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泽宇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靳泽宇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高等教育评价的各个因素密切相关, 高等教育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解决措施包括: 评价主体的单一导致评价活动与社会联系不紧, 要采用引进社会第三方评价主体等措施改进; 评价标准的不完善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全面, 要通过建立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细化现有评价体系等措施完善; 评价手段方面, 评价手段的陈旧导致评价信息真实性存疑, 要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作用来改善; 评价方式过于强调定量导致人文素养方面的评价难以呈现, 要探索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
高等教育评价; 评价主体; 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阶段, 在大学扩招中出现了办学条件不足、 师资配备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佳等现象, 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下滑。 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针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上一轮院校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了高等教育评价。 高等教育评价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与之相配套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错位和偏差。 如何客观、 公正、 理性地看待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评价工作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是每个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本文拟就此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与各位同仁商榷。
我国教育学专家陈玉琨教授认为, 所谓“教育评价”就是指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 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 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1]7
高等教育评价就是指对于高等教育阶段教育状况所做的评判和估价。
按照不同分类标准高等教育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按评价阶段来划分, 可以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按评价方式来划分, 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主体来划分, 可以分为他者评价和自我评价。[2]
高等教育评价主要有判断、 预测、 选择(比较取舍)和导向四大基本功能[3]57, 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 在高校学生层面, 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判断、 发展预测、 人生导向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 在高校层面, 对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体现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高校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 在社会发展层面, 高等教育评价也是引导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促进高校培养满足社会急需人才的重要辅助手段。
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就在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 这点体现在高等教育评价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高等教育评价发展的新趋势中。 高等教育目的始终是高等教育评价进行的核心。
高等教育评价在我国也先后经历了间续发展、 理论积累、 持续发展等几个不同阶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系统已基本形成: 教育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化、 教育评价目的从鉴定性走向发展性、 对教育评价中介从否认走向实际建立、 教育质量保障从单一注重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等方向不断完善[4]的新趋势。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主体是国家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 教育评价的开展是由国家教育部从各个高校抽调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 在各高校自评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途径、 方式和手段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 并按照评价体系做出评价, 最后由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反馈和指导的一系列过程。 多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专家们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有效地保障了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 也有效地保障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客观地说,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开展时间较短, 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 评价主体单一, 缺乏社会的广泛参与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教育部, 主要成员是从各个高校抽调的专家, 而来自第三方机构与社会需求方的评价人员是缺位的, 这些缺位对教学评价造成了一些问题。
首先, 评价机构对社会最紧缺人才的知识、 能力结构、 最先进技术的要求以及服务社会的好的经验掌握不够全面。
其次, 评价主体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反映不够及时。 由于评价主体不在社会生产实践的第一线, 因此对于社会和市场需求缺乏最直接、 最深切的感受, 对于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等[5]167原则的把握并不充分。
因此, 目前单一的评价主体无法将评价信息和社会需求全面、 及时地反映出来, 想要通过评价工作及时引导高校满足社会需求尚有不足之处。
2.2 评价标准不够健全
我国高等教育专家周光礼教授根据行动者的理性成熟度, 把高等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 工具理性、 道德理性、 思辨理性。 根据教育的最终目的, 他把高等教育目标清单归结为: 表达能力、 专业技能、 道德推理能力、 公民意识、 批判性思维能力、 理性气质[6]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标准包括诸多方面, 涉及办学思路、 教师队伍、 教学条件与利用、 质量管理、 学风建设、 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和一系列的指标, 但实际上, 这个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工具理性方面来制定的, 而在高等教育中更重要的、 具有普适价值的一些问题的评价却处于缺失状态。
首先, 道德理性和思辨理性评价的缺失。 目前的标准主要以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来衡量, 而对于学生在道德水平、 公民意识、 批判性思维以及理性气质等方面的发展却没有被纳入评价标准。 这难免给学生造成了唯分数、 唯利益至上的观念, 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断深入的同时, 忽视了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 在实践能力评价方面存在欠缺。 目前评价体系当中虽然把实践教学列入了评价体系之中, 也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 但是这种指标主要体现在高校对学生实践的保障措施上, 学生最后真正能够掌握多少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到底有多强却没有进行衡量。 在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多样化、 个性化高等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7]的背景下, 高等教育评价却仍然忽视基本生存技能和人文素养的细致考核而采用单一的专业知识评价, 不利于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2.3 评价手段上采用现代化手段较少
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主要采用访谈、 座谈、 调查问卷、 查阅资料等传统评价手段, 这些手段的确有诸多好处, 但许多都是“零散” “僵死”和“呆板”的, 而且有些数据也容易伪造, 其真实性很难保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评价已经使用了模糊数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等协助传统手段进行评定的新方法。[8]这些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新型评价工具, 由于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将评价体系的诸多维度有机结合到一起, 不仅对高等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具有很大帮助, 也可以保证持续性的监督评价过程, 甚至对于评价标准的修订也有极大的帮助。
2.4 评价方式上过分强调定量评价, 忽视定性评价
在评价方式方面,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定量评价方式, 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之上再综合汇总形成最终的结论。 由于定性评价不够精确、 细致,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笼统、 模糊等不足, 说服力始终不如有着较为严密标准的定量评价强, 所以定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经常被人为忽视。
其实, 在高等教育评价过程中, 由于人的需要、 个体的经验、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个体态度、 情感、 观念活动和主观认识等人文方面的变化是无法进行准确量化的[9], 若因为一些方面不好定量分析就对这些领域回避不谈也是不应该的。 过分强调定量评价方式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评价了工具理性中的知识掌握程度, 而对与工具理性所不同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等道德理性和思辨理性方面的评价难以呈现。
教育目的是教育评价进行的核心, 教育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育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下想要对教育评价的不足进行弥补和修正, 就必须使教育评价向教育目的进行回归, 将教育评价的各个方面与教育目的紧密结合。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3.1 在评价主体方面
评价主体应该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第一, 要在评价主体中引进社会第三方机构与社会需求方, 充分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优势, 共同对高校进行评价。 第二, 要建立社会大众参与评价机制, 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每一个阶段的评价都要将评价工作的整个流程公开化, 通过大众监督实现客观、 公正评价。 第三, 要完善选拔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和多个层面选择评价小组的成员, 使社会上更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主体对高校进行评价, 以实现发展性的原则, 同时也可以防范评价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现象, 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 第四, 要将责任细分到人, 实行终身负责制, 从而提升评价小组所做评价的真实客观性。
3.2 在评价标准方面
首先, 评价主体应该在道德理性和思辨理性方面建立相对应的标准以补足评价标准的缺失。 由于道德理性和思辨理性可以划分为道德推理能力、 公民意识、 批判性思维能力、 理性气质这四大方面, 可以据此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评价标准。 如在道德推理能力方面, 可以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考核; 在公民意识方面也可以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评价模式, 比如对毕业生和在校生分别进行先进、 落后行为进行统计或对其爱国、 守法方面的事迹和违规违法方面的表现进行两方面的评价等。 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理性气质方面的评价也可类似进行(当然, 这仅是笔者的粗浅思考, 还不成熟。 如有必要, 评价主体可委托专门机构并参照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进行专门设计)。
其次, 评价主体要细化学生能力方面的评价体系。 根据不同发展目标和特长的学生分别进行评价; 设置不同的标准, 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长, 按照个人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评价; 不但考察其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要对创新能力、 创业能力以及具备目标岗位能力的状况进行实际考察。
3.3 在评价手段方面
在现有评价手段上, 评价主体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的功能。
首先, 评价主体应该引导学者对互联网这一新型的并将长期存在的评价手段进行理论探讨, 产生指导实际操作的理论; 其次, 加快高等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 使高校各项育人活动置于网络管理体系当中。
这样, 高校不仅可以建立对学生的联控体系, 把学生在生活、 交往、 学习、 操行表现等一系列的行为通过高级的网络系统进行记录, 并对数据进行监测、 分析、 把控, 使学生在日常培养过程中的行为纳入评价体系当中; 高校还可以探索将道德理性和思辨理性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呈现在考核当中。
另外, 评价主体可以利用公众号随时评价, 利用网上问卷匿名评价等现有的评价手段进行评价。
3.4 在评价方式方面
评价主体可以探索将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评价标准体系健全、 完善的基础上, 将能用定量评价完成的内容用定量评价的方式来完成; 凡难以量化或暂时还无法量化的, 可考虑用定性的方式把所涉及的内容呈现出来。 当然, 不同的评价标准都有独特的呈现角度和观察点。 评价主体要在深入分析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将评价标准不断细化, 直到最终形成可以进行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多级观测点, 通过层层递进以形成最终的判断。
大数据时代给了我们许多便利, 对于评价难度较大的细分观测点, 可以通过大数据对个体行为的记录进行分析, 形成具有大数据特点和普遍参考意义的评价标准; 根据不同评价维度的若干方面将事实呈现并对此进行评价, 最终形成较为细致、 客观的评价。
总的来说, 高等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多个方面、 多个过程和多个环节, 做好高等教育评价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笔者仅就以上几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不足做出了粗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从而形成更多的研究成果, 使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更加完善。
[1]陈玉琨. 教育评价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叶继元.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7(1): 97-110.
[3]冯平. 评价论[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5.
[4]陈玉琨, 李如海.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1): 1-12.
[5]李翼. 教育管理辞典[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7.
[6]周光礼. 培养理性的行动者——高等教育目的再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3): 49-57.
[7]陈宝生. 培养什么样的人 办什么样的大学[N]. 光明日报, 2016-12-29(9).
[8]肖第郁. 教育评价的新取向[J]. 教育评论, 2002(5): 69-71.
[9]王景英, 梁红梅.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138-144.
Problems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JIN Zeyu
(College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The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re 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comings and sol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Firstly, the unicity of evaluation subject hascausedthe irrelevance between evaluation activities and social needs.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the social third-party evaluation. Secondly, the imperfect standardsofevaluation have led to incomplete educational results. Thus, establishing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including humanistic quality and refining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evaluation standards. Thirdly, the old means of evaluation has causedthat the authenticityof information is doubtful, and the Internet and the BigData will improve evaluation means. Fourthly, the overemphasis 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has caused the difficulty to present humanistic quality in evaluation, so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is suggested.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evaluation subject; evaluation criteria; evaluation means
1673-1646(2017)02-0113-04
2016-12-10
靳泽宇(1992-), 男, 硕士生, 从事专业: 高等教育管理。
G649.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