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人们用键盘打字代替了汉字书写,中国人的汉字辨识与书写能力正在逐步下降,现代社会亟需一类弘扬汉字优美文化的节目出现,要让我们意识到汉字的魅力,书写的魅力。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文试探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功与不足,为此类节目提供借鉴,推动汉字文化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汉字听写;成功;不足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为了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决定共同举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原因分析
(一)节目体制的优势
1.场内场外与初中生同步听写
从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一直有一种很好的体制模式,那就是场内有成人听写团和初中生一起听写,第一届的时候只有10人,第二届增加到了100人,各个领域的人都有,有在校大学生、老师、普通工人等。并且坐在场上的很多观众,不论是里面的中小学生,青年人,中老年人,甚至才5、6岁的小观众,也都拿着纸和笔,拿着字典,和场上同步开始答题。在候场区,是老师,家长等候的地方,在学生书写的时候,老师也在同步书写,希望可以感受学生的紧张感,同样也在考量自己的词汇量,也同样可以积累不认识的词。第二届《汉听》把成人听写团完全移到了另一个现场,与直播现场隔开,因为有些成年人遇到不会的词,可能会习惯性的抬一下头,看到学生写的词,也不管对不对,就往自己的纸上写,这样这个节目就没有意义了,也并没起到复兴汉字的使命。所以把他们移到一个单独的现场,只有写完才可以看见答案。并且主持人会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宣布成人听写团冠军,让大家都来认识一下他,这也是可以圆一个电视梦的舞台。
2.主考官、裁判、主持人与学术嘉宾成为亮点
《汉听》的主考官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员,由他们来为选手报听写,这不仅显示了国家对这档文化类节目的重视,也是为了纠正人们在口语朗读中的错误,如打烊,烊的正确读音应是第四声,但很多人因为读起来方便很多人都把它读作第二声。第二届的《汉听》多了对字词的举例,把包含词的那个句子读出来,不仅方便学生更好理解词语,而且可以多了解一些优美的大家之作,积累一点知识。这对场上的选手是一种预习,对场外的大学生观众更是一种复习,让人们重视古代的诗词,品味其中的哲理。
《汉听》的裁判程荣、谭景春、张伯江均是语言所研究员,他们保证了《汉听》权威和公正,而且他们不是完全按照标准答案来给学生死判,而是会根据词义酌情算对错,如在一场比赛中,选手写的是瑰伟,但正确答案是瑰玮,裁判也判他对了,他说这两个词句意相近,因为在以前的古文中曾用过这个瑰伟,所以也算他对了。第二届《汉听》增加了一个黄牌环节。如果部首书写有错误,给予再次书写的机会,但如果再次书写仍有错误,给予黄牌一张,得到两张黄牌即下场,这也是很人性化的。不仅要学生平时规范书写,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汉听》的主持人和学术嘉宾对主考官报到的词进行解释,介绍它的原意、出处、字形演变,让场外的观众也懂得了很多。不再只是单纯的汉字听写大会,而是通过这档节目激发国人更好的学习汉字,汉字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另外,主持人在朗读中的正确发音、稍有停顿、裁判的二次解释、主持人与嘉宾在场外的着急表情都体现了这档节目的人性化。
(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中央电视台推出这个节目的最重要原因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重温我们的书写文化,重拾汉字魅力,重建汉语自信。虽然世界各国文字都有其书写上的美化,但只有汉字书法才能称为艺术。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音韵。节目中,选手在田字格上书写,体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新闻主播纯正的发音,更是体现了汉字的音韵美。在节目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选手没有听过这个词,但是能根据主考官的解释,把这个词写出来,这就是汉字的伟大之处。第二届《汉听》增加了好几个代表队,其中一个就是国际联队,是在中国读书的不同国籍的学生组成的,这个代表队的组成,是汉语正在逐渐走向世界的见证,看到一些选手在熟悉的田字格中写下优美的汉字,让人不禁生出一种自豪感,这场比赛下来,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对汉字的传承,还有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为对手鼓掌,一些选手在下场的时候会对台上的选手鞠躬、竖大拇指,而台上的选手也会点头还之。更多的则体现在很多选手在上场和下场前都会深深的鞠躬,以示对主考官,裁判和观众的尊敬和感谢。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单单是对汉字,对书写文化的弘扬,更是对道德和伦理的弘扬。
(三)全民参与,普通人的明星梦
《汉听》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活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队,第二届更是增长为36个,港澳台各派一只专门代表队,并新增了国际联队,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充分参与到其中。每个小代表都是各个省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舞台上的一名英雄,并让全国的观众记住了他们,有些选手还热情的推荐了自己认为有用的汉字记忆法,供大家借鉴。登上《汉听》的舞台会让学生更加的热爱汉字,会激励更多的学生踏上听写汉字的征程。这档文化节目和其他的综艺节目不一样的特点之一就是几乎无剪辑,把所有的内容都呈现给观众,所有的选手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会因为第一个词错了下去了,而不出现在镜头中,这里的每个选手都能出镜,让全国人民看到。
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不足
(一)汉字的规范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汉听》有很多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一些不足的,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严格规范汉字书写。在比賽的初期,一些学生的字写的较清晰、整洁,但没有注意笔画是否规范,如“力”字,应该先写横竖勾,再写一撇,但有些同学是先写一撇,再写横竖勾,而裁判和学术嘉宾也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过于关注字形是否正确,而忽略了书写是否规范。汉字书写是有一般笔顺规则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小到大,从左到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等。汉字的笔顺是汉字书写的内在逻辑,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性,关系到汉字的书写速度和字形的好坏,在比赛中,选手书写的每一步,底下的观众都是可以看到的,如果很多学生书写都不规范,不禁让人质疑为何能进入初赛的选拨。而且,不确定笔顺的人就会根据学生的书写顺序来给自己定一个规范的标准,中国十几亿的观众都在看着,一个学生书写错误,后面跟的不是一个两个错误,很有可能是千千万万个错误。
(二)选手的竞争意识被强化
《汉听》是冠军争夺之战,但它的过程更精彩,更引人入胜,观众想要看到的是选手如何征服高难度的词汇,如何展示他们惊人的阅读量,如何体现赛场上的风度。很多选手展现出了绅士风度,在自己惜败,对手晋级时给予衷心的祝贺,在自己晋级对手惜败时表达对对手的鼓励。但世事总是具有两面性,离总决赛越近,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每当到了关键赛点的时候,总有学生因为对方写错而欣喜,因为对方写对而懊恼。不光学生是这样,场外老师也是,当对方学生答对时,他们连鼓励的掌声也不愿意给了,老师如此,学生便在意输赢。但比赛要强调的不仅是竞争意识,更是展示风采,展现知识量、展现个人涵养。一位叫晏禹南的选手,惜败于钣金一词,在他下场后,向场上的选手都鞠了一躬。还有来自浙江的计雨彤,在她下场的时候,她对场上留下的选手竖了大拇指。与能否夺冠相比,选手展现的这种大将之风更符合大赛的初衷。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虽然说《汉听》还有些问题值得探讨,但总体上来说,对汉字文化、书法艺术、道德品行的传承有着筚路蓝缕之功。汉字文化节目的定位让观众从中获得知识、引起思考、满足诉求。由汉字组成的词是否可以因为收入词典而不朽,不是词典说了算,而是文明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卓,郑鑫.浅析汉字书写与推广——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谈开来[J].魅力中国,2014(26):35.
[2]杜冬沿.书法艺术源流浅说[J].艺苑,2009(4).
作者简介:
李友奔,1980年生,汉,安徽阜阳人,编辑,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