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平面设计;实践能力;教学现状
平面设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是艺术形象和实践的结合,具体说来,是指利用图形、文字和色彩创造出具有一定含义的艺术形象的过程。包括各类海报、广告、标志指示牌、宣传画等各种类型。平面设计应用广泛,政府指令的传达,城市风尚的定位,商场促销的展示,个人形象的宣传都离不开平面设计的参与,平面设计在当今人类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教育培养的平面设计人才必须有活跃的思维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开拓能力,摒弃传统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设计理念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实施一系列设计方案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
一、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平面设计专业自身的需要
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想实现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课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
2.学生就业的需要
能否就业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和是否实现自我价值。现代企业需要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技能过硬,能独立设计的毕业生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
3.企业创新的需要
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平面设计更需要创意和新意,而创新的灵感来源于实践,一件平面设计作品需要反复的实践,才能设计出新的作品。
二、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践培养模式的现状
平面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由十几年了,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但是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法还很不成熟,存在诸多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的比例偏少
就目前的中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和积极主动的参与,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师仍按照陈旧的课本照本宣科,联系社会实际的案例很少。
2.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各类实践课程联系不紧密
平面设计学的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广告学、消费心理学、营销学、美学、审美心理学等,如果一个学生单纯的具备了良好的美术功底和熟练的运用设计软件还不够,必须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学科知识结构太单一,不符合社会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
3.师资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教授平面设计课程的老师大都是应届硕士毕业,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相应的工作实践经历,所以传授给学生的也是一些书本理论知识,跟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呼唤重视市场运作和团队合作的平面设计人才,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培养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
三、平面设计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针对平面设计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平面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现设计思维的独创性、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色彩的综合运用,对于基础较差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更应该增加直观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能给学生直观的刺激,调动手、眼、心、脑等各个器官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更能引起学生对平面设计课程的兴趣。
1.课程设置方面
平面设计课程既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他就需要在教学环节方面加强各科的联系和衔接。常规的教学环节包括了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几个环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上课可以用实际的平面设计项目为例,各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这个具体的项目加以评析和指导,让学生对这个具体项目有全面的了解,课后可以用具体的平面设计任务来代替零散的抄抄写写的作业,辅导课可以将学生的设计作品互相鉴赏和评分。
2.教学手段多样化
采用教师教授为辅,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实践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学习具体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组成团队,针对某个项目做模拟的竞标设计,熟悉公司的招標流程和市场运作规律,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还可以联合校外企业设立一些平面设计项目奖金,对那些优秀项目设计的学生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学生通过参与校外企业的竞标工作,能较早的接触市场的需要和公司的营销策略。
3.师资队伍可以采用双导师制
中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设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这需要理论水平高的科研型老师,同时,也可以聘请国内外平面设计水平较高的设计师定时到学校讲学,让学生学到最前沿最时尚的设计理念,实行“双导师”制度,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都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谭平.中央美院教学经典系列丛书[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3]张洪敏.创新思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周延波,郭兴全.创新思维与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刘建峰(1969.11—),男,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贵阳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