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举措

2017-05-10 11:12李新颖
未来英才 2017年4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举措语文教学

李新颖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崭新时代。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要想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就不能仅停留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应重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在我们语文学科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隐含着相应的德育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举措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然而,对于德育的教育,人们普遍认为是班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无关。通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故而,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语文心中有德育,教书育人能并举呢?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诠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

一、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在教学设计中预设育人氛围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为了使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转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知识,教师除了要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之外,还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正式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作为小学语文课改第一线教师,我们应立足这一基本理念,想方设法地去营造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育人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结合教师的自身特长,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努力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知识与才能。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一册《菜园里》这课的前一周,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根据自家的情况去观察或向农民朋友或向家长请教蔬菜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们通过亲自观察或询问就自然明白了粮食蔬菜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的道理 。同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成长历程也如同这些蔬菜粮食,在经历春种秋收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又付出了多少艰辛呀,从而让孩子们能发自内心的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二、灵活驾驭,巧妙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着手实施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且,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它是直观、形象、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因此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

1、在导入新课中开启德育。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宣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先问同学们每天写家庭作业累不累,孩子们回答不一,当我说今天的家庭作业要写两个小时时,孩子们个个用夸张的语气“嗷”着,我紧接着说:“哦,不,我说差了”然后顿了顿,发现孩子们各个都流露着充满希望的眼神,紧接着说“今天的作业怎么也得写三个小时吧。”只听见教师里响起了一片更为夸张的“嗷”声,并伴随着“累死了”的极为不高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响起来,有几个同学干脆象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在那里,用无声的语言消极对抗着。于是我笑着说“怎么不愿意写吗?”孩子们纷纷诉苦“三个小时!谁能受得了?而且还得动脑筋呢!”我听完孩子们的话后怀着同情的语气说:“是呀,就是我,我也会觉得这样白天晚上连轴转,工作时间太长太累了。”随后我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语气深沉了,接着说:“可是有一个人,他就工作了一夜!没有一句怨言!而且他经常都是这样工作的!”同学们还没有从刚才的情绪中回过神儿来就又被“震”了,惊奇中带着敬佩的神情,紧接着我抓住学生急于知道的心理问:“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知道他这一个个夜晚又是怎样工作的吗?”此時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想!于是,在孩子们强烈的探求欲望之下,我开始了生动的一课《一夜的工作》。这样的设计,既能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导入新课,又进行了极好的德育教育,激发了孩子们对总理的崇敬热爱之情,更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为国效力。又如在讲授《颐和园》一文的教学时,我们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语文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因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课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小伙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教师在教学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且精读,把它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从而才能让学生了解安东那种乐于助人,真心实意对到朋友的美好品质。又如:《落花生》中有这样的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对落花生产生敬佩之情,同时也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对学生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的形成作了准备,同时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學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如:在《手捧鲜花盆的孩子》一文中这样写道:“它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雄日把花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教学时如果只停留在读读这些句子,那是很肤浅的,我们不妨让学生分析雄日渴望种子发芽焦急的心情,最后仍诚实告诉国王的经过,把学生带入情感境细细品味,体会雄日诚实做人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争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又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我在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到困难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祖国由衷的热爱。最后学习完课文,组织学生再一次整体感悟课文,引导学生谈谈从詹天佑身上学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是你带着全村的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碳啊!”“雪中送碳”:即表现了大娘对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又表现了大娘为了志愿军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崇高品质,更体现出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从而教育了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3、在反馈训练中强化教育。课堂练习能巩固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形成学生能力。在反馈练习中我们可从抓住训练重点,在突破难点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处的渗透德育。如:在《好孩子》一文教学中,我在课堂巩固训练中实施了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并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华,从而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认识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好行为、好品质,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京京做一个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谋利益的好孩子。

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语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依据。对此,我们应在全课总结、延伸学习内容的时刻,巧妙地渗透总结性的德育教育。如:《白杨》一文中对学生真正震撼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油然而生。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告诉我们,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收获。在语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虽说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德育教育的实施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放松与怠慢。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祖国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举措语文教学
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