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敏
摘 要:高中歷史课堂如何构建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积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是其根本所在。
关键词:高中历史;趣味性;历史人物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沉迷于教材,视教材为权威。在全国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呈现出“一标多本”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沉迷于历史教材,要对教材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一、高中历史课堂讲故事
在课堂上,教师的发挥要建立在对教材的驾驭和把握之上,允许自己个性的发挥和魅力的施展。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并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故事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很紧密,而历史正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纪录,充满了生动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并且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很大。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生动事迹怀有浓厚的兴趣。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在讲授中穿插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细节能将复杂抽象的政治史简单化。
高中一年级的大多数同学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比较熟悉。至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很多学生所知甚少。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学习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重点讲述了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的确立情况。鉴于大多数同学对德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不是很理解,因而,在处理德国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时,为了突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同学们对铁血宰相的认识,我给同学们重点讲述了俾斯麦的人生经历和逸闻趣事。
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铁血”性格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俾斯麦8岁上小学就经常遭受同学排挤,对其心灵造成了伤害,到12岁上中学仍然遭受同学们的欺负。面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俾斯麦并没有灰心,反而积极向上,更加勤奋的学习。在初中期间就学会了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他是一个多语言的天才,这种天赋和积累为他今后的外交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满17岁,俾斯麦就进入了哥廷根大学,然而他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满意。在校期间,他腰间佩剑,经常牵一只大狼狗。这时的他,远没有初中时那样好学,他无心学习,还沾染了许多恶习,经常和同学进行决斗,多达27次。年轻时的经历造就了性格刚强、政治手腕强硬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面临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时,他在演讲时说到:“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一件趣事可看出俾斯麦性格中的刚强。
有一次,俾斯麦与友人到森林打猎,友人一不小心跌入了沼泽,动弹不得。俾斯麦听到了友人的求救声,立刻跑来。他故作严肃地说:“我若贸然救你,一定连我也陷入沼泽中。所以我决定不救你了。可是我又不能眼看着你受折磨,为了免除你的痛苦,我只好下狠心一枪干掉你。”讲到这里,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因势利导问大家,俾斯麦最后到底有没有开枪呢?他的友人最终被救上来了吗?)同学们纷纷踊跃猜测,历史课堂焕发出了无穷的活力。
话一说完,俾斯麦立刻举起手枪,友人害怕被杀,拼命地在沼泽中挣扎,最后终于死里逃生,自己从沼泽中爬上来了。讲到这里,同学们都哈哈大笑。此时班里的气氛达到了顶点。同学们议论纷纷,谁也不会想到最终的结果居然是友人自己爬出来的。
俾斯麦的这一招是非常高明的,强硬中包含着智慧,绝情中尽显友情。同学们在欢笑声中加深对俾斯麦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尤其是他性格中的刚强因素,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德国统一过程中俾斯麦提出的铁血政策的理解。
二、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教学是一门精湛的艺术。打个比喻,教师相当于钢琴家,学生就好比钢琴上的键盘。为了弹奏一首曲子,在钢琴家的手中,键盘有的弹起有的落下,钢琴家和键盘彼此协调才能演奏出和谐的音符。出色的钢琴家恰到好处的掌握了平衡的艺术,因而才演奏出了动人的旋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平衡的艺术,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教学中挖掘和尝试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要把历史讲“活”,课堂氛围高效而浓厚,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讲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毁时,教师就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来讲述侵略者的贪婪和无耻,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无比憎恨。
三、高效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重温历史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具有“过去性”特点,因此它不可能再现也不会重演,而且有些历史与现在的距离比较遥远,内容也比较刻板,所以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太陌生、太抽象,以致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网上文字和图片资源、FLASH动画、PowerPoint课件以及电视录像技术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还原,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讲活历史人物,还原鲜活的历史,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强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度”,使其加深印象,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彦.如何通过历史细节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J].吉林教育,2014(34):63.
[2]刘梅.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教育艺术,2015(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