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思航
每到寒冬腊月,在我的家乡,空气中准弥漫着一股香喷喷的腊肉味。家乡的腊肉任何人只要一尝,就无法忘怀。我想,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它美味,还因为其制作方法复杂,每道工序都透着浓浓的情意吧。
立冬伊始,乡亲们早已按捺不住,家家户户把自家养的大肥猪杀了,精挑细选出上好的猪肉——或大块的五花肉,或整个猪后腿,开始制作五花腊肉和火腿。
第一道工序是“腌”。人们把猪肉放到一个大缸中,抹上盐,给肉来了一个“盐浴”,然后盖上盖,把缸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进行腌制。
经过半个月时间,肉腌好了。人们便把五花肉和火腿用绳子和铁丝串起来,开始第二道工序——“醺”。奶奶把串好的肉一塊一块挂在灶台前的横梁上,用烟火醺制。熏制腊肉的时候,是我们最开心、最期待的时刻。我们闻着腊肉香一边烤火,一边听奶奶讲各种故事,渴望着立刻吃上那油汪汪、香喷喷的美味。看出了我们的小心思,奶奶慈爱地对我们说:“腊肉要用文火熏,得日夜不断火,要熏二十天左右才能好,再忍忍,等你们爸妈打工回家,我们就吃。”于是,我们又整天盼着爸妈回家了。
被烟火熏制了二十来天,腊肉成了个黑乎乎、脏兮兮的调皮“孩子”。奶奶给这个调皮“孩子”洗起澡来一点儿也不含糊。她一手提着它们,一手拿着铁丝球、菜刀和食用碱来到河边。只见奶奶使出全身力气来帮这个“孩子”洗澡。看着奶奶一会儿刷,一会儿搓,一会儿又用菜刀刮,我担心地问:“奶奶,累吗?”奶奶立即绽放出笑脸,和蔼地说:“不出力,怎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呢?”腊肉被清洗过后,一改原来的模样,皮变得黄黄的,像抹了一层酱油,瘦肉变成了粉红色,白白的肥肉也染成了淡黄,看着就想咬上一口。
一回到家,我开心地问:“奶奶,接下来干什么呢?”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着说:“接下来呀,当然就是蒸腊肉了!”奶奶把腊肉切成一片片的,放到碗中,再把碗放到锅里,对我说:“加柴火,火越旺,蒸出来的肉也就越香。”一听这话,我便拼命地加柴火。每次奶奶蒸完腊肉,端出来的时候,望着眼前这香气四溢的食物,我的小手就再也管不住了,情不自禁捏起一块往嘴里放。奶奶批评我是小馋猫,但是(下转45页)(上接47页)只要能最先尝到腊肉,就是被怪罪也不顾了。
大年夜那天,村子里到处是腊肉的味道,这味道是那样的浓,那样的诱人。这浓郁香味中还弥漫着厚厚的亲情:在外打工的人,每到过年,无论多忙,都会赶回家吃腊肉;出远门时,亲人总会记得在他们行李中装上一袋子腊肉;即使有人实在不方便回家,家人也不会忘记给他邮寄一袋腊肉。腊肉既是家乡的美食,更是家乡人亲情友情传递的纽带。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这充满浓浓香味和情谊的家乡的腊肉。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长多大,无论尝过多少美食,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家乡的腊肉,因为每一块腊肉上都浸润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和满满的爱!
溪流熊:我口水都流不停啦!
小叮咚:你别光顾着流口水啊,你要透过浓郁的腊肉香,感受这浓浓的故土情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