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技术的集约化设计理念

2017-05-09 01:21李伟赵中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展示设计集约化

李伟 赵中建

摘 要:以2015年米兰世博会为例,探索展示技术在设计应用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即从片面追求新技术、单一技术的应用向已有的多种技术集约化应用转变,并结合相关案例进一步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多种表现,以此来寻求当代展示技术应用观念和思维的转变。

关键词:展示设计;展示技术;集约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2YJA760033)、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CSC:201406830048)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4YSB007)、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6YSB014)阶段性成果之一。]

几年一度的世博会,是历史悠久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一届世博会上,各参展国都倾其所能,将本国有助于人类发展的各项成果向世人呈现。同时,世博会又是各国设计师进行展示技术应用、设计思想交流的世界顶级盛会。因为,各国设计师不仅会将各种最新的建筑技术、结构技术、照明技术、交互技术、媒体技术等应用到展示设计中,还会通过各自的展示设计作品呈现和表达他们在设计上的新观念、新思维,并引发新的设计思潮。从这层意义理解,世博会已然成为全球展示设计领域的“风向标”。基于此,对世博会作品本体展开的相关研究,不仅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更对展示设计学科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展示技术集约化设计理念的提出

展示艺术与展示技术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始终保持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展示技术的进步会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意可能,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展示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展示艺术的发展也会对展示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展示技术自身不断进步与革新。可以说,在展示设计学科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有展示技术留下的痕迹。然而,在设计实践中,它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却被很多设计师错误地解读,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更有甚者,固执而极端地认为,新的展示技术总能创造全新的视觉样式和感官体验。于是,在设计中不惜重金、不加选择地采用最新的技术。或许这是一条简单而易于操作的途径,但并不代表这是正确的设计导向和设计观念。它是对展示技术应用的一个误区,也不符合展示设计的评价标准。展示设计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价,它涉及设计作品和设计师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作品的评价,其包含着展示目的的实现、展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展示作品的经济评估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是对于设计师的评价,主要是对设计思想、观念和方法等多层面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由此可见,展示设计评价是对展示设计中各种因素协同作用后所达到的实际功效的综合性评估,而“展示技术的新与旧”从来不是展示设计评价的重要参照。因此,在展示技術应用中,首先强调依靠设计师的创意、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依靠价格昂贵的新技术,这才是正确的设计导向和价值取向。

鉴于展示技术应用领域存在的片面化认识,结合2015年世博会上展示技术应用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在归纳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集约化”设计理念,以期对展示技术的应用形成正确的引导。“集约”译自英文“Intensive”,指“高度集中或加强”,是经济学的术语。在经济学领域,它与粗放相对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增长方式。其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效应,提高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那么,我们在展示设计中加以借鉴,其意义就是:通过对现有展示技术的集约化整合,依靠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以最小的技术成本投入,实现预期展示成效的一种设计理念。令人可喜的是,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已经有很多设计师在展示技术应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着“集约化”设计理念,其中不乏令人难忘的优秀作品。下面我们通过对米兰世博会中成功个案的解读,加深对集约化设计理念的理解。

二、展示技术的集约化设计案例分析

——以米兰世博会为例

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其主题是“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这是世博会史上首次以食物为主题的一届展览。本部分从展示的主体(参观者)和客体(展示装置、展示环境)两大层面,对米兰博览会中的几个体现展示技术集约化设计理念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进一步解读其在应用中的具体表现。

(一)展示空间中技术的集约化应用

本届博览会德国馆的最后一部分,是其整个展馆的高潮部分,它既是一场以Fields of Ideas为主题展览“SHOW”,也是一场多技术集约化应用的视觉盛宴。进入该场馆后,参观者被工作人员引导至竖向发光柱体旁边,每一根柱体限定一位参观者依靠站立的区域,其顶端的发光球体,会随演出的节奏发生明暗及色调的变化。在场馆顶部的四周,布满了动感十足的流线型LED可变色灯板。而头顶两个吊篮式的可“飞行”影像装置,就是著名的“蜜蜂之眼”,其造型的灵感来源于蜜蜂的球状眼睛,其在空中运动的轨迹也模仿了蜜蜂的飞行路径,而装置下面的椭圆形弧面幕,同样从一只飞行中的蜜蜂的视角,把德国的自然地理、风土民俗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给在场观众,巧妙地表达了“蜜蜂眼中的德国”设计创意。中央小型舞台上的两位演奏者采用弹唱和B-BOX的方式模仿自然界与食物所对应的动物的叫声,并且不断与场内参观者热烈互动。伴随着从舒缓到急促的吉他节奏,顶部发光灯板的颜色、“蜜蜂之眼”飞行速度同步变化,加上参观者的实时互动,整个展场仿佛在音乐的轰鸣声中共振、沸腾。在一种自由欢乐的社区氛围中,德国馆悄然表达了他们对于食品以及自然资源的观点和见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展示意境(图1)。

单纯从展示技术应用的视角分析,该展示空间中并未出现令人惊讶的新技术,空间中“蜜蜂之眼”的飞行是通过精密电机控制,弧形幕布及影像是背投影技术;顶部随音乐变化的LED灯板,也是通过简单的数字化控制即可实现。那么,其之所以能够获得不同凡响的空间效果,原因恰恰是对“集约化”理念的体现。设计师围绕展示主题,巧妙地将多种技术集约、融合于整个空间,使之凝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协作、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不仅实现了单一技术无法实现的空间展示效果,而且也有效避免了应用新技术所带来的高成本。

(二)展示装置中技术的集约化应用

展示技术在展示装置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并且为大多数参观者所熟知,它们多数是各式各样的交互装置,或是一些简单的声光电的变化,从形态到创意都存在很多的相似及雷同,很难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本届世博会的韩国馆中,主题为“BALANCE -Symphony of Food(平衡——食物交响曲)”机械装置的表演给参观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该展示装置是由两个机械臂构成的,它们“手”里各抓住一块无框屏幕,伴随着音乐及展台表面主体文字的闪亮,两个机械臂和两块屏幕协同完成各种组合动作。在长达四分钟的演出过程中,两只巨大的金属臂轻盈灵巧地完成各种舞姿,两块屏幕不断变换着组合方式;同时,两块屏幕之间的图像时而分离、时而合并,展台表面主题文字也随音乐的节奏同步变换,设计师用动态的文字语言、图形图像语言、形态语言等协调有序地向参观者传达出:平衡的健康理念是一种相互协调的理念,各类食物如同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共同演奏出美妙的交响乐(图2)。

这种多通道、多语言、多感官的信息传达方式,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深刻的记忆,有效地提高了展示的实际功效。该装置中所采用的技术,也都是再寻常不过的。比如:机械臂在汽车装备车间随处可见,是成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两块屏幕的影像拼合是无缝拼接技术和同步播放技术等应用的组合。它们在数字化的今天,都是司空见惯的。无疑,该装置的成功之处依然在于设计师对多技术集约化应用创意理念的实践,也正是这种充满创意的实践,才使得展示装置能够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与观感体验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展示技术操作的集约化应用

上述案例都是从展示的客体(展示环境,展示装置),也就是从技术的承载体来探讨集约化理念的应用。而从展示的主体(参观者),即从技术的使用者角度如何来体现集约化理念?

德国馆的“种子板”为全世界参观者和展示设计师打开了一扇门。在德国馆入口处,工作人员给每一位参观者发一块类似笔记本封面的纸板,打开后里面没有太多的文字信息,上面只有七个印刷的灰色圆点——互动捕捉感应点。当参观者手持印有感应点的“种子板”,游走于展馆中的每一个展区,不经意间打开“种子板”,奇迹出现了,捕捉式交互投影立刻与其发生关联并将影像精准地投射于纸板之上,“種子板”也由普通的纸板立刻变成了手持式的屏幕,更为神奇的是,当参观者翻动和抖动的“种子板”时,还能够实现类似电脑交互页面的翻页功能,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玩得其乐融融,让参观者在一种非常积极愉悦的心理状态下,理解和分享德国对于食品的见解和观点。“种子板”也由此成为了本届世博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图3)。

不难看出,“种子板”显然不是某种新的展示技术应用成果。因为,交互式投影技术已经出现了很多年,在众多展会中屡见不鲜。如果剖析“种子板”成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实则在于设计师对已有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也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展示技术应用的集约化理念的体现。在以往交互技术应用中,尤其在交互方式上,总不能脱离参观者与交互设备之间一对一的交互形式,而在一些大型展馆中,一般都会使用很多的交互设备。这样,参观者就难免要尝试摸索和了解每一种交互方式,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认知的负担,也潜在影响着展示信息传递的顺畅程度。而“种子板”的创新概念,将全馆的所有交互设备集约成统一的交互方式,实现了一把“钥匙”打开全馆交互设备的目的,大大减轻了参观者的认知负担,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注意和获取与展示主题相关的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展示的实际功效。

三、结语

集约化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对展示技术应用中,关于“新”与“旧”之间选择性矛盾的思辨产物。在片面、盲目追求新技术应用的错误思路引导下,往往会使设计师忽视了设计的重要功能,也必然会增加实践项目的运行负担。而集约化理念的提出,目的有三:其一,在实现展示设计目的的前提下,设计师应该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展示技术资源,避免在展示技术应用中的盲目求新,尽可能地减少对新技术的成本投入,以便产生最大化的综合性展示功效;其二,通过对现有技术资源的集约化再创造,也是展示技术应用中的一条重要发展途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重心放在创意、创新能力的体现方面,而不是简单地依靠价格昂贵的新技术,这才是设计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奚亮.商业综合体设计解读(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文富.对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

[3]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朱喜刚.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赵中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展示设计集约化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关于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的集约化建设探讨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基于服装橱窗静态展示设计研究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论县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的集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