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才
【摘 要】凡是美的事物都是容易让人亲近的。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是一种大美,只是这种大美不为学生所熟知罢了。教师的责任就应该把这种大美呈现在学生面前。文言文的美和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歌讲意境,讲用词凝练。文言文也是这样。
【关键词】文言文 畏难 魅力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31-02
初中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占不小的比重,学生也是一到文言文单元就头痛。因为文言文不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好像一道高高的屏障,让他们无法顺利逾越。在心理上就存在着畏难的情绪。教师要想顺利展开教学,就必须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情绪,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探索。
一、展现文言文的魅力。
凡是美的事物都是容易让人亲近的。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是一种大美,只是这种大美不为学生所熟知罢了。教师的责任就应该把这种大美呈现在学生面前。文言文的美和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歌讲意境,讲用词凝练。文言文也是这样。但文言文的这些美却隐藏在不易懂的文字后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穿透这些文字的硬壳,去领悟文言文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先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我在ppt上单设置了一项知识点,关键词有:缘、落英、俨然、豁然开朗、之属、阡陌、悉等,这些词学生都能自己在课下注解找到解释,学生能自主解决,接下来是本文的通假字:要,古今异义:妻子、咸。这些基本的知识学生都搞懂之后,文章的具体意思也就明白了,这就穿透了文言文外层的文字障碍。这之后,一般的教师就是把文章的大意点一点,重点就放在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上了。实际上这就违背了大纲把这篇文章编入课本的初衷。因为这篇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有着优美的意境,且在精神上给人以指引,因此才被选入课本。可是教师们却是舍本逐末,把文章的精华弃之不理,只涉及文章的背景、作者、字词、语法和主题等,别的就不再关注。因为这些是考试时的出题范围。尤其是主题,学生是要当知识点去记得。而不是让学生真正受到感染,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我把前面考试范围涉及到的东西讲完之后,把重点又放在对文章主题和文章意境的理解和感悟上。对于文章意境,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把自己通过文字看见的美景画下来,学生们画得非常认真,画的最美的就是桃花林。桃花都涂成美丽的粉红色。桃林下是弯弯曲曲的小河,一个渔人划着小船逆流而上。溪水边是碧绿的小草。第二幅画是钻过山洞后,桃花源的田园图,有竹林,桑树,村落,田间劳动的人们,渔人与桃花源人亲密的交谈。第三幅是宴请渔人图。通过这样的活动,我锻炼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在他们心中,他们自己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桃花源风景图。这也是意境美的一种训练方法。这个靠老师说是没有用的,学生自己得心领神会。对于文章的主题,我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陶渊明这种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与世俗的想法之间有多大的差别,他坚守这一点,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由此,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
二、把学生推到理解文句的最前沿。
鉴于学生畏惧文言文的学习,除了前面增加文言文的魅力外,还要真正把学生推到理解文章语句的最前沿,让他们逐渐具备一定的语言翻译能力,在这种能力的支撑下,逐渐战胜看到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有的时候我们是因为某种能力弱,我们才怕一些事情,但如果我们的能力强了,那还有什莫好怕的呢?比如,如果我们不会游泳,那如果站在水边,我们就怕掉到水里淹到,如果我们学会了游泳,那么,就算我们掉到了水里,我们也是会从容游上岸的。翻译文言文也是这样,学生越不会翻译,就越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一见到文言文就退缩,反之,如果翻译能力过硬,能穿透文言文语言上的硬壳,那么学生才敢面对文言文,才能进一步领略文言文的深厚底蕴。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我先给学生留预习作业,让把有难度的句子自己先试着翻译一遍,错了没关系,关键是自己敢于翻译,没有错的努力实践,哪里来的翻译能力的提升?学生一开始是不肯翻译的,大多数人的借口是“我又不会,怎么翻译?”,我回答说“你不翻译,又怎么能会?就像游泳,你只看,而不跳进水里学,又怎么会游?”学生一开始也是很无奈的,只得硬着头皮翻译。我也在翻译上给他们鼓励,谁翻译一句,就加量化分一分,如果翻译正确,就再加二分,以小组为单位,最后小组分高者胜出,这样就让那些懒惰的学生也受到了约束,谁愿意自己成为一个小组拖后腿的人呢?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的翻译能力大大的增强,见到文言文,不再退缩,而是非要读懂不可。这就为学好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翻译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文言文的精髓,就不再那么吃力了。学生也渐渐感觉到文言文的厚重,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有文采,文言文主题的深刻耐人寻味。
三、在背讀中亲近
背读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量的文言文篇目,才能让他们通过背诵,从语音、词汇、句读、语言习惯等方面逐渐感悟文言文,亲近文言文,从而喜欢文言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喜欢上了文言文,就会养成自觉背诵的好习惯,学生也会在熟读背诵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在背诵中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从而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并且在背诵中,使自己的道德得到良好的熏陶和修养。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凝练典雅的范文,都很讲究推敲,讲究凝练,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能够熟读背诵,何愁不能学好文言文?有何愁不能丰富自己的词汇?
学习文言文还重在积累,因为文言文一次多义的现象最多,也是最普遍的,在这篇文中是这个意思,而在另一篇课文中却又是另一个意思,为了能准确理解文言文,就必须掌握这个词的多种含义,从而联系上下文,确定他在文中的含义,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词多义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建议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文言文小词典,只要遇到一次多义的词就添加进去,包括词的本意,古义,今义,引伸义等,并且将每个词义后都附上例句,便于理解掌握。如“间”,就有“参与”、“暗地”、“一会儿”、“中间”、“夹杂”、“房间(量词)”等多种含义,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词,我就让学生收到他们的小词典,并写上例句;遇到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如使动词、意动词、名次作状语等用法,我也让他们收藏并注明。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小词典也在逐渐加厚,词汇量也在逐渐丰富,这样,即使遇到陌生的文言文,由于平时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理解、翻译也会得心应手。这就得益于平时的积累。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则,要让初中生学好文言文,方法途径很多,还有待我们借助远程教育这个平台,齐心协力,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国华;;浅谈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吴蔚华;;让学生成为文言文阅读的主角[J];中学语文;2010年18期
[3]许政;;文言教学应守“三从四得”[J];语文天地;2006年24期
[4]杜有围;;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