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7-05-10 19:59
出版人 2017年4期
关键词:毕飞宇余华文化产业

在十八、十九世纪,小说就是那个时代的大数据。而在今天,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小说引擎的马力就显得不够。

——作家毕飞宇坦言,这个时代对于文学而言是一个“拒绝贪婪的时代”,小说已经不足以担当百科全书式的角色,对于作者而言,只能找到一扇属于自己的窗户。

有些作家确实很勤奋,写作、阅读就是他全部的生活。但对于我来说,那只是我生活的十分之二。但对于自己的懒惰,我也有自己的理由:再伟大的作家,最后为人所称道作品往往也只有一两本。

——余华不是非常高产的作家,但他表示这并非源于畏惧写作的难度,而是个人的生活态度所决定的。

文化是要素,是可以嫁接任何产业的。强调文化产业,完全是自我矮化。

——有“中國文交之父”之称的彭中天一直倡导“文化经济”的提法,希望以此代替现有的“文化产业”概念。

传媒向下,观众向上,这是一个好时代。

——《见字如面》热映,针对很多认为综艺节目是“用户导向、娱乐至死”的声音,节目总导演关正文抛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拥抱观众并不是传媒的堕落,两者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共同提高。

当年英国的船来来去去的时候,背后有莎士比亚的魅力;后来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里都是失败的,但它的尊严还在,因为它老是提醒人们贝多芬、巴赫和歌德出自这个民族;美国现在有时候挺嚣张的,但是好莱坞电影把世界都感动了。

——余秋雨认为,一个让全世界感动的文化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突出表现,中国崛起的道路并不顺利,部分原因正是缺少这样一个形象。

猜你喜欢
毕飞宇余华文化产业
一颗假糖的温暖
毕飞宇: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