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教师在不断寻求着最佳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效率。但是,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我经过多年教学调研与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67-01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初中生不重视历史课的现象,即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认为历史课并不重要,而且也没有什么可学的,只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背一背就可以了。甚至还有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无法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而且,有一些学生家长也对历史学科漠不关心,通常以主科成绩作为评价孩子进步与否的标准。其实,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没有感受到学习历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悟,所以才会在心中形成不重视,不关注,不主动的想法。
2.初中历史专业师资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正是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被迫陷入了困境,有些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极不整齐。为了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校经常是把那些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放在了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上,即使有些教师是历史专业教师也被委以重任,改行教起了别的学科,脱离了历史教学的岗位。那些年龄比较大、身体素质比较差、需要学校照顾的教师被派来教历史,这些教师往往对于历史专业知识不够熟练,也没有很多的精力来认真备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是无从说起。于是,历史课堂上成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低头走神难改的不良局面。
3.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多数任课老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任务安排、内容设计、重难点讲解时,围绕任课老师的意图和想法展开,忽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由于课堂教学围绕任课老师开展,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
4.教学方式落后
在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课、做笔记等方式获取知识。课堂师生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忽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应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措施
1.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启迪初中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比如当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在座位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时我不会直接批评他,而是会耐心地给他分析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给他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哲理,并还会在课下找他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在教学时渗透情感教育,让初中生切实体会到历史学科的价值。
2.加强历史专业师资的培养,改善历史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专业的历史教师,如果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也要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常规考核,为这些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提高初中歷史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注重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索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等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拜托依赖教材的传统教学,将一些时事材料与历史事件和故事等内容渗透到历史课堂中,设置一些教学环节,在教学问题探讨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适当的鼓舞,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包括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让学生有效融人学习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习中,将每5一7名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正确认识多媒体
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要分清主次才有利于他们的高度融合。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这一概念。并对其合理的进行利用,为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条件。另外在制作课件时,一定充分确保课件内容和知识要点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同时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总而言之,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在困难面前丧失信心,只要齐心协力,从现在做起,努力改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忧而不乐”的处境,必会变为“乐而不忧”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高玉龙.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学周刊,2016,26:235-236.
[2]沈林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05:40.
[3]边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