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中断处的景观标识研究

2017-05-09 08:42朱温琦吴雨霏金质佳魏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断

朱温琦 吴雨霏 金质佳 魏璇

摘要:明城墙是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但因其多处中断,影响了城墙的整体效果。为了不因破坏城墙的原始风貌而对申遗造成负面影响,且不干扰现在的交通和居住环境,通过在城墙中断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有六朝风味的城墙遗址公園,让明城墙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能更多地向外界展示。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中断;太平门;遗址公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PITP),项目编号:201510298103X,项目名称:研究明城墙中断处的衔接问题——以太平门为例。]

明城墙作为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城市名片,它的每一块砖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今社会,城墙已失去保护城池的意义,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印记和发展文脉。然而,南京明城墙的现状不容乐观,多处中断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对其历史意义和南京城市形象价值的提升都有所影响。因此,这也成为现今南京打造特色城市的当务之急。

一、项目设计背景

(一)明城墙文化遗产的价值

1.历史人文意义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指出:“中国古城墙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的出现是以城墙建造为标志的,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历史上看,明城墙对于南京的意义就极为重大。城墙这种历史建筑的不可再生性,也决定了它的稀缺性。明城墙的保护、传承与推广,不仅让南京本地人认同自己的历史文化并为之骄傲,更让外地游客乃至全世界通过城墙重新认识不一样的六朝古都,唤起人们自觉保护历史建筑的意识。

2.环境意义

城墙作为一种古老和珍稀性的存在,使人们从本能上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它经过风雨打磨的墙体诉说着历史和文化,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古朴的城墙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古建筑的风韵与价值。

(二)南京明城墙现状

南京明城墙共有35.267公里,现今完整保存的共25.1公里,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砖石砌筑的都城城墙[1]。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目前保存完整的明城墙被大致分成了七段(图1):中华门—东水关、后标营南—太平门、九华山—台城、解放门—神策门、中央门西—定淮门、石头城—汉西门、西水关—中山南路。

图1 目前保存完整的明城墙 作者自绘

(三)现有政策和保护

2015年4月1日正式出台执行《南京城墙保护条例》,条例中突出要将现存的明城墙“连成一体”,即串起来、保起来、活起来、亮起来、用起来。《2015-2016年南京城墙保护整治和申遗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明确2016年3月上报申遗材料,力争2019年或2020年将南京明城墙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

(四)南京城墙中断处连接争议

南京明城墙的连接问题,在城墙保护的话题中一直争论不断。而近几年的做法是通过新建城门来连接城墙。重建后的城门,不仅对于一些不明具体历史而对城墙慕名远来的外地游客是一种欺骗,在旧址新建的城门更会影响到南京本地人的交通出行情况。除此之外,是对现在保存完好的城墙的伤害,破坏明城墙文物的原真性,对申遗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更加合理地连接城墙将成为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重建城门的方法行不通,那最好的方式则是通过软质材料进行连接。对城墙以及周围环境绿化设计,在中断处用标识进行指引,遇到交通要道无法更改之处,可采用地标的形式,将其历史信息标示出来。

二、规划原则和目标

为了更加准确的定位规划目标,我们对6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00份为实地调查(调查地点:玄武门、太平门等),300份为网上调查(主要来源地: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其部分重要结果综合如下(图2):

图2 来自调查数据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结合我们在太平门等附近实地调研的成果,我们得出以下对明城墙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一)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1.保留城墙古朴风格

对城墙的连接及周边设计,首先要遵循以保护城墙为前提的原则。景观设计风格上,以自然典雅为主,贴合原有城墙的古朴清新,无需过多雕琢与装饰,给人以自然宁静的氛围。

2.特色与统一

现有的七段城墙,将其连接在一起,必然会受到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将因地制宜,保留周围道路的设计思路,并与当地的历史特色相结合,创造独一无二的景观特色。

(二)设计融合现有资源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及明城墙周边风光带的建设一直是南京规划发展的重点之一[3],因此城墙周边有大量风景优美的公园、街旁绿地等。在连接城墙的同时,需要参考周边环境的景色,以求景观丰富程度的最大化。在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开发现有的城墙段,考虑将这些零散的公园和绿地串联起来,使其与城墙形成一个整体。

三、整体思路与规划控制

一个城市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底蕴,我们在对城墙景观规划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它固有的历史风貌。城墙的固有风貌是历史展现的现实形态,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体现。 古语“变则通,通则久”,因此在明城墙断裂处,可通过标识、绿化系统将无形的城墙变为有形,以达到“久”。笔者认为,目前连接城墙中断处较好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标识系统连接

标识系统的连接方式适用于中断处较短的地方。在道路两侧不影响通行的位置设置标识。除了景观标识外,还可用于与城墙周边环境的结合上,做到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共存。

(二)绿化系统连接

在城墙的中断处,可以发展沿途的风光带,形成绿色生态走廊,如场地允许,甚至可以改造为小型公园。将城墙重点保护的关键点作为改造中心,以景观改造作为工具,整合周边零散开敞空间,使其串联贯通。绿化设计力求古朴简洁,作为配景陪伴古城墙,发挥美化环境的功能的同时,也可加强城墙感知和体验,触发人们睹物思怀之情。

四.太平门到解放门段城墙分析

(一)现状评估

从太平门到解放门城墙段保存相对完好,城墙南侧为九华山公园,历史悠久,林木茂盛;北侧为临湖居住区,从地图上看,此处为山环水抱的绝佳清心之地。漫步于城墻之上,可欣赏玄武湖美景,亦可享受公园的盎然绿意,理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我们在工作日和周末进行过两次调研,发现登城墙的游客数量极少,大体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因:

广受争议的新建太平门横跨主干道,十分瞩目,但此“点”悬空而立,与断开的城墙勾连不多;

城墙公园入口处分布别墅区和公寓楼,本就不算宽阔的道路两侧划分出大量停车位,显得较为拥挤,周边环境也不尽人意;

在建筑及公园的阻挡之下,城墙入口比较隐蔽,没有明确的指示物。

(二)改造设计

1.设计背景

图3 六朝建康图渊图自叶中国古典园林史曳冤

从太平门到解放门城墙段是六朝时期的繁华地段(图3),六朝时南京采用了一般都城的建设方式,均为矩形,轴线南偏西。以南京的鸡笼山、覆舟山(现名九华山)等连绵的山冈为城市北部的屏障[4]。所改造的地区在六朝时大致为华林园乐游苑一带,该处在晋代为卢循建造的药园,434年,文帝禊饮于此。刘宋时改名为北苑,筑堤雍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覆舟山、玄武湖尽收眼底[5]。六朝园林风格前期比较朴野,后期趋于精致,有一种乡村田庄气息,园林审美比较质朴粗放。对风景的欣赏注重与对其本质美的认知,没有物体形态的画意般的追求[6]。

而现在城墙中断处为居住区“金陵御花园”。依据《南京城墙保护条例》第十一条,城墙按照南京城墙保护规划分为一般地段和特殊地段,一般地段城墙保护范围由墙基两侧各向外延伸不少于十五米,特殊地段城墙保护范围根据城墙保护规划确定[7]。金陵御花园小区所在地明显位于城墙保护范围内,已属于违章建筑。另外小区切断了九华山、玄武湖、紫金山的视线通廊,破坏了原有连贯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阻碍了六朝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设计有必要拆除金陵御花园,同时考虑此处深厚的六朝文化,应在此处建立遗址公园,展现南京六朝形象,展示南京的城市名片。

2.设计理念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历史含蕴不言而喻。本设计将引用六朝时期南京园林中的历史、遗迹、典故,贴近六朝的园林风格,对场地进行改造设计。仿照遗址公园的做法,还原历史信息,用景观连接城墙的中断处。

六朝时期崇尚人的个性回归自然,形成情趣高雅的自然审美[8]。这种寄情山水、崇奉自然的精神正是古城墙、玄武湖文化的精髓所在[9]。一套完整的绿化生态系统可直接引起人们的游憩意愿,鉴于人们喜欢接近自然,感受自然,那么合理的绿化设计便拥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用公园的方式连接解放门到太平门段的城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式。

3.设计原则

本次方案设计强调场地的历史底蕴、突出城墙的历史价值,同时通过景观设计创造性地从交通、环境及经济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解决场地的实际问题。

改造地段所处位置及背景决定该场地既是“遗址的”,又是“公园的”,即通过遗址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源而进行规划设计的,将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对历史资源的重整,在挖掘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文化生活的需要。

(1)保护开发原则

遗址评估调研发现本次设计在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要进行开发就必须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成为一处多目标发展的遗址公园。遗址公园的设计,就是要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此来体现历史遗产地带的价值。对于该处城墙景观的开发并不是要重现过往的风貌,而是要在现存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设计潮流,寻找未来的发展之路,将历史资源真正地融入景观创造中。

(2)景观艺术性原则

太平门到解放门地段居住用地比例较大,公园的规划设计除满足社区和周边人群的基本需求外,也充分融入了景观设计艺术性的原则,遵从形式美的法则。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小空间的营造,使设计葆有持久的生命力,并在总体上达到艺术与功能的均衡和统一。在具体设计中,运用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思想和手法表现传统的主题,也使得景观设计更加丰富。该原则在不仅有益于提升景观的质量,也能促进景观视觉价值的改善。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性是景观发展与变革的一大特性。南京明城墙风光带的景观设计是一项范围广、多方面、跨时长的设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完全照搬古典园林的设计概念和模式。该场地代表明城墙中断处连接的一次尝试,不仅具有自己的特色,更要对风光带整体发展带来引领作用。通过设计让景观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设计中应考虑长远,规划预留空间,将城墙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市民,使其以独特的历史价值屹立在青山绿水之中,给市民营造更有文化氛围的居住环境。

4.设计主题

“ 一径山水间,居然六朝都。”

快速的中国式造城剔除了大部分城市的地域特点和空间印记,颠覆了城市的个性,城市之间的差异性特质性被逐渐降低,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打破了山、水、城、绿的自然格局,使自然景观趋于破碎化。场地以九华山和玄武湖为依托,通过环路与曲径,将公园内的六朝八景串联,强化场地的六朝历史韵味,激发市民对传统文化以及历史的思索[10](图4)。

六朝八景取自六朝时期的历史典故,或是六朝园林的著名景点:

华林观日:场地位于六朝时华林园所在地,并且场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利用地形,在全园制高点设置观日阁,鸟瞰全园乃至玄武湖的景色。

覆舟塔影:公园背靠九华山,九华山六朝时期又称覆舟山,意思是指该山体如同玄武湖边的一只座底朝天的小船,非常具有诗意[11]。山上建有数座佛塔佛寺,在全园地形较高处可窥见其身影,为一处妙景。

六朝石雕:与公园东侧的白马公园相呼应。南京六朝陵墓石刻代表六朝石刻的最高水平,公园将展示部分陵墓石刻,以展示古都南京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风貌[12]。

曲水流觞:取自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本为一种文人之间的临流雅集和诗酒相酬的相对固定形式,将这一类的景观引入园林最早见于曹魏华林苑曲水庭,因此本设计试图还原此景,体现六朝的风雅。

天渊流水:取自华林园天渊池一名。昔有华林园引玄武湖水入天渊池,东晋简文帝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描写园林的天然质朴而产生的逍遥物外之感。

东晋药园:公园所在处在东晋时为药园所在,设置一处景点着重以植物展现六朝风味。

水村山郭:杜牧有诗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展现南朝江南美景,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正可作为公园的一处特色之景。

碧沚红菡:梁武帝夏日泛舟天渊池,作诗“碧沚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描写天渊池夏日荷花盛开之景。在公园内设计此处,还原六朝时天渊池盛景。

5.功能分区(图5)

(1)城墙遗址展示区

用科普性质的景观小品点缀城墙沿線,更清晰地诠释城墙价值。将城墙作为主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市民介绍一些明城墙的历史,呈现明城墙的整体形象,展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营造出南京特色的城市景观和山水格局。以明城墙、历代城壕为骨干,重点挖掘和展示六朝、明朝、民国的历史文化[13]。

(2)滨水绿化活动区

公园水面分为大小两部分,分别被赋予两个主题,以“天渊流水”为主题的大水面是全园中心,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利用水体的优势来营建该处景点的超然物外之感,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展现城墙文化、六朝文化的景观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14]。无论人们是漫步于丛林之中,亦或是垂钓于玄武湖岸,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将自己投身于自然气息之中。通过亲和环境和适用人群的设计理念,营造出一种怡然自得的轻松氛围。

(3)登山景观区

南北向轴线通过一系列景点的设置,提供了活动场地。

便于人们进行各项文化以及娱乐活动。景观建筑随地形灵活布置,给人带来拾级而上、起伏变换的情境感,同时游线也顺应城墙趋势,带来最佳观赏角度。

(4)山林绿化活动区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玄武湖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通过植物造景来营建自然生趣的山林绿化活动区。设计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尽可能地使用天然材料,减少对场地地二次污染。

虽然六朝遗迹存留不多,但从南京“六朝古都”的称号上可以看出,六朝文化给人的历史记忆深刻,对六朝文化的认知度和想象度要高于实际文化物质资源[15]。因此要打造南京独特的城市形象,就要从六朝文化入手,使六朝的文化形象深入人心。用“史、情、景”的表现形式,将文化内涵过渡为资源内涵,显示出对场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六朝文化资源”,大力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正是从科学发展意义上打造南京城市名片的正确选择[16]。

6.植物配置

全园的植物配置宜以落叶乔木为主,辅以常绿乔木,营造乔、灌、草三个层次的绿化;以速生树种为主,辅以适当的慢生树种。通过植物的色泽、花型、质感、树冠形状和高度上的层次变化,来强调园内不同分区、游览线路、景观小品的变化。从六朝的植物种植情况来看,华林园内遍植果树,因此选用建康常用树种松、柏、杨作为基调树种,配以果树及其他树种栽植。同时注意不同季相的特点,种树的选择以当地树种为主。

常绿乔木:白皮松、雪松、柏木、刺柏、广玉兰、女贞、桂花、黄杨。

落叶乔木:法国梧桐、国槐、五角枫、丝绵木、银杏、皂角、核桃树、杨树、垂柳、白蜡树。

落叶灌木:白玉兰、美人梅、月季、紫叶李、碧桃、榆叶梅、贴梗海棠、紫荆、木绣球、丁香、柽柳、迎春、连翘、紫薇。

常绿灌木:大叶黄杨、洒金桃叶珊瑚、毛杜鹃、南天竹、八角金盘。

藤木:木香、紫藤、爬山虎、络石、常春藤。

果木:桃树、李树、梨树、桔树、枣树、石榴。

水生植物:荷花、睡莲、日本鸢尾、芦苇、蒲苇。

7.小品设计

全园的建筑不多,秉持了宋代以来造园简远、疏朗、雅致、自然的特点,因此园内的各式仿古建筑,除位于地势高出的华林观日和覆舟塔影,其余均环水而建。随着湖岸线的曲折凸凹,或敞或隐地镶嵌在各式树木花草之间,体量分散。其中建筑运用了多种构园手法与周围环境有效结合。譬如华林观日与覆舟影塔随地势的高低相互借景;而曲水流觞与南入口广场处的建筑凉亭相互成对景。更有各色的建筑小品,如六朝石雕、曲水流觞代表着当时六朝的最高技艺文化水平。

五、结语

本文重点关注城墙连接的问题,建议采用绿化栽植,改造成小游园或公园,代替无法通过实体城墙修复的城墙空缺处,以使城墙在意义上连接成一个整体。为使本文的中心观点更加有力,以太平门至解放门城墙中断处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改造设计。通过实例,清晰地表现出将城墙连接问题具体绿化设计,会有力地促进城墙风光带的开发与保护。

采用这种景观塑造的方式连接城墙,既不会影响到对原有城墙的保护,又能改善城墙周边的风景环境。明城墙风光带的景观品质能从多方面进行提升,有利于南京明城墙的申遗工作。除此之外,城墙连成了一个整体,提高了存在感,体现了其在南京的地位与价值,本地市民以及外地游客能对南京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该城市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让古老的城墙清晰地展现在现代的城市里。

本项目的研究以及具体方法具有广泛性,可运用到其他历史环境保护的研究中。在城市中塑造的标志性景观往往是历史变迁的表现形式,承载了一个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从中透视出代表性的生活方式,是城市魅力的独特表现。软质的方式进行景观塑造,对历史环境的保护及现代环境的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振,韩凌云,杜顺宝.南京明城墙周边开放空间形态研究(1930-2008)[J].城市规划学刊,2011,(02):105-133.

[2]沈承宁.论南京城墙之历史价值与世界文化遗产之申报[J].现代城市研究,2007,(06):47-55.

[3]杨国庆,王志高.南京城墙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153.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1999:52.

[5]李文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华林园:以洛阳、建康两地为中心论述[J].北朝研究(第5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4-15.

[6]姚亦锋,探询六朝时期的南京风景园林[J].中国园林,2010,(03):57-61.

[7]张纵.从园林初始形态谈六朝建康的园林[J].中国农史,2003,(01):18-23.

[8][唐]许蒿撰,张忱石点校.建康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21-65.

[9]胡运宏.六朝第一皇家园林——华林园历史沿革考[J].中国园林,2013,(04):112-114.

[10]胡运宏,贺俊杰.六朝华林苑史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12):2.

[11]吴功正.六朝园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13-24.

[12]向阳鸣.石刻文脉源远流长——记国内首家以石刻文物为主题的南京白马公园[J].钟山风雨,2003,(03):62-64.

[13]江可申,许丽君.从六朝文化的历史内涵看南京城市的和谐发展[C].南京社会科学论文集,2004:171-174.

[14]赵建中,江可申.解读六朝以来文化资源,大力培植南京城市品质[J].南京社科信息,2013,(01):27-28.

[15]张立明,赵黎明.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原真性开发——以湖北龙湾遗址为例[J].开发研究,2006,(03):81-83.

[16]宋平,徐菲菲.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2):69-71.

[17]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54.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

猜你喜欢
中断
在D-策略控制下服务员单重休假且休假不中断的M/G/1排队系统分析
“单片机中断概述”微课教学设计
一种考虑GPS信号中断的导航滤波算法
基于FPGA的中断控制器设计*
Linux中断线程化分析及中断延时测试
一起跨BSC切换CS域业务中断的案例分析
对80C51系列单片机中断问题的研究
跟踪导练(二)(5)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AT89C51与中断有关的寄存器功能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