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
作为一个读过7年西医的书,在医院临床工作过1年多的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如果对某种东西走火入魔地认同,认为绝对没有错的,那就有待商榷了。
水手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航海,在今天来说,几乎不是个事,但在当时,困难无法想象。除了食物、能源的储备问题和船员的精神问题等,还有一个难以克服的“航海病”困扰着他们。在船上待久了,水手们吃得相对差些,先会犯一些怪病,牙齿容易坏,牙龈流血,身上一磕就容易青紫,还会水肿,生其他怪病,甚至死亡。这一直是他们走向诗和远方的过程中无法克服的一个难题。那时的人们根据症状,感觉像是人体的血液坏掉了,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坏血病”。1497年葡萄牙领航员达·伽马绕好望角航行,并在印度马拉巴尔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贸易交易所,在航行中他的160名航员中有100名因坏血病丧生。
这个病并不是只在航海时发生, 16世纪,它甚至波及整个欧洲。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吃一种小番茄,这种病就会延迟出现,症状也会轻些。18世纪末,一个叫伦达的英国医生发现,给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每天吃一只柠檬,这些人竟像吃了“仙丹”一样迅速见效,半个月全都恢复了健康。
这时候,西方的医学家们发现,除了柠檬,还有橘子、蔬菜,都有类似的作用。又经过100多年的探索,1924年,英国科学家齐佛从柠檬汁中提取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它比浓缩的柠檬汁抗坏血病的效力高出300倍,这种白色的东西,就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维生素C。
及此,西方整个医学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就是不断探寻现象背后的原理,不断解构。
《本草纲目》
而中医的基本逻辑是,从现象中归纳出一套本质。这个归纳和总结出来的本质,一定是有其道理和正确率的。如果继续探索和修正,即使有错误率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逻辑自洽,视为真理。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著作,并非某一人所为,而是历代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这本书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还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当然还有作者的临床实践。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伟大壮举。
同时期的西方国家,也在为人类的健康努力探索,但是结果并不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所以,人类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在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西方人和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从现象出发,不断发现不断总结。这也好理解,各个人种的智力程度,不会存在差异。所以,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都有鬼神、邪术、草药、放血、手术……这些具有复杂意味的词语。华佗做手术的时候,西方做手术的还不多。
质疑和发现
但大概就是在這个时候,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波及到医学领域,整个社会都在推崇出新,许多学说都被质疑,连人是上帝造的这么一个神圣的结论都被质疑了,还提出了进化学说。甚至有人把死者偷走去解剖,加上透镜的发现,显微镜越来越显微,医学家们不光看到了皮肤下面的肌肉,还看到像面条一样的神经,还发现这个“面条”里面又可以分成像头发一样的细丝,再往下分还有。不仅仅是发现了一个微观世界,还发现了心肺系统是一套全身循环系统这种宏观而整体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不禁要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感到可惜。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中医发展史。我们听说过,西方医学发展过程中,有些医学家提出离经叛道的观点,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其实中医的发展受到文化、政治、宗教的干扰超过了西方医学,即使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认为传统的、经典的就是绝对正确、不可推翻的,甚至连质疑都是大逆不道。这就是文化影响的一种。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一个发现和结论,都有可能是错的。这一论点,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巨著的初始版本上有非常好的体现,他们都修正了很多之前被认为是真理的观点和方法。
至于现在很多人口中的中医,已经被狭隘化了,好像就是搭脉、开方、熬药和心灵文化辅导。这不是正宗中医学家们的全部能耐。至少就我见过的不多的和了解的一些中医大家,都在不断地证实或推翻已有的中医理论,不断地与已有的从西方起源和发展的医学知识相碰撞,最后就是只有一个医学:对人体不断认识,努力对抗疾病。
无论中西,凡事多推敲
真相只有一个,人体的奥秘和疾病的玄机,也只有一个,“破案”的方法应该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一点上,我认为“西医”做得比中医好。
比如,“中医”说,“西医”就知道开刀吃化学药,我们不开刀,只吃草药,安全性好。实际上,很多疾病,尤其是增生性的,比如肿瘤,在目前来说,切除掉那个坏东西,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毕竟当切了的坏处低于不切的害处,那就应该选择切,而不应该一味强调一个宏大得几乎没有意义的概念“开刀不如不开刀”。青蒿能治疗疟疾,就不能简单地说一棵草有什么了不起,一锅草药乱炖是胡来,而是应该继续探其究竟。不少西药的发明动因,都是从自然界来的。
又比如,有人说“中医”有望、闻、问、切,“西医”全靠仪器。有趣的是,“西医”有视、触、叩、听,几乎和望、闻、问、切对应,讲的是一个医生不借助任何仪器或化验来对患者进行观察和发现异常的过程。再往后区别就出来了,“中医”认为不借助外力是很牛的事情,而“西医”并不满足于此。拿乳腺癌举例,一个有经验的西医外科医生,通过手诊就基本能诊断,这和有经验的中医生一样。但如果有超声、磁共振这些检查,再加上取一块组织看下细胞类型,就更清楚了。看病和破案一样,要感觉,更要证据。
当今,中国的医生绝大多数都是“西医”,很多人觉得“中医”快失传了,非常惋惜。其实大可不必,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必然过程。中医的理论基础,在现代医学里,只要是能验证的就都有体现。中药,需要革命。
而且,现代医学中,有很多领域,中国医生的创造和革新,已经超过西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个时候,所谓的“西医”,早就不完全是西方的东西了,只是延续了这个名字。毕竟若干年后的人写医学史,不可能忽略了中国人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凡事多推敲,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