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2017-05-09 14:48王彩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王彩娟

【摘 要】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导课是为新授教学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导课,又要重视新授知识的教学,既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真正具有艺术性、效益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7-01

导课的方法形式多样,不管运用什么方法,都要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重视联系性和递进性,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并且导语还要有简洁性和灵活性。也就是说,通过导课为学生的学习架起"兴趣的桥梁",使教师从容不迫地进入角色,成为一个"先声夺人"的引导者。

一、直观演示导课法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图片、模型,用电教手段辅助表演等方式,结合语言叙述、渲染,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或给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情趣、新颖好奇的境界,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奠定思维基础,创造乐学的气氛,激发学生进取的求知欲望。

如教《狐假虎威》这一课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狐狸和老虎的"头像",让学生观察狐狸的"狡猾"与老虎"威风"的样子。接着问"这一课要学习谁和谁的故事?"学生答后,老师又在狐狸和老虎"头像"之间写了个"假"字,在虎的头像后写了个"威"字。又问学生:假是什么意思?威是什么意思?"当学生说不清时,老师乘机一转,导入新课: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学完这一课后一定能明白。"

二、设置悬念导课法

我们平时在看电视剧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拔驽张的关键时刻,本集电视剧就会播完,以此来吸引你,逼着你非看下一集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5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而且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也取决于能否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再比如说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技巧。当讲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之处,有意停顿,吸引听者注意,使听者产生"下次非听不可"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激活而难以停滞"的状态,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心理,然后自然信心百倍地进入新课学习。

三、联旧导课法

这种方法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课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先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提问、练习等方式,揭示出新旧知识之间在内容或形式上的联系,或利用已有能力对新学知识的正迁移原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从而降低了新知识的坡度,架设了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如教学《凡卡》这课时,教师可先通过复习《导度》,侧重本组课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再通过提问,复习上一课《我的战友邱少云》如何通过写"我"自睹邱少云壮烈牺牲经过时的思想活动,来加深对邱少云内心活动的了解。这样"联旧"就为学习《凡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能力迁移的"原型",学生就能从这个"原型"中受到"启发",进而自如地学习本课,了解凡卡的内心活动。

四、实例故事导课法

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讲述一个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故事或生活实例,诱发学生的想像和形象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吸铁石”,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其求知欲就会高涨,他们就会开动脑筋思考,紧紧追索问题,直至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能够有效地做好导入环节,把握导入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但能很好的、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教学,还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在新课教学中就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预言或者传说,来激发他们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行学习。

有一位老师在讲《捕蛇者说》时,引用一个出自《礼记》的典故。钱梦龙老师在教知识短文《词义》时也讲了一个故事。他先讲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问阿訇“眉毛要不要?”“胡子要不要?”这样一个故事,从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五、逻辑排序导课法

教师利用课题特点,依据事物常规的逻辑顺序,展开联想,多发多问,挖掘出新课文可能涉及的因素,然后整理排列成与新课文思路相似或相吻合的问题链,让学生带着这些有序的问题去学习新课。如教学《捞铁牛》这课时,教师问学生"看到此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经老师启发,学生提问"为什么捞铁牛?捞上来了吗?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是谁指挥的?"接着老师又问:"按记叙文写作要求和特点,这些问题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最后解决什么?"学生依次排出了问题的逻辑顺序,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六、名言警句导课法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如诗句、对联、熟语、哲理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都爱伤春悲秋。同学们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吗?学生可能会说到: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任何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用心的组织导入语言和导入情节,把握好导入的艺术,对抓住(或留住)学生的“心”,在漫漫求知的路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能使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因而,我们要巧妙地利用这个教学的“第一锤”,使这一锤有力量,并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周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课[J];黑河教育;2012(12)

[2]張雪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课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