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军+李建芳
摘 要:职工群众是企业发展与创新的的力量之源,是打造一流企业文化的主体性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在文化建设中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深刻把握群众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科学管理型管理模式,夯实干群联系制度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制度建设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有企业的职工群众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践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和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塑造一流文化品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践行群众路线,构建科学管理型的管理模式和干群联系制度建设。
一、深刻把握群众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坚持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了我们党和国家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群众路线是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党执政为民的重要平台与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观点融入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规定了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一流企业文化的根本价值导向。具体要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牢固树立企业职工群众主体观。企业的职工群众是企业历史的缔造者,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者,是推动企业改革创新的探路人。因此,企业的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职工群众拼搏奉献的建设实践源头与改革历程的提炼与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的为职工群众服务、虚心向职工群众学习,提高对职工群众主体地位的认知与尊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是构建强力实效的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的规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职工为根本,让广大职工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实践者,使文化建设富有生命力。
第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观。“以人为本”是推动科学发展总的指导原则,“为民、务實、清廉”是践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基本要求。“为民”的价值目标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讲到:“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要相信职工群众的力量,尊重职工群众的智慧,保障职工群众的利益,坚持深入职工群众调查研究,培养职工群众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主人翁意识,培育共同的价值理念。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也要求树立对社会大群体的责任理念,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
第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信誉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优良的质量是员工永恒的追求。企业奉献社会、造福员工,最终都是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来实现的。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造福百姓,奉献社会。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增强广大职工的技能,促进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培育一流产品,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构建企业文化中“务实”标准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人民满意度”的检验标准,杜绝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麻痹”现象,增强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以质量赢得信誉。
第四,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责任观。安全责任大于天,高标准的企业“成品”和人员安全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底线。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就要深入生产群众的最前线,掌握一线情况,及时发现、处理问题。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注重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安全能力的建设,以及安全制度、安全文化、安全责任制建设等。尤其是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这是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最好的检验。
二、践行群众路线,构建科学服务型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群众路线在管理层面要求我们构建科学决策,服务群众的管理模式。
第一,构建科学决策型企业。科学决策不但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战略作支撑,更重要的是在决策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首先,企业的各级领导者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虚心向一线职工请教并自觉开展创新性学习,把职工群众的普遍实践与科学理论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在决策形成时,要再次联系群众,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做做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要坚持民主决策,广开言路,真正让职工广泛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与决策,充分发挥和听取职工群众的声音,真正使“群众中来,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发挥作用,促进决策科学。
第二,构建服务管理型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要亲民务实,干事创业。一方面,要坚持以经营工作为龙头,大力开拓市场,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为职工提供稳定的收入,为社会创造效益。另一方面,坚持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群众,不断改善广大职工办公生活环境,开展帮扶解困活动,开展各种“送温暖”活动,切实保障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各项权益,促进员工共同理想信念的巩固。此外,要持续加强和改进企业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培养和增强宗旨意识,倡导民主管理,构建规范机制,坚持为职工服务,为企业服务。
第三,构建团队凝聚型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要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整体功能。首先,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实践中,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这就要求,把企业团队建设作为企业党组织的重中之中,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能动性,建设高效型企业团队。其次,要充分利用文化建设这个载体,开展全员性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全员的共同价值理念,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全员思想行为凝聚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上来。再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职业周期的培训教育机制,提升全员职业技能,塑造现代化的管理团队,增强团队战斗力。最后,保持团队各级领导与职工群众的“鱼水”融合,促进内部和谐,发挥领导组织在企业的主心骨作用,打造上下凝聚力、执行力强的企业团队。
三、践行群众路线,夯实干群联系制度建设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实现文化管理和促进企业管理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职工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打造一流企业文化,在制度层面要夯实干群联系制度建设。
第一,干群联系制度。在国有企业,只有不断践行群众路线,从职工群众中吸取营养,依靠群众推动企业的创新,依靠群众实现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效保持良性和谐的干群关系,二者密切相关。良好的干群联系制度,是协调干群关系、化解内部矛盾、促进成果共享的保障和途径。干群联系制度的建立,包括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民主决策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群众民意反馈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使职工群众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彰显作用。尤其是以群众切身利益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群众信息反馈制度。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培育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业绩观,坚持正确导向,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选拔机制,打造作风过硬、素质超群的领导干部队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重点抓好最高层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本意识和群众意识,使以为本人的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最高领导层得到普遍的认可。其次,要关注普通职工的职业发展,关注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建立定期培训教育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建立平台,以满足职工对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特别是要关心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培养与成才机制,优先给青年人才压担子、分任务,发挥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人民群众来监督、人民群众当裁判的监督、评价机制,特别是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这是践行群众路线并见之于实效的重要体现。
第三,群众信息反馈制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集中体现了实践到认识、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沟通与反馈的途径。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群众路线,在企业运行中要坚持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在决策前,在问题解决中,要彻底改变“一言堂”,主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发现职工智慧。要建立群众参与听证制度,广泛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如办公平台、总经理邮箱、企业意见箱等,对重大决策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在决策执行中,还要不断调查反馈,了解实效效果,收集意见反馈,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决策的有效,培育企业的民主文化。
企业的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构建科学服务的管理模式、夯实管理制度有效性实施,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打造一流企业文化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3(12-26).
作者简介:李丽军(1981- ),男,河北邢台人,本科,政工师,从事企业管理研究;李建芳(1981- ),女,山西晋中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文化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