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线条运用立体雕塑公共空间的思考

2017-05-09 01:05杨晓萍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维空间雕塑

摘 要:书法艺术与雕塑艺术在视觉上的一致性,使书法艺术的点、线、面能应用到三维雕塑艺术中,并赋予雕塑在空间形式、肌理、色彩上以东方特有的活力,致使雕塑在艺术上有了新的生命意义和精神。

关键词:书法艺术线条;雕塑;生命精神;三维空间

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独立的传统文化,由点、线、面组成,书法的线条蕴含着许多美,像音乐的流畅、舞蹈的神韵;美学的深意; 雕塑的肌理,建筑的风格流派等……书法中的许多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广告、标志、工艺美术设计及公共空间环境等二维平面设计中,但在三维雕塑中却很少运用。书法线条的二维语言转换应用到三维立体雕塑中,不仅能美化环境、别具风格,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更能赋于雕塑艺术以生命精神的意义。

一、书法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差异

(一)视觉上的差异。书法艺术与雕塑艺术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视觉上、空间维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书法艺术的欣赏,首先是从它的章法、线条、结构来欣赏,点、线、面是在二维空间平面展开并进行的。雕塑艺术主要是通过作品的立体体积、色彩、肌理、不同素材来组成的,是在三维空间展现的。公共雕塑、景观雕塑一般在室外公共场所,并与环境融合与衬托。

(二)材料上的差异。书法艺术自纸发明以来,高雅的书法艺术作品一般都悬挂在室内艺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地方,材料一般用宣纸、墨等书写材料。在室外空间上展现,表现的材料有时是石头,如汉代《石门颂》等摩崖刻石。石头为材料在公共景观中比较常见。也有木头为材料的,都是用墨书写,用刀斧刻成的,视觉上都是在二维空间上展现的。雕塑艺术用的材料比较杂,有石头、木头、不锈钢材料,寒冷的地带还有冰雕、雪雕等,视觉表现上为三维空间上展现的。

二、书法艺术与公共空间雕塑艺术的一致性

书法艺术与公共雕塑之间是两种不同空间维度的艺术,书法艺術的点、线、面表现形式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而公共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物质形式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却在视觉上有着理念的一致性。

书法汉字的结构是由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等不同结构组成,是按照大自然美的法则进行组合的一门象形艺术,又是人类智慧结晶的抽象艺术。文字由象形文字产生经3000年的演化,历经真、草、隶、篆几种书体形式,结构上表现为方圆、重轻、虚实、疏密、聚散、分合、粗细等法则,可为形象千姿百态,仪态万方,变化无穷,为公共雕塑创作提供了无穷的资源。

公共雕塑和书法艺术不同,它运用的是三维立体的艺术语言——空间、体量、形式、材质、肌理等,而这些与书法的艺术语言形成差异,但书法元素的点、线、面的构成和三维立体雕塑有着一致性。也就是说,在二维空间中,书法表现特征主要是通过线条的运用——曲直,点的运动——虚实,面的运动——墨块,来表现的。但都无法独立表现出三维的特征。如果把点、线、面加以高度、宽度、厚度用以体量、形式、材质、肌理等立体空间形式表现出来,就赋予了书法艺术三维立体的生命特征了,线条的空间立体感通过对三维物体的依赖而表现出来。在二维和三维的视觉关系间,线是它们相互协调和默契的语言,通过线的运动,并将线条于三维空间中,使其随笔划的不断变化、逆转、运动,而成为一种具有三维立体的图像。从而线赋予雕塑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赋予观者丰富的想象力,及新的体验和感受。

如位于四川射洪的“子昂”公共雕塑(图1)。

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以他的名字为创作元素,采用制作方式为不锈钢烤漆线条,通过草书的连绵造型,将“子昂”草书与毛笔结合,组合成别致雕塑造型,主题思想为“一方土地,孕育一代人杰”[1],雕塑因此而具有十分突出的中国雕塑的民族特色。

“子昂”二字与毛笔合为雕塑,突出了书法线条的张力和运动着的立体线的流畅。体现了二维书法艺术和三维雕塑艺术的一致性,具有东方雕塑艺术的神秘魅力和民族特色,且把线条的韵律在空间进一步淋漓尽致地舒展出来,在公共空间中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美的旋律又叫人难以忘怀,过目难忘,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了解这东方文化的底蕴,这又不失起到传统文化教育启蒙的作用。

三、书法线条运用在三维雕塑艺术中赋有的

生命精神意义

中国书法的线条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它有着中国人对人生、宇宙、生命、哲学、宗教独特的理解,呈现出个性独有的艺术心灵世界,所以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中华古老文化的历史缩影,是沉积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书法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不同,它在千年书法中,形成篆、隶、楷、行、草字体,并形成一门艺术,这是西方字母文字无法比拟的。西方绘画素描体现出结构准确,而中国书法和水墨画则展现出神似。尤其书法家通过书法表现出的线条,具有表达情感体现书法章法、结构,达到心手双畅的天人合一境界的艺术效果,赋予了作品生命精神意义,以至于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千年不衰。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张旭、怀素的狂草,等等。

书法艺术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而雕塑艺术的构成中也存在点、线、面元素。从精神内涵上,都是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来展现飘渺的精神世界,中国书法这种通过线条体现出来的活力与精神的“生命意义”元素融入到公共艺术雕塑的创作,必然赋予雕塑在线条上有西方雕塑无法比拟的精神活力和生命意义,也更好地展现了雕塑艺术的三维立体精神空间和艺术价值。

雕塑家、画家刘永刚先生的作品《站立的文字》是他以汉字为创作资源的雕刻作品,作品的立意来自古老的文字。是汉字和八思巴字(一二四四年,西藏佛教萨斯迦派喇嘛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一二六九年奉旨创制元代朝廷使用的文字)的融合。

刘永刚先生在以”站立”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中,创作了七十八件大体量、极富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他从文字传统符号中提取了象和意的部分,用雕塑的文字线条立体地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生命体和生命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形体“爱拥”,赋予了文字艺术的三维立体空间精神生命和艺术价值。

中国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的美术批评家郭小川说:“刘永刚作品、绘画和文字我觉得很好,能够把中国的书法文字真正做到世界上有震撼力的、这么有成就的艺术家确实不多,刘永刚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2]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专门研究西方艺术,著名批评家王端廷说,走进美术馆看到外面摆着刘永刚的大型雕塑,我直观的第一个感受是“站立的文字,行走的人”,还有一个是“象形的文字,象征的意义”。王端廷并对其作品意义进行了解读,比如刘永刚对 “爱拥”这个题目的爱的寓意,有中西文化的拥抱、碰撞、交流的意思,还有中国人站立起来种种含义。[3]

确实,在刘永刚的作品中,我们非常独特地看到把文字作为雕塑,把二维平面文字变成三维的立体雕塑构成,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非凡气势,从而书法线条在三维雕塑艺术作品中赋有了生命精神的意义。

毕加索曾说过:“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所以,书法艺术孕育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意义是深远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4]。

可见,二维书法艺术融会贯通于三维雕塑艺术中,会对公共空间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会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和人文思想正能量的发放,会对书法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矛.汉字书法在公共雕塑造型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1,(05).

[2][3]博宝资讯网.刘永刚雕塑绘画作品展研讨会.2011.4.28.

[4]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杨晓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书法与设计。

猜你喜欢
三维空间雕塑
巨型雕塑
闻一多像(雕塑)
写实雕塑
红领巾环保走进三维空间——“6·5世界环境日”活动方案
三维空间的二维图形
雕塑类
基于虚拟三维空间数字技术的房屋土地管理系统
白纸的三维空间
三维空间中次线性Schr(o)dinger-Kirchhoff型方程的无穷多个负能量解
X线引导三维空间定位系统植入骶髂关节螺钉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