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祥英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本文简要对初中信息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特点;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综合性的学科,它包罗万象,内涵了许多数学、物理、语文、英语、美术、生物、地理等等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原理、操作、上机实践等,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通过实践,此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学科。可是,在实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有兴趣,但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不爱听课、兴趣不高,更有甚者,趁老师讲课投入时自己操作玩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法过于常规,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了学习期待,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最终就会出现学习效果不好。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现状特点
(1)学习基础差异大。初中生的生源普遍来自于特定学区内的各个小学,但是由于不同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参差不齐,好一点的小学在低年级时就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逐渐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地教会学生应用word、excel等软件,而有的小学不仅等到高年级才开设信息技术课,而且也没有完善的授课内容体系,信息技术课变为了学生上网、玩游戏的娱乐课,更有甚者小学并未开设信息技术课,从而导致初中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也良莠不齐,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
(2)学习动机区别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并不断激励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倾向。通常以“掌握更多技能,提升自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学习信息技术课出发点的学生,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现代化软件和信息技术知识,而部分学生则是在教师被动的督促下才学习,要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会上网,会用计算机”即可,要么认为“学习各类应用软件与自己现在学习无关,以后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学也来得及”,更有甚者直接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上网玩游戏。这种学习动机的不同必然会造成颇具差异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
(3)学习兴趣高低不同。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否出于正确的学习动机,初中生普遍都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比较有兴趣和热情,但是对于具体到某种信息技术知识或者某个应用软件的学习热情却有高有底,那些学习动机不正确的学生往往也仅是对上网和玩游戏热情高涨,而对于真正有用的信息技术技术知识却热情不高,因而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都是被动消极地去完成甚至不愿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可见学习兴趣的差异也致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玩电脑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软件,进行拓展知识面的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的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的穿插工具软件的学习,不求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3)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实验中把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毕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不仅仅担负着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培养特色人才的重担。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日新月益,知识转换的节奏加快,使得同学们的基础往往不在同一水平线,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认清同学们的知识差距,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讲授《信息加工》图片信息处理时,好多同学由于缺乏基础,对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不了解。但同时也有另外一部分同学比较熟悉这个软件,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这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办法。通过操作实践法让同学跟着老师进行软件的熟悉了解,接着学生自行操作练习。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图片的合成处理,再进行个别教学辅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使用,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也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多方面素质,才可能实施良好的课堂教学,要不断的学习、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改进。以生为本,特别要重視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课也不例外。只有努力实践“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才可能有效,为祖国培养出信息时代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烈.让信息技术课“活”起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
[2]刘海华.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J].考试周刊,2014.
[3]相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才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