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的视角分类构建体育教师能力指标

2017-05-09 17:59陈钦梳董海红
体育教学 2017年4期

陈钦梳+董海红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课程目标实施的关键环节,事关课改成败。围绕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甚多,而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体育教学质量却甚少。本文尝试从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内容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展开教师“教”的能力的研究,构建体育教师“教”的能力评价指标。

关键词:教师的教 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17-04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深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末端实施环节,关系到改革落地,越发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双边交往的活动过程,要求师生共同发展,重视与尊重学生。随之,学生地位在教学中发生本质的改变,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式师生关系应运而生。师生互换主体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打破了原有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课堂转向从学生为主体,其研究如雨后春笋,而教师主导地位的角色研究甚少,关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操作近乎空白。“如何主导”等同于教学中“如何教”,教作为课堂教学过程构成的重要元素,对教师主导的“教”研究的不足,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尝试从教师“教”视角审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体育课教师的“教”

1.体育课教师“教”的定位

根据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是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通过操作性练习和学习健身知识来促进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塑造品质、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门课程。教学作为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本质是教育和培养人的过程,其实质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人格获得发展的过程。体育课程目标由体育教学实施集合达成,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作为教学重要的组成元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行为目的指向人的发展和人的培养,涵盖体育课程目标实施全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2.体育课教师“教”的范畴

教师的教表现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一般由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环节组成,也称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按时间顺序依次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三部分内容。课前准备是指实施教学前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课中实施是指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的全部内容,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思考和得失记录的行为。教学各环节离不开教师“教”的角色,教学过程是检验教师“教”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如何制定客观的教师“教”的能力标准,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体育课教师“教”能力指标

依托课标基本要求,从课的结构出发,在课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构建教师“教”能力指标,供同行商榷。

(一)课前准备中的体育教师能力

1.课前准备教师能力指标

课前准备,泛称为“备课”。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现备课的重要性。常规备课可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具准备、授课准备等内容组成。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同,对教学的理解和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以下针对教学年限进行分类(全文表格内容都按此分类),将教师分为初级(参加工作1~5年的教师)、中级(参加工作6~11年的教师)、高级(参加工作12年以上的教师)分类内容。

2.课前准备教师能力分类指标构建(表1)

3.课前教师能力指標例析

以中长跑教学为例,简析高级教师基本能力指标,基于篇幅所限,仅对中长跑教学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环节进行案例简析。

从教材分析来看,思考教科书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内容?该教材有哪些价值和作用?需具备哪些技术和能力要求?中长跑作为易于操作的运动项目,技术要求不高,有着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和促进健康水平价值,蕴含着提高心肺功能和历练品质的深层用意,是历练和养成良好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

从学情来看,长时间耐久跑或机体缺氧状态下持续不断运动,项目枯燥单调,艰苦和乏味,学生普遍存在“谈跑色变”现象。在学生眼中,中长跑是对人体机能极限的挑战项目,大量的乳酸让学生苦不堪言,至于中长跑有多大的健身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乳酸留下的酸痛和近乎窒息的感觉,从他们内心来讲无任何的价值可言,因此表现出“厌跑”和“怕跑”现象。

面对教材价值和学情状况,如何针对学情对教材内容再处理,选择和采用适宜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从“教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教”(教学策略与评价)以及“教多少”(技术和负荷量)着手展开设计。“教什么”?中长跑就教跑,教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技术不间断的跑,想着法子让学生不断地持续奔跑。“怎么教”?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突破以往中长跑课堂教学持续跑圈模式,改变学生厌烦情绪产生而抵制课堂行为的态度,是课堂教学有效的突破口,将技术结合游戏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兴趣和竞争中,不知不觉中完成“怎么教”的任务。“教多少”?根据研究显示,有氧耐力持续运动时间2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运用多个游戏和体能训练相结合,设计约30分钟持续运动的技术和体能结合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从改变以往中长跑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淡化中长跑概念,降低学生对中长跑的惧怕心理,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突破口。以体能类的游戏来代替传统中长跑课堂教学,即通过技术和体能类的游戏相结合融入中长跑的教学,淡化了学生以往对中长跑课堂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通过多个游戏组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时间的耐力练习对体质提高的重要性,增加中跑运动实际运用价值的理解,从而改变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的认识,为后续教学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课中实施过程中的体育教师能力

1.课中教师能力指标

课中实施是实现教学设计意图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将教学设计意图完整地表现出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师教学能力有关,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显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观察反馈、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组成。

2.课中教师能力分类指标构建(表2)

3.教师课中能力指标例析

以高一新生男生为教学对象,排球传球第一课时为教学内容为例,对教师教学课中能力进行阐释。基于篇幅所限,仅对专业技能水平进行简析。

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涵盖自身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两种能力,自身专业技能是指教师掌握专业技术的能力,传授专业技能水平是指教师传授技术的能力,前者是教师自身技能水平,后者是传授技术的能力。

初级教师排球传球技能水平,应该具备正确地掌握准备姿势、手型、迎球、击球、用力技术能力,能熟悉技术细节,能做出正确的示范,具有排球实战技术运用能力。

初级教师在传球教学上应具有准备姿势怎么教?手型如何固定?迎球时机?击球点和击球部位?如何全身协调用力?各技术之间顺序?有哪些通俗易通的办法进行有效教学等方面的能力。

中级教师具有正确排球传接示范技术能力,精炼表达准备姿势、手型、迎球、击球、用力等环节的技术细节的能力,能熟悉影响技术质量的因素,具有排球实战技术运用能力。

中级教师在传球技术教学上应具有各种基本技术教学能力,同时能够针对技术,设计有效教学手段。比如针对学生手型无法固定,可通过用双手两大拇指相对将球按压在地上,并将球拿起置于额前约一球的位置,来感受手型和击球位置。

高级教师有正确排球传接示范技术能力,精练演示准备姿势、手型、迎球、击球、用力等环节的技术细节的能力,能熟知影响技术质量内在关系,并具有多种辅助技术示范能力。

高级教师在传球技术教学上能够熟练地进行技术教学,能把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环节,并能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传球新授课中,许多学生下肢主动蹬地用力不够,手腕用力过于积极,形成“鸡爪”传球手型的普遍错误技术,高级教师通过固定手型(传固定球、自传球、自抛自传球)来强化下肢用力意识,形成全身用力习惯,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课后反思中的体育教师能力

1.课后反思能力指标

叶澜教授曾说道:“一位教师坚持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定能成为优秀教师。”这充分说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体育课堂教学反思也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师教学能力不可或缺的内容,包括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管理、教学氛围、疑难问题等多方面反思。其作用在于总结教学得失、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为后续教学积累经验和改进铺垫扎实的基础。反思可分为即时反思、课间反思、课后反思、单元反思多种类型。基于篇幅,仅对课后反思进行构建。

2.课后反思能力分类指标构建(表3)

3.教师课后反思能力例析

以中长跑教学为例,对中长跑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案例简析。

从教材目标来看,通过反复的奔跑和基本技术的学习,实现了教材用中长跑项目培养学生基本认知能力,发展心肺功能促进健康,历练学生吃苦耐劳良好意志品质的教学目標。

教学内容方面,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融入技术和游戏概念,将原有教材反复跑或变速跑,转变为以游戏融入技术、多游戏持续对抗奔跑,实现了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处理,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课堂中学生不厌其烦,不辞辛劳、充满激情的状态来看,教学内容选择是非常合理的。

教学方法选择上,流畅的课堂实施过程,可见方法选择是比较合理的。练习法、演示法、讲解示范法、游戏法等方法的选用突破传统中长跑课堂教学单一枯燥的课堂,克服了学生对中长跑课堂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学习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美中不足的是,在空旷的足球场上,如何让练习组织更加经济有效,将是有待改善的地方。

教学氛围上,还需在开始部分对参与游戏环节的表现予以关注,让学生尽快进入游戏状态,需要建立平等合作型的新型师生和相互合作促进竞争的生生之间关系,不断调节课堂氛围和调动学生游戏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对抗奔跑的极点的出现,如何及时有效地采用语言激活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学效果提高。

疑难问题上,教师在课堂应变和观察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关注个体差异性,教学细节如何精雕细琢,教学组织如何更合理,如何体现游戏的公平,如何提高竞争激烈程度,如何把控全场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刘志军.试论课堂教学标准评价的建立[J].华东师大大学学报,2006(2).

[3]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1-13.

[4]韦内灵.如何评价体育课质量[J].体育教学,2001(3).

[5]潘建芬.论体育教学质量观及其评价标准[J].体育教学,2016(3).

[6]赵超君.体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J].体育教学,2016(3).

[7]毛振明.论体育教学质量的因与果[J].体育教学,2016(3).

[8]邵伟德,李启迪.中国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