对教育对象思想观点、政治观念以及相关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与有效调控的权力行使。 这一过程虽然突出强调教育者在表达观点时所具有的话语控制力和影响力, 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所拥有的话语权利, 力求实现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完美融合与有机统一。
“拇指文化”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传统, 使其更多地以平等的交流方式、 多样的传播手段、 双向的接受过程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连接起来。
2.1 传播自由性与主导性并举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曾说: “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 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 也分割了说话和走路。 ”“唯独手机把人从机器跟前和紧闭的室内解放出来, 送到大自然中去。”[5]6由此可见, 手机成功地打破了传统传播过程中因时间、空间等原因所形成的壁垒与阻隔。 因此, 当“拇指文化”现象开始在高校校园中盛行时, 手机便以其低技术门槛、 应用广泛、 传播自由等独具特色的优势, 瞬间征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如同保罗·莱文森所说: “只需要一个用大拇指操作的手机, 你就可以‘一指定乾坤’。”[5]6其自由性可见一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 因此, 当“拇指文化”现象出现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享受传播自由的便捷, 传播内容的多样与开放, 传播方式的随时性、随地性、随意性时, 还需要其时刻保持话语的主导权, 谨记教育目的与教育初衷。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发挥出对教育对象的正确引导, 并推动全局向主流方向顺利发展, 最终圆满完成自身所肩负的教育使命。
2.2 主题多元化与主流化并举
伴随着“拇指文化”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元化特色。 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手机信息多元化。 今天的手机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海量信息, 使天下大事瞬间尽收眼底。 其信息量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 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其发展过程中必将冲破传统信息范围的约束与限制, 吸收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资讯, 并形成更加多元的教育主题。 二是因为手机参与主体多元化。 网络开放调动了不同社会层面主体的参与热情。 任何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手机使用者, 都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自己身边所见、所闻、所感以网络主题的方式进行发布、传播、评论、转载, 并在获取社会认可和关注的过程中得到强烈的内心满足。 此种趋势势必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题的多元化。
“拇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当高校学生通过手机浏览五花八门的话语主题、 开怀畅游网络世界之际, 也正是他们开始逐步陷入信息迷茫、难辨是非、立场模糊的网络泥潭之时。 因此, “拇指文化”的到来, 客观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既要兼顾主体多元化需求, 同时也要及时传达主流信息观点, 把握核心立场原则。 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非主流的主题内容敢于主动出击, 善于循循引导, 并能够把握时机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当然, 我们在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主流化的重要性时, 并非要彻底否定其多元化的存在价值, 使二者之间形成对立关系。 恰恰相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需要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前者为后者发展赋予时代活力, 后者为前者发展提供现实保障, 从而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正确行使。
2.3 主体互动性与权威性并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参与主体一般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实践证明, 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育主体之间不断交流、 良性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采用单向传输的方式, 受教育者也多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因此, 严重影响教育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障碍重重。 “拇指文化”为新时期信息传播实现教育主体双向交互提供了新的平台, 无疑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手机网络平台, 使参与主体身处同样的信息环境, 享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并以相对平等的状态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使话语权时强调平等互动, 并非意味着就此彻底否定其所拥有的权威性。 事实上缺少权威的教育一定是软弱无力、漂浮无根的, 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平等互动虽可以有效提高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但在引导主流思想发展方面, 却总显得力不从心, 有时甚至还会导致结果偏离轨道。 因此, “拇指文化”时代的到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行使话语权时既要考虑到受教育者参与的需求, 不断提供互动平台, 同时也要充分彰显自身存在的权威价值; 以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不断引导受教育者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面对“拇指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出现的诸多新情况, 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握新规律、探索新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探寻“拇指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现的新路径。
3.1 规范“拇指文化”, 强化阵地意识
“拇指文化”的飞速发展, 使手机网络平台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 时至今日, “拇指文化”在带来越来越亲民的话语表达方式的同时, 话语失范现象也频繁发生。 长此以往, 任其自由发展, 必将严重影响高校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 因此, 承担着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弘扬主旋律,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重要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第一时间增强话语阵地意识, 用正面的声音引领校园“拇指文化”发展趋势, 从而才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网络斗争, 重塑高校校园网络环境。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表达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其权威性, 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主流的、积极的、热情的、正能量的思想内容, 因此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便显得尤为重要。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既可以有效地保障其发展过程中去伪存真、披沙拣金, 又可以帮助其在迷乱的现实困境中保持立场稳定、方向正确, 从而有效控制网络阵地。 第二, 以相关制度为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完备的保障体系: 一方面, 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性保障体系, 落实相关法律保障制度, 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有底气; 另一方面, 需要合理运用物质性保障。 在坚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 更应积极倡导资源合理运用、优化配置。 第三, 以教育者综合素养为基础。 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队伍是生成与发展话语教育性的人才保证。[6]134立足“拇指文化”, 提高教育者综合素养, 是赢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提升阵地意识的重要保障。 因此, 客观上要求其首先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 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过程中,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话语表达的信心, 要敢于思考, 敢于评价, 敢于创新, 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肯定自我。 其次, 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 如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仰立场、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严谨的法律态度等。 再次, 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手机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7]其中既包括自觉捕捉、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应用技术的能力, 也包括筛选、鉴别与实际使用操作的能力。
3.2 立足“拇指文化”, 丰富话语内容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对其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重要体现。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多表现为生硬而抽象的大道理, 缺乏生活内容, 从而使高校学生无法真正领略其魅力所在。 因此, 如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使其摒弃不可捉摸和虚无缥缈的境遇, 实现与生活世界的广泛联系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未来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 “拇指文化”的到来, 客观上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利用“拇指文化”发展的平台, 一方面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学习网络话语的特点, 掌握网络话语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密切关注网络文化的发展动态, 积极吸收网络话语, 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更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并逐步实现增强话语吸引力、 丰富话语内容的目的。 另一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能通过吸收、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资源来丰富话语内容。 西方国家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 但类似的教育形式却真实存在着, 其教育成果也极为丰硕。 因此, 通过“拇指文化”平台, 辨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教育内容, 势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丰富资源。
3.3 依托“拇指文化”, 拓展话语传播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实施效果与价值体现。 实践证明,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与单一性, 因而导致其传播效果差强人意。 “拇指文化”的兴起, 有效地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 为拓展话语传播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手机虚拟世界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可以继续保留其原有教育者的角色扮演, 以公开课或论坛等形式传播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道德、法制等相关内容, 正面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喜爱QQ、微博、微信、游戏等手机网络工具这一特点, 超越时空和地理限制,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网友、博友、Q友等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 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 及时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 解决其思想难题, 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行使话语权的目的。
[1]张秀娜. “拇指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桂林部分高校为例[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郑乐平. 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新的社会理论空间之建构[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叶德明.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浅论[J]. 教育评论, 2009(12): 71-75.
[4]胡玮.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4.
[5][美]保罗·莱文森. 手机: 挡不住的呼唤[M]. 何道宽,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6]杨建义.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7]张忐安, 沈国麟. 媒介素养: 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一对中国人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 新闻记者, 2004(5): 11.
Discourse Powers of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umb Culture”
CHEN Jing1, CHEN Jie2
(1. Dept.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08, China;2. Business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5, China)
The penetrating of “thumb culture” into universities undoubtedly brings up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or the discourse powers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its development. Combining the background of “thumb cultur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se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 powers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mely free and dominant transmission, diversified and mainstreaming theme, interactive and authoritative subject. Then the discourse powers of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umb culture”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battlefield awareness, enriching content resources and expanding communicative methods, with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a feasible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s and actions effectively.
“thumb culture”;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power
1673-1646(2017)02-0106-03
2016-11-07
2015年太原工业学院大学文化专项: “拇指文化”与大学生思想行为关系研究(2015RWZX08); 太原工业学院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支持项目
陈 静(1978-), 女, 副教授, 硕士, 从事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