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开展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2017-05-09 01:30叶小波
关键词:质量评价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叶小波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企业深度参与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活动中,然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却较少参与。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的调查,分析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提出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54-0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以及如何引入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我们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高职院校现行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形式主要包括學生评教、同行教师评教、督导专家评教等方式,评教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评价指标。现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教师认真完成教学,规范教学活动,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的不断深入,现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

1.学生评教倦怠

学生评教一般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所占比重最大,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大多高职院校在临近期末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期末阶段,学生备考任务重,容易将评教工作当成附加的任务,为完成任务或能够在教务系统查询期末考试成绩等因素,在评教打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弃评代评等现象,从而对评教结果的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2.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较少

从评价指标来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上,在教学效果方面却较少体现。作为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是其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但教学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决定教学效果好坏,教学效果除了受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对专业前沿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教学输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把评价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作为重点,也应该将课程教学效果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1]。

3.评教反馈滞后,评教结果作用淡化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教工作及时、准确的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通过对评教结果的分析与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评教工作一般安排在期末进行,综合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等数据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的反馈机制,从时效性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才能收到评价反馈信息,对于当学期的教学状态已无法再改变;从评教结果的应用来看,评教结果往往被高职院校应用于行政的奖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而在通过评教结果对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对教学工作进行诊断与改进方面的作用却略显淡化。

4.第三方评价缺失

学校作为毕业生的输出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运动员”,又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充当“裁判员”。同行教师对任课教师的情况最为了解,但是受于评教结果的行政奖惩杠杆,同行教师之间的评价,容易出现打感情分等现象;督导作为资深专家,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最有话语权,但督导专家的数量有限,难于做到对所有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另外,在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容易受情感导向,出现对平时要求宽松、随和的教师打高分,而对严格要求、敢于批评学生的教师打低分的现象[2]。

企业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接收方,却基本没有参与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显然,在现行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也缺少对课程教学内容是否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的学生能力是否与企业需求一致等相关内容的评价指标,第三方评价缺失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评价内容单一和评价视野狭窄等现象。

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引入企业参与评教,由高职院校自身的性质所决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在监控、诊断、导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校企合作办学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模式,校企合作的深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教学与质量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做到校企深度的合作,不但需要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过程,同时也需要企业参与到课程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当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另一方面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提供方,是企业潜在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的学生将在顶岗实习或工作过程中更加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也大大节约了企业后期的人才培训成本。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将使校企双方更好的取得“双赢”,有利于校企的深度合作。

2.多元化、多角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健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以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等形式开展,缺少企业的参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将使得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不仅仅来源于学校,也增加了社会元素,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在评价角度方面,学校教师、学生评教一般站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角度进行评价,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将侧重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岗位能力等角度进行评价,让评价指标更加丰富。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将推进学校在引进第三方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机构、制度的研究与建立,有效健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3]。

3.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跟紧社会发展步伐的毕业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课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重要保证,引入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督,将能更好的检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引导课程教学更加关注社会需求、前沿技术等信息,有效促进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岗位适应性强的毕业生。

三、校企协同开展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措施

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质量保障是关键,引入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需重点研究校企协同评教的制度保障、实施方式、评价指标、数据分析方法等内容。

1.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保障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引导及保障。当前,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活动,倡导企业参与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但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关键要看校企合作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或潜在的效益[4]。因此,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需要校企双方签订相关的合作文件,确保为企业带来直接或潜在的效益,让企业乐于参与其中。同时,为了规范、指导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活动,学校要出台相关执行文件,如《企业评教专家聘任与管理规定》、《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施细则》等,引导各二级院系或专业统一步调,建立校企联合教学督导队伍,保证校企协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方式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需要选择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方式。由于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多样,合作深度各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学校,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范围和深度也应该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校课程教学的企业评教方式,如企业主体形式参与评教或企业协同参与评教等方式。

企业主体形式参与评教的方式,即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条例、职业岗位能力、行业标准、职业道德要求等自行制定评价指标,全方位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企业占主导地位,具有话语权。企业协同参与评教的方式,侧重于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可以在不改变原来的评教模式基础上,引入企业评教,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评价方案、评价指标,共同参与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活动中。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大多以学校为主导开展,真正的校企双主体办学依然在探索和试点过程中,因此,在众多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企业协同参与的评教方式显然更容易被接受和实施。

3.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制定

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完整性等原则[5]。评价指标的制定既要结合现有的评价体系,又要遵循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发展规律;各项指标通过观察、测试、评议等方式可以得出定性或定量的结论,评价指标不宜过大或过细;评价指标要与课程教学目标、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对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评价指标应是任课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而不是虚设的、高不可攀的指标;各指标项之间避免重复与冲突,同时各指标项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根据评价主体的知识面、能力范围等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企业专家对行业的发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等更加了解,在设置企业专家的评价指标时,可侧重于检验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否与企业要求的一致,是否与职业岗位任职条件对接;课程内容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否能体现岗位的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是否结合符合行業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员工的工作积累方向是否一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注重整体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对企业实际的环境是否熟悉,操作示范是否准确、易懂;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是否是当前行业的最新知识等。

4.评价指标权重划分与评价数据分析

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有助于提高指标权重划分的合理性。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包含的因素和评价点较多,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如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进行定量分析,成为是否能准确反映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简单的对各指标采取主观赋权,显然不够合理,为了让指标权重分配更合理,采取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检验,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即有效保证权重划分的科学性,又为提供准确的评价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包括了学生、同行教师、督导、企业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较多,对于各项评价指标的打分,如采取百分制形式,由于没有一个可确切衡量的标准来对应给分,导致评教人员难于给出一个确切的分数,同时也增加了评教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影响其评教的积极性,根据评教的特殊性,可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以较宽泛的等级制评价代替精密严格的百分制打分体系,便于对一些边界不清晰、难于定量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5.保证评价反馈渠道畅通,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要重视评教过程,建立顺畅的反馈渠道,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有效的反馈机制应该保证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任课教师,使其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掌握自己的优势与缺陷,同时,更好的促进任课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仅要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指标,同时,应作为学校诊断与改进的一项重要数据,学校通过评教数据,了解教学的基本状况,以此作为改善、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材选购等充分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决策,保证教学运行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企业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接收方,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一项有力举措,搭建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企业评教平台,充分合理利用企业评教结果,将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的推进专业改革,贴紧社会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代静.高校学生教学评价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

[2]吴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

[3]任剑.企业化、多元化、校企一体化教育教学学生评价模式[J].理论创新,2014(6).

[4]孙明霞.用人单位参与航海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1):31-51.

[5]陈曙红.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