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通过在语文课堂上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抓阅读,促习作,创设情境,巧设练笔,让学生合情合理地想象,使学生的作文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字】阅读 习作 创设情境 合情合理想象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7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在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一、现状:
现阶段,有些语文教师将阅读和习作从来孤立地分开教学,为了阅读教阅读,为了习作教习作。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只会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严重脱节。
二、学生习作能力匮乏的原因:
笔者调查中发现,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不够优美生动,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文不对题;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
三、阅读中巧品味,习作中巧运用
笔者认为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教师的引导,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巧设练笔,多让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
(一)抓文章空白点进行想象
所谓空白,就是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空白因素,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创造余地。
如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牧童寻找幸福是什么的故事。十年前,三个牧童在井旁边遇到智慧的女儿,思考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在井旁边再度相遇,讨论自己所认为的幸福的内涵。文章唯独没有写十年之间发生的事情,留下了一个教学空白点。
抓住这个空白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想象十年间发生的事情,笔者设计如下:
1.阅读铺垫
(1)谈话导入:还记得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他们都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 (相机板书:十年前 十年后)
2.说话训练
(1)在这十年中,井泉旁边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和故事?
①花草树木可能有什么变化?
②鸟类、兽类等动物可能有什么活动?
③这一切会不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会有人到这里喝水、打水吗?
(2)这里的水源是怎样被发现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3)发现井泉后,这个人会有怎样的表现?人们会怎样说?怎样做?(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进行描写。)
(4)这口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也许人们会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3.习作指导
(1)以《 泉》为题,扩写十年间的故事
(2)讨论开头
(3)结尾你准备怎么写?(点题)
正因为先熟悉了《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内容,回顾了“十年前”和“十年后”的故事情节,再抓住“十年中” 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联想、设身处地思考,适时补空,学生习作才会“传承”原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和所揭示的道理。
二、抓文章重点句进行想象
重点句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之处,在文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抓准了重点句这一“枢纽”就能联系上下文进行拓展教学。
如人教版五上第六组《慈母情深》一课中便有多处引导学生想象,特别是针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笔者做了如下的阅读和习作设计:
设计如下:
1.阅读铺垫
(1)谈话导入:学了《慈母情深》,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2)出示人教版五上第99页第5小节的内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3)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还记得吗?(回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悟母亲的辛苦劳作和对孩子的爱)
2.说话训练
(1)那天,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的血汗,攥着母亲的疲惫,跨出门去的一瞬间,我脑子闪过了那次误会母亲的事……
①我想要一样东西,可是母亲并没有给我。我可能想要什么?②我对母亲产生了误会。我会怎么想,怎么做?③我知道了真相。这时我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④我发现母亲的外貌发生了变化?⑤最后,我会对母亲说些什么?
3.习作要求:续写一件母亲辛苦劳作、照顾家庭的一件事,题目自拟。
这样的习作训练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在朗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再借助想象,深刻地感受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那一份浓浓的慈母之情。
三、抓文章重点词进行想象
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是让学生发生再造想象的題眼,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题眼,把握作品的意蕴,剖析其深刻含义,就交给了学生打开想象闸门的金钥匙。
例如: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到“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一段。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紧抠“深情”一词,问:“爸爸这深情的目光彷佛在诉说着什么?”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加深了阅读体验,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结束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与习作训练,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想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根据自己平时观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合情合理地想象,不再出现匪夷所思的天马行空式的胡思乱想。正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让学生在阅读中巧品味,在习作中巧运用。
参考文献:
[1]石延博,周玉梅.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翠珍.让小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翅膀[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3)
[3]刘亚明.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教育交流,2009,(3)
[4]昨夜星辰.把握“空白”的艺术,绽放课堂的精彩[EB/OL]. http://xx.fjedu. gov.cn/fjjy/yuwen/Print.asp?ArticleID=3369,200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