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玉奎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性学习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性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21-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曾一度时期在农村课堂教学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要求教学中,从创新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的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氛围。下面我对“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所谓的创新能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新能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中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 ;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哪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師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材中一些看似一般的题目都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素材。在教学时不片面追求题量,不找“各种各样”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不增加过重学业负担。摆脱“题海”,充分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40分钟的教学质量来提高学习水平。例如,解答“有两筐苹果共重71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苹果7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原来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时,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求答案,而是用多种思路解答。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有的列算式求解:(71-7×2)÷2(乙筐);(71+7×2)÷2(甲筐);71÷2-7(乙筐)71÷2+7(甲筐);有的列方程求解:设乙筐苹果重x千克,2(x+7)=71;设甲筐苹果重x千克2(x-7)=71。通过交流,学生们开拓了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学生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这些课堂实例表明: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三、组织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教师在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将目光投向课外,整合教学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组织班内竞赛。在结束一段内容的教学以后,教师可以就某一部分内容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精心准备,在竞赛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乘法口诀背诵比赛或是计算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效。二是开办兴趣小组。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实际开办适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进一步开发学生数学潜能,例如开办奥数培训兴趣小组等,在活动中发掘学生的才能,发现具有数学特长的学生加以培养。三是参加校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机构、报刊杂志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数学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知识的获得,更有利于智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因为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思考,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有所创新。因此,设计疑问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讲《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每天都有零花钱吗?都是多少?”学生立刻情绪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起来,“五角、一元、两元、五元”等等。这时我拿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接着提问:“谁认识这些人民币?”这时,有的学生高举着手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这是一角、五角……”没等这位学生说完,另一位学生又站起来说:“这是五元、十元……”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学生纷纷说出了人民币的面值。这时,我继续设置疑问:“我们每天的零花钱都能买些什么东西?买完东西后,应该找回多少钱?这个问题我们几个学生一组一起来讨论。”学生听后,立刻在小组内交流了起来。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起了创新意识,延续了他们的学习激情。
五、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灵感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景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在数学教学中,应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主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激活他们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新性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涉及素材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要在生活中养成观察、积累的习惯,不断思考调整,借鉴和引入情境时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让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晓燕.浅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时代,2010(05).
[2]熊会文.探究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J]基础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