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嘉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何占豪悲情古筝协奏曲演奏技法分析
张静嘉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何占豪的悲情古筝协奏曲属于演奏难度较大的作品,对其作出完整且准确的诠释,也是演奏者能力的体现。因此,笔者对何占豪创作的5首悲情风格古筝协奏曲进行探讨,从作品内涵、演奏技巧、与乐队协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论述。
何占豪;古筝协奏曲;演奏技巧;悲情特征
何占豪先生创作的《临安遗恨》、《孔雀东南飞》、《陆游与唐婉》、《西楚霸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5首悲情风格的古筝协奏曲,作品演奏难度较大,要求演奏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较强的读谱能力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由于这几首作品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因此,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其风格,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达到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
在演奏时,首先应宏观把握作品风格。著名学者于润洋曾在他的著作中谈到真正使人感动至深甚至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东西,并不是展示幸福、快乐、欢乐的,反之是那些悲伤、痛苦的东西。[1](P2)何占豪的这5首作品,其情感都属于“悲情”风格,所以音乐中有着极强的张力,这就要求演奏者对古筝要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对作品要有一定的分析,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去演奏。
这5首古筝协奏曲都属于“悲情”筝曲风格,但它们背景跨度较大,因此每部作品所表达的“悲情”也有所不同。
《临安遗恨》这首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岳飞对外敌侵我河山的愤怒,对奸臣当道受人诬陷的愤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要在演奏中使“一怒一爱”的感情张力得到最大化的表现。岳飞临刑前政治抱负不能施展,进而对家国前景的担忧而由此引发的悲叹,加强了人物悲壮的气氛,体现了这位英雄的民族大义。这种“悲情”是广义上的,应更多地表现“悲愤”、“不畏惧生死”之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作品运用了浪漫的表现手法,描述了梁祝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在演奏时,我们既要表现爱人间死别的悲伤,又要表现出“化蝶”时的唯美情境。作品充分体现了现实的残酷与人们期盼爱情圆满结局之间的矛盾。
《孔雀东南飞》这首作品表现了普通百姓之间夫妻被迫分离,又决定殉情的悲伤决绝之情。结尾的音乐坚决而有力,更多地体现了抗争精神。
《陆游与唐婉》这首作品描述了才子佳人的离愁别恨。陆游虽是南宋爱国诗人,但对自己的婚姻却缺乏勇气去维护,当再次遇到已嫁为他人妇的前妻时,心中悲恨交加,懊悔、愧疚以及思念之情一起涌出,所以此曲的“悲情”是一种无奈与不解。
《西楚霸王》这首作品描写的是帝王将相的爱情故事。曲目表现了项羽驰骋疆场、逐鹿天下的英雄形象以及战败后焦虑愤懑的心情、对江东家乡父老的思念之情和与爱人的离别之情。全曲音乐凝重深沉、荡气回肠。结尾,虽然表现项羽自刎,但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
由此可见,5部“悲情”筝曲都有它们自己的特征,所以在演奏作品时,要对它们不同的情感矛盾进行梳理。
古筝演奏是右手发声,左手作韵,以韵补声,以声带韵,从而产生虚实相融的效果。声与韵是不可拆分的一个整体,没有声,韵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没有了韵的声,也将失去灵魂,变得苍白无力,这正是筝艺术的魅力所在。所以,要求演奏者能够合理搭配、转换左右手技巧,并与乐队配合做到自然融合。
(一)右手技巧
古筝的右手技巧主要是以弹弦为主,运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弹弦发声。通过分析,笔者发现5首筝曲中主要所用右手技巧有摇、扫摇、琶、轮等。
1.摇
摇是右手大指或食指连续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产生的连续声音,常用于表现连贯的旋律,是演奏筝的重要技巧,摇的使用弥补了不能产生长音的不足。演奏时既要注重劈托颗粒的清晰,又要注意旋律线条的完整连贯。劈托的力度要均匀,借助惯性达到力的统一。
谱例1为《临安遗恨》引子部分的长摇,这里表现的情绪相对平缓,左手颤音在按弦力度上也相对减弱,4个小节的长音使旋律更加悲凉、哀怨。此处旋律更像是一种回忆,因此较自由,长旋律的线条要保持连贯。
谱例1
2.扫摇
扫摇是在摇的基础上加上扫弦的动作,从而发出扫与摇相结合的规律性的声音,适合表现节奏感强、激动的乐句,例如《临安遗恨》(谱例2)。此处模仿了激烈厮杀的战场上,战马奔腾与哀鸣的声音。
谱例2
3.琶
琶音可由左手或右手单独演奏,也可以双手配合演奏。演奏时需要注意音符的连接要紧密,要有整体的把握。《西楚霸王》中(谱例3)在演奏时要注意左右手力度与音色的统一。琶音在此处表现出了一种忐忑的情绪,形象地描绘了霸王四面楚歌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谱例3
4.轮
轮是借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发展而来的。由于轮指既具有颗粒性,又具有连贯性,所以常用于表现细致入微的情感。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谱例4)运用了两次轮指技巧,表现了柔弱、凄美的旋律。演奏时要注意触弦角度、力度、速度等问题,使指与指间力能够更好地贯通。
谱例4
(二)左手技巧
陆时雍曾说过“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因此,“韵”对于音乐来说是有着“生与死、雅与俗”的重要性。古筝是由左手技巧来体现“韵”的,“韵”被称之为古筝的灵魂,这些技巧就成为表现悲苦情绪的重要手段。这里笔者只从与“悲情”结合密切的作韵角度,对左手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其它左手技巧就不一一论述了。
1.按
通过左手按弦使音高产生变化的技巧称之为“按”音,是演奏筝的基本技巧之一。在表现乐曲中的“悲”时,常和“颤”、“滑”、“揉”相结合形成“按颤”、“按滑”“按揉”的技法。这种技巧的运用,反证了何占豪筝曲的“悲情”基调。
在《西楚霸王》(见谱例4)曲中第13小节升sol运用了按颤的技巧。la—升sol形成了下行的小二度,在这里的升sol是一个不稳定的偏音,抖动的音波使调内的特色音更具“悲”的色彩。模拟了哭泣与叹息的声音。
2.颤
“颤”是在右手弹弦发声后,左手通过按动琴弦使声音抖动但不改变音高的技巧,也经常与左手其它技巧结合使用成为“按颤”“滑颤”“点颤”等。在表现悲伤、哭泣、痛哭、愤怒等情绪时,成为必不可少的修饰手法。
在《临安遗恨》第328小节(谱例5),此处“颤”音技巧既表现了单音旋律的决绝,又表现出英雄赴死的心境,更加深了悲的情绪。
谱例5
3.滑
“滑”是右手发声后通过左手压弦使音高产生二度、三度的变化,在滑动的过程中产生虚实相结合的音的技法。根据音高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把“滑”分为“上滑”、“下滑”“回滑”等,“滑”常常与其它技巧相结合产生“按滑”、“揉滑”等技法。这些技巧体现了古筝的乐器特色,使音乐更加丰满,更具表现力。
《孔雀东南飞》的第240至247小节(谱例6),同样是小三度与大二度上滑音,却比第一次主题出现时,悲的色彩加重了很多,这与滑动的速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有力地表现了封建家长制下,年轻人默默承受的压抑悲苦情绪。
谱例6
4.揉
“揉”是通过有规律的上下按滑的动作使音波延长,从而得到有如回音一样的声音。“揉”与其它技巧经常结合在一起形成“按揉”、“揉颤”等。在《陆游与唐婉》中(谱例7),左手揉弦与右手摇指的配合,从而发出连续起伏的声音。演奏时随着乐句的发展,按弦力度与幅度也随之加大,这种手法使声音更具戏剧性,使“悲”的情绪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谱例7
在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乐队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一)引入配合
为了产生音色上的对比,协奏曲中往往会有各种“引入关系”,即乐队引入主奏乐器或者反之,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第13-14小节。这两小节是由乐队引入古筝,作曲家虽然在乐谱上已经标记出了pp力度记号,但之前乐队就应该做好渐弱,为古筝进入做好准备。古筝进入后力度不应该太强,而应该承接乐队的力度逐渐加强。在该曲第40小节处,则是由古筝引入乐队,主题音乐已经由古筝完全发展,此处的乐队演奏主题是对主题的一种再现,所以,此处的古筝在弹奏时要有一定的力度,以便烘托出乐队在音量及音色上的变化,从而加深听众对主题的印象。引入配合还有《临安遗恨》第8小节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模仿式配合
在协奏曲中常常会有一段旋律或者音型,由主奏乐器演奏一遍后由乐队演奏或反之。这种技法以音色的变化来加深听众对它的印象,也是作曲家乐思发展的技巧之一。这种模仿式的配合,要求主奏乐器与乐队之间要有良好的默契,只有这样才会有统一的效果。例如《陆游与唐婉》第56小节到第71小节,古筝演奏了一段速度较快的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随后由钢琴对其进行模仿,之后又交给了古筝。
(三)对比式配合
在协奏曲中对比式配合出现较多,尤其是本文所涉及的5首协奏曲。在《临安遗恨》中的第97到第120小节,此处的乐队(或者钢琴)为连续的附点型节奏,而古筝是均匀的连续十六分音符演奏,这样使得主奏乐器与乐队产生了对比,而在此处能判断出旋律是由古筝来完成的,因此乐队的附点节奏只要明确即可,不能影响到古筝,而古筝也应该仔细聆听乐队给出的节奏型。
总之,古筝协奏曲讲究的是古筝与乐队的配合,而这些配合除体现在力度、节奏、速度等大的方面以外,更体现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这些细节处理同样反映出一个古筝演奏者的功底、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音乐修养等,也能反映出与乐队(或钢琴)的协作能力。因此在演奏协奏曲前,一定要对总谱有着极为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乐队与古筝乐谱的对比性研读。在演奏时一定要注意聆听乐队,时刻将自己融入到乐队之中,而不是凌驾于乐队之上。
何占豪的古筝协奏曲以结构庞大、情绪变化丰富、技巧高超著称,在演奏过程中,作为核心的古筝承担着更多展示艺术表现力的任务,不仅要从整体上对作品恰当把握,也需要细致处理音乐中的细节,因此,作为演奏者,对于作品背景、技巧以及与乐队协奏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周全,表现得当。
[1]于润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郑铁民)
2017-02-09
张静嘉,女,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阜阳市2016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阜阳地区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FSK2016031)阶段性成果。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2.011
J632.32
A
1002-2236(2017)02-0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