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背包客的旅游动机研究

2017-05-10 12:37雷汝霞吴水田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背包客背包动机

雷汝霞 吴水田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背包客的旅游动机研究

雷汝霞 吴水田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近年来,女大学生背包客的数量不断增加。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调查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动机,发现交流体验和自我发展是女大学生背包旅行最主要的动机。女大学生们希望借助背包旅行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探索新鲜事物,更真切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发展,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是社会性别权力松动的表现。同时,女大学生在背包旅行中得到的锻炼,加深了她们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认同。

社会性别;女大学生;背包客;旅游动机

社会性别(gender)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性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1]。而中国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主要在1997年以后,与目前大学生群体(主体为90后)同时代成长。90后大学生被视为个性张扬的一代,在出游方面,相比于跟团旅游,他们更乐于自己安排行程,并推动了背包旅行的发展[2],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背包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在大学生背包出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针对女性的危害事件也不断出现,如2012年震惊世界的印度医大女学生在公车上被害案,该事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女性主义”的探讨,女性主义也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快速广泛的传播,各高校纷纷设立了性别研究组织。2016年4月5日,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案发生,使女性在公共空间的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上述背景下,了解女大学生愿意冒险背包出行的动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 文献回顾

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现代背包旅游者问题[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深入研究背包客的旅游动机问题,Loker-Murphy&Pearce(1995)首次提出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s)的概念,将背包旅游动机划分为社会交往/刺激追求者、逃逸者/游憩者、多重目标实现者和自我发展者等四类[4];Spreitzhofer在对背包游览东南亚的旅客进行调研后,也总结了4大类背包旅游动机:追逐原始异域风情需求,自我中心主义需求,自我肯定需求,对声望的需求,同时还表明研究对象持有精英主义和反旅游者的态度[5];国内学者朱璇使用“推—拉”理论来分析背包者的旅游动机[3];Lonely Planet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发现,大多数背包客旅行的主要内容是访问和了解异域文化,追求冒险,探索非旅游者地区,接触当地人和放松逃避[3]。Pearce & Foster认为背包客的众多旅游动机中,以学习和发展自我、了解体验另一种文化、社会交往、逃避和刺激4个因子为主[6]。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背包客行列,关于女性背包客的动机、经验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出现[7-9]。Elsrud(1998)认为女性背包客为了寻找真实感而“重回过去”,旅行是暂时从烦琐的日常生活中撤退的“中场休息”[10];Hillman认为一些女性的背包旅行扮演着在某些个人危机(尤其是感情破裂)后重建独立性的角色[11]。文献回顾发现,关于国内女大学生对背包旅行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2 研究方法与施测过程

本文研究主题为女大学生背包客的旅行动机,“女大学生背包客”这一短语,限制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旅行方式,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借助李克特5级量表测量设计问卷。问卷在大规模投放前,进行5~10人的预调查,根据反馈修改问卷。最后,问卷在豆瓣网“背包客的人文地理”“不去会死—沙发背包客”小组、微信群“厦门义工旅行”、百度贴吧“大学生背包客联盟”发布,并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扩散,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0份,研究对象的人口结构特征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结构特征

2.2 访谈法

考虑到旅游动机的多样性,笔者还半结构访谈了5名女大学生背包客(表2),访谈时长控制在1.5~2小时。

表2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

3 女大学生的背包旅行状况

根据上述调查数据和访谈材料,从背包旅行的费用、频率和时间、旅行方式、旅行的担忧等4个方面分析女大学生背包客的旅行动机。

3.1 背包旅行的费用来源(见表3)

表3 女大学生背包旅行费用来源

表3表明,女大学生的旅行经费来源以家庭支持、自己兼职赚取两种为主,背包旅行的出发点之一是节省旅费。以家庭所在地对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费用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家庭在省会、直辖市和地级市的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费用以家庭支持为主,而家庭在乡镇、农村的女大学生,背包出行的费用则主要由自己兼职赚取,或借助奖学金出行。

3.2 背包旅行的频率和时间

表4表明,有近半数的女大学生第一次背包旅行的时间在大一。在大学期间,62.22%的女大学生有1~2次的背包旅行经历,约28%的女大学生背包旅行3~4次,仅有10%的被调查者在大学期间背包旅行次数在5次以上,约97%的被调查者背包旅行时长在14天以下,在旅行时间选择上,寒暑假是女大学生背包出行的高峰。

表4 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频率和时间

3.3 背包旅行的方式

表5 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方式

表5表明,超过70%的研究对象表示,在背包旅行中更偏向于与朋友同行,她们认为女性独自在公共空间里活动,可能会招致其他不轨男性不怀好意的眼神、粗俗的言语甚至暴力侵犯。访谈对象AUTRCHE在自己的背包旅行中,就被同车的大叔污蔑“你这么小的年纪出来,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3.4 背包旅行的担忧

关于背包旅行前的担忧情绪问题,45.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旅程中所有的问题,超过半数的女大学生表示会有担忧的情绪。其中“人身安全,担心受到暴力侵害,尤其是性暴力”和“财物安全,担心财物被偷、被抢”为关注焦点,见表6。访谈对象姚YAO说自己在韩国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买好电话卡,导致下飞机后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使家里人担心了。访谈对象AUTRCHE则在背包旅行中,遇到过邀她同住的大哥,遇到过深夜还要拉着她听她讲故事的沙发客,旅途中东西也被别人拿走过。54.4%的调查者在旅行前会产生担忧情绪,80%的调查者在背包出行前制定大致行程,走哪算哪的女大学生仅占研究对象的20%。制定大致的行程,提前报备家人朋友,是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措施的一种,也可以有效预测背包旅行途中的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表6 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担忧

4 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动机选择及原因

在旅游动机研究中, Dann提出了“推—拉”理论,将旅游动机分为内在动机(推的因素)和外在动机(拉的因素)。女大学生选择背包旅行,有内在的驱动力,也有外在的吸引力或者便利条件[12],本文借助“推—拉”理论来分析女大学生的背包旅行动机。

4.1 “拉”的因素

本文将可能的客观外在条件归结为4类:背包旅行的行程更自由,背包旅行能节省旅行经费,大学的课余时间多,从众心理。借鉴李克特5级量表,根据调查该选项与研究对象的吻合程度,按1~5分打分,分别表示都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见表7。

表7 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原因

表7项目的平均得分为3.48,其中“背包旅行的行程更自由”分数为最高,“背包去韩国,是因为我本身很喜欢韩国的文化,跟旅行团太走马观花了。”访谈对象姚YAO如是说。“背包旅行能节省旅行经费”,“大学的课余时间多,为背包旅行提供了可行性”两项的得分很接近,分别为3.61、3.62,虽然都超过了平均值,但是相比于最高的4.17,得分偏低,这恰好表明背包旅行的吸引力。

4.2 “推”的因素

关于“推”的因素,笔者通过各类网络资源查找文献,将女大学生背包客的旅游动机划分为5大项17小项,同样借用李克特5级量表按1~5分打分(表8)。其整体平均分为3.81,说明当前国内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动机较强烈。

4.2.1 自我发展动机

“自我发展”动机是指女大学生通过背包旅行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性。5个因子中“背包旅行能培养我的独立自主性”因子的平均数最高。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4+2+1”的家庭结构中,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独立的机会相对不多。借助背包旅行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证明自己长大了,是不少被调查女大学生的想法,访谈对象圆圆、AUTRCHE都有类似的经历。“背包旅行能让我挑战自己”得分3.99,在17个选项中,名列第三,说明在目前的社会中,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背包旅行中顾虑的因素更多(如女性的生理期),因此背包旅行对女大学生而言,是一种自我挑战。

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女大学生认同背包旅行“是自己的兴趣爱好”,90%的被调查者愿意将背包旅行推荐给身边的女生同学和朋友。在访谈中,5名女大学生背包客都表示自己在第一次背包旅行后,就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的旅行方式。但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也有10名研究对象表示不会将背包旅行推荐给周围的女性友人,而她们的原因都是:安全性。

4.2.2 交流体验动机

“交流体验”动机,是女大学生通过背包旅行去探索、感受新事物,这一层面的三个问项中,“背包旅行更能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和“背包旅行可以探索新事物”两个选项以4.04的高分,并列第一。表明许多女大学生背包客认为,背包旅行除了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外,背包旅行的体验更加“原生态”,更接近事物的本身,因此吸引更多的女大学生选择背包旅行。“交流体验”动机以3.98的高分排在五大动机之首,说明女大学生背包客希望借助背包旅行更多地与外界进行交流。访谈对象姚YAO选择背包到韩国旅行,就是为了更慢、更深入地去体验韩国的文化、生活方式、生活节奏。

4.2.3 社会交往动机

“社会交往”动机是指女大学生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对这一层面的考察,分为“背包旅行使同行的朋友感情更紧密”,“背包旅行能认识更多兴趣相同的人们”,以及“背包旅行获得某种特别的体验,回家后可以分享背包旅行的经验”。三个因子得分相近,但都低于3.81的平均分。访谈对象圆圆表示自己与朋友去台湾背包旅行时,因为朋友间闹脾气,不得不提早结束行程,这解释了“背包旅行使同行的朋友感情更紧密”这一选项得分偏低的原因。在调查中72%的研究对象表示背包旅行喜欢跟朋友同行,仅有1%的研究对象倾向于与在目的地或网络上结识的背包客同行。由于女生在公共空间中常处于弱势,因此在旅行中她们要学会提防陌生人。防备心理机制的建立会使女大学生背包客错失结识更多背包客的机会。

4.2.4 观光游览动机

在观光游览动机的因子中,“背包旅行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风光”得分在17个小项中位居第二。访谈对象AUTRCHE提到,她当时从兰州到拉萨的背包旅行,就是觉得坐火车景色一晃而过,太浪费了,于是临时起意从兰州徒步前往拉萨。而与日常生活中女性“血拼”的形象不同,在背包旅行中,购物显得不如平常有吸引力,17个选项中,有关购物的两个选项得分最低。传统意义上的背包旅行是把所有的行李都放在背囊里,行李的重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背包旅行中的购物行为。当然也不是绝对,这也与背包旅行的目的地有关。

4.2.5 逃避放松动机

“逃避放松”动机是指旅游者通过游览异地风景、体验异国风情,暂时消除日常生活的疲劳感、紧张感和压迫感,使身心得到放松。但在女大学生中,在这个动机的促使下背包出行的并不多,访谈对象“我有曲奇你跟我走吗”是其中一个,她是笔者在厦门义工旅行时认识的背包客。她谈到自己之所以来厦门背包旅行,是因为暑假不想回家,不想面对爸妈。她表示自己从初中时起,跟父母的关系就持续不断恶化。背包旅行,是她逃离原生家庭、逃避日常生活的手段。

表8 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动机

5 结论与讨论

5.1 背包旅行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

通过背包旅行,体验新鲜的文化和事物,以此提高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挑战自己,是女大学生背包旅行的主要动机,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都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主张女性在社会中的独立性。过去的背包客中几乎没有女生,而现在女性背包客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是女性的自我赋权。选择背包旅行,透过旅行体验不断与他人互动,依靠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是女性主义在中国发展传播的结果,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

5.2 背包旅行是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比较柔和的表现

Koskela认为,个人对空间的使用,并非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是社会权力关系的产物。[13]当前的社会环境对女性背包客并不宽容。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女大学生在背包旅行前产生过担忧的情绪。女性在公共场所容易成为受害者,背包旅行于女性而言是一种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与“恐惧”环境中的旅行。她们知道危险所在,仍然坚持以这种方式出行,是追求在公共空间中平等现身的机会,并通过调节情绪来控制恐惧。在访谈中,不少被访者表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她们学会在公共空间中随时保持警觉,通过应对措施,由恐惧发展出了自我防卫机制。背包旅行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应变能力,并觉醒社会对女生的种种限制。女大学生背包客挣脱公共领域的规范和性别的限制,不畏惧公共空间的暴力威胁,是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比较柔和的表现。

5.3 背包旅行加强了对女性身份的认同

在访谈中发现,背包旅行中女性身份的“帮助”与“限制”作用基本相当。女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是心地善良的一个群体。访谈对象AUTRCHE虽然在旅途中遇到过很多危险,但她依然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圆圆认为虽然在力气上不如男生,但女性拥有理智与感性的思考,更重要的是通过背包旅行,女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和异国文化接触,体验自由自在的独特感,明白有能力主宰和掌控自己的生活,可以勇敢地追寻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这既是对女性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女性身份的认同。

女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女性,探寻其背包旅行的动机,对于推进性别关系融洽、重视我国女性主义的发展、推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在旅游环境中,如何保障女大学生在旅行中的安全,避免暴力尤其是性暴力恐惧对女性旅行的影响,旅游业如何针对女大学生的背包旅行动机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等等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1]刘建中,孙中欣,邱晓露.社会性别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60-74.

[2]李怡颖. 我国大学生国内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

[3]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Loker-Murphy L, Pearce. Young budget travelers:backpackers in Australi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 22):819-843.

[5]Spreitzhofer G. Backpack 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 25(4):979-981.

[6]Pearce P L. Foster F. A“University of Travel”:backpacker learning[J].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1285-1298.

[7]赖雅慧. 女性空间旅行研究:以一年台湾的女性作家的旅行文学为例[D].台湾:中原大学,2005.

[8]黄丽萤. 越过生命的那一座山:女性登山体验与登山对生命经验的影响[D].台湾:台湾大学,2007.

[9]陈忻岱. 在旅行转角处看到:女性背包客与部落格书写之主体建构[D].台湾:东华大学,2008.

[10]Elsrud T. Time creation in travelling:the taking and making of the time among women backpackers[J]. Time and Society, 1998(7):309-334.

[11]Hillman W. Searching for authenticity in touristic experiences:females backpackers in North Queensland[D]. Australia:James Cook University,1999.

[1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6-77.

[13]Koskela. Gendered exclusions:Women’s fear of violence and changing relations to space[J]. Geografiska Annaler, 1999,81(2):111-124.

A Social Gender Perspective: Motivation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 Backpackers

LEI Ruxia WU Shuitian

(Tourism School,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female backpackers from colleges is rising steadi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ir major motivation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and finds that experiencing local cultures and improving themselv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ey hope to cultivate their independence, explore new things, and experience local cultures and lifestyles in this w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emale backpackers from colleges is a reflection of their self-consciousness, and a challenge for gender power. Meanwhile, their travelling experiences help to strength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female” identity.

social gende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ackpackers; tour motivation

雷汝霞(1993—),女,广东阳江人,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吴水田(1972—),男,广东陆丰人,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教育、文化地理学研究。

F590.7

A

2095-7211(2017)03-0057-05

猜你喜欢
背包客背包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山里的“背包书记”
一包装天下 精嘉Alta锐达Sky51D背包体验
鼓鼓的背包
创意西瓜背包
赞!最小背包客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