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要】本文以工程教育視角,从专业认识实习的现状出发,详细分析目前各类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实践教学环境的发展,探讨了新的认识实习形式及评价方法,认为各种形式的组合有利于提高认识实习的质量,保障认识实习效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识实习;困境;对策
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工程实践能力的核心源于实践。近些年来,全球化一体化竞争模式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变革。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迅速建立,这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启动了工程教育的征程。在这种工程教育背景下,如何使高校实践类课程能够满足工程教育的要求,是许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认识实习面临的困境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取校内动员,实习基地参观的认识实习形式。这种认识实习模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大一学生通用的实践教学环节。然而这种只看不做走马观花的实习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心智特点,也不符合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理念,没有真正的发挥认识实习在工程教育中作用。
即便是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在开展时,仍存在许多问题:
1、企业的参与热情及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经济利益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以技术保密做借口,拒绝这类对自身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工作,尤其是一些能够体现制造业国之重器或者全面展现先进制造技术的大型企业的拒绝,使得学生无缘前沿技术设备,就难以使学生通过参观激发学习本专业的自豪感。
2、实习人数的增加与实习经费不足的矛盾日趋明显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地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招,使得专业学生人数增加,然而多年来认识实习的经费却止步不前,即便是有所提高也难以满足学生去外地一些大型实习基地的支出;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工业生产线上操作人员大大减少,师傅少学生多在所难免,同时高效率的流水作业致使现场操作人员无法顾及学生的提问,导致学生在工业现场只能看不能问,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致使大多数学校和专业无法开展针对性更强的认识实习。
3、认识实习前期工作不到位
带队指导教师或实习现场技术指导人员未能帮助学生明了实习目的,也没能在进厂之前给予一定的专业知识铺垫,同时学生在车间现场参观的时间比较短暂,因而实习变成了外行看热闹,效果差强人意。
二、认识实习形式探索
1、利用影像资料和展会,激发学生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工科专业为例,“大国重器”这类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以独特视角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既展示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也展示了普通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勾勒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凌云壮志。这对学生们的鼓舞和激励是巨大的,也是在本地企业参观所不能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同时各级各类展会也可以纳入学生认识实习内容,这些展会使学生了解到最新鲜的资讯,体验到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时捕捉专业前沿发展动态。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世界排名前列企业的高水平专业生产线视频,指导教师给予剖析讲解。通过视觉的感官刺激,加上具体讲解,一方面使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国外先进的专业应用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明了自己的专业努力方向。
2、充分利用校内软硬件模拟生产现场
目前,高校都具备完善的信息教学条件,完全可以以现有软硬件平台为基础,构建一个以生产视频为主的教学体系。首先将生产企业现场拍摄制作成相关教学软件,学生只需在多媒体教室就可以观察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期间可以有疑即停,现场发问,老师学生通过讨论当堂讲解解决。另外也可以把流水作业过程中某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进行高清展示,使学生观看的同时能认识或熟悉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认识实习现场参观看不到问不了的问题。
3、利用仿真实现认识实习动手愿望
由于认识实习以现场参观为主,所以难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需要,而仿真实践可以充分利用校内机房满足学生认识过程中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的要求,其过程是先将生产企业现场拍摄制作成相关教学软件,学生只要进入仿真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就可以观察到不同设备的操作,了解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并且通过老师的当堂讲解答疑,解决现场不能讲解而学生存疑的问题。其次,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熟悉设备的操作技术及顺序,也可以及时观察操作结果。这样容易使学生了解操作之间的相互关联,获得关于流程及控制的工程实践经验,激发其对后续相关理论课程的主动学习兴趣,强化认识实习的工程教育实践功能。
4、鼓励学生利用现代通讯形式开展认识实习
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学生难以统一看展会,去大型企业认识实习,而有便利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制展会、企业设备、生产流程视频,上传到群体公共空间用以交流学习。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分享国外专业前沿视频,例如德国先进的铺路技术、移栽树木技术、搭建移动房屋技术等,这些认识形式具有内容多、传播快、技术新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方便群体之间的学习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的限制。
通过探索新的认识实习形式,能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认真学习后续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