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番丽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分解为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索与互助学习,循序渐进地完成工作任务。本文将以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为例阐述该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任务驱动;会计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五年一贯制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加之“读书无用论”的兴起,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举步维艰,生源慌、就业难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瓶颈。为打破这一局面,各大中职学校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实际出发,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即就业。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在整个学习过程按照工作过程展开,将课堂搬到企业,企业融入课堂,在完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模拟教学,强调专业知识的职业定向性、岗位针对性和实践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动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基础》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基本都是理论学习为主,这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悖。而作为会计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会计基础》,它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入门的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关于《会计基础》课程开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该门课程的设置都不够合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操作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其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企业现行的工作要求完全脱节,会计工作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息息相关;再次,对于《会计基础》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最后就是教材选用不当,职业教育强调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时完全忽略职业教育的特点,选用的教材不能满足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要求,缺乏针对性、整合性、实用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法在《会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真实地了解、参与整个工作过程,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在获得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课程结构设置与内容整合
按照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根据各阶段具体工作的需要,将《会计基础》课程分解为七大项目即对会计初步认识、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期末处理、会计报表的编报以及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等(具体分解任务如下表),并在教学工作中引人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相关基础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通过操作演示、案例教学、仿真训练、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真实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案例,导人每一工作任务,使抽象的理论通过实际操作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技能。例如,在完成會计档案的整理与装订的教学内容时,除了在仿真实训室完成相应操作,也可让学生到企业进行观摩,并参与整个会计资料的整理、装订过程,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会计职业的内涵和精髓。
3.教材的选用
市场上关于《会计基础》教材种类繁多,在对教材的选择上应做到教学内容必须与会计人员工作过程相一致,内容要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创新性。教材的选取必须体现企业“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完整的会计核算典型的工作过程,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整合为学习任务,切实做到教、学、做一体,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及其相关岗位角色要求。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在《会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产教结合,充分体现了职教“工学结合”的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主动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协作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化、分层次的弹性教学。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