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阶段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

2017-05-09 17:13史爱荣
关键词:素质评价发展

史爱荣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8-02

传统的学生素质评价办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不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下面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对策等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但长久以来以分数论优劣的教育评价观念,加上教育体制、中高考选拔方式、教师评价机制等综合因素,使中小学素质教育推進的步伐举步维艰。

二、目前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

目前,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问题的核心是“以分数论优劣”,多是倚重学科知识,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既掩盖了学生发展中的种种不足,也扼杀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除了分数这一定量的考核标准外,比如“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等这些项目,缺乏强有力的、完善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每一个方面该怎样评、标准是怎样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计算综合评价结果,这些都是评价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操作性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必须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策与途径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使评价内容更科学合理,评价过程更具操作性。二是评价结果在中高考招生中的应用还未形成长效机制。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应用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直接动力。不少学校或地区学生毕业和升学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求过低,以至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几乎没有难度。这使得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一种走过场。中小学学校之所以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尚存疑虑,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高考政策的导向作用。因此,如果应试教育制度不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极有可能无法真正落实。三是相关保障制度建设有待于加强。经费投入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需要,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引入,要求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投入经费,在我国诚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在进行等级评价和以实证性材料为依据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作假现象。尽管大多数地区和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诚信制度,但人们还是担心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结果可信度不高。

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推行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对策

对于一个具体的学校来说,提高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素质评价水平,显得更为重要。我认为,对于具体学校应着眼于,在评价的易于操作性、多样客观性、动态平衡性等方面实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一是按照易于操作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可以将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分为品德习惯、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五个方面。为便于操作,把这五个方面分成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再列举出若干关键表现,突出阶段性和基础性。如,小学低年段的“诚实守信”,可将其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要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目标确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教师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引领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日常发展状态,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二是按照客观多样原则,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客观性。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上,应改变评价的主动权牢牢地被班主任掌握的现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应采取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邀请家长、校外辅导员、科任老师等参与评价;同时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达到激励目的。这样班主任不再是唯一有评判权的裁判,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评价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团结同学等方面则由同伴作为评价主体等。这样打破了评价由班主任教师一人掌握并实施的现象,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三是坚持动态平衡的原则,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涵盖多项具体内容,如果把诸多评价内容的实施集中于某一固定时间,很不现实,评价结果很不科学。因此,应将这些内容采取各取所需、分解达标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出阶段发展目标,再根据阶段目标完成情况确定下一步的目标,如此循环,提高目标要求。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收集学生阶段性达标成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这样,不再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期末时的一个环节,而是把它贯穿于学生整个的发展过程,从学期初各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学期中的成长展示,最终形成期末的评价等级。同时要定期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时刻激励学生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发展性。在评价中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的评价目的。这也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素质评价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