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觉顿珠 王俊
错那县扎同寺觉拉寺钦孜派风格壁画特点浅析
——以贡嘎曲德寺钦孜钦莫亲绘壁画为参照
贡觉顿珠 王俊
藏族美术史上15世纪中叶的钦孜派是特别耀眼的绘画流派,其艺术成就至今无人能及,但该画派未能流传下来,作品也少之又少,伴随着当今藏族美术的发掘,在山南错那县又有两座寺庙扎同寺和觉拉寺内存具有钦孜派风格的壁画,本文通过钦孜派创始人钦孜钦莫的亲绘壁画贡嘎曲德寺部分壁画的对照参考分析扎同寺觉拉寺的钦孜壁画风格特点.
钦孜派; 扎同寺; 觉拉寺; 贡嘎曲德寺
扎同寺全称“扎西通麦寺”位于西藏山南错那县县驻地东北扎同乡扎同村北部,由噶举派高僧曲吉扎瓜建于1489年(明孝宗弘治二年)。由于此地与不丹近邻,该寺教法亦与不丹的竹巴噶举有一定联系,寺庙建筑大体保存完好,而扎同寺壁画主要在措钦大殿内的藏康、护法殿内,长寿佛殿内。由于有些壁画和贡嘎曲德寺一样在近代重绘,未能反映初绘的原貌。①
图1 扎同寺近照
图2 扎同寺整体建筑平面图
图三 扎同寺一层品面图
觉拉寺位于错那县觉拉乡全称觉拉土丹曲列谢达吉林,噶举派高僧由甲央.旦增扎巴和游占赤列朗杰创建,属于博东噶举派,始建于1447年明正统12年比扎同寺早四十多年,比贡嘎曲德寺(1464年建成)还早十几年,现存的壁画主要在措钦大殿的南西北三面,护法神殿,里面的藏康等处。从总体风格上看他还是有钦孜派的因素在里面。①索朗旺堆主编《错那 隆子 加查 曲松县文物志》第18-26页。
图4 觉拉寺措钦大殿一层平面图
我们现在分析是不是为钦孜派风格,首先会想到贡嘎曲德寺的原有壁画遗存(该寺的壁画亦有后世补绘且风格明显),它是由钦孜派创始人钦孜钦莫的亲绘。成为了藏族绘画史上的经典。是不是钦孜派的作品一般都会拿此来分析对比,钦孜派形成于15世纪后半叶②大卫杰克逊《西藏绘画史》1996年版,第120-121。,由贡嘎曲德寺的属民格宁南巴杰创立,据记载载他曾与勉唐派创始人勉拉顿珠同出多巴扎西门下③丹巴绕旦《藏族传统绘画史》2007年版.第83-85.藏文版],由于公元1464年宗巴贡嘎南杰建立的贡嘎曲德寺,请当地的绘塑大师格宁南巴杰,绘制了寺院的整个壁画以及众多塑像,由于他的杰出艺术才华,被后人冠以钦孜钦莫的美称。现存的钦孜派绘画及其少见,像贡嘎曲德寺这样的绘画作品更是稀缺珍贵。对钦孜派的研究均已此处壁画为经典标准,扎同寺、觉拉寺能保存下来具有钦孜风格的壁画实属少见。像以前的扎囊县强巴林寺,拉萨羊八井寺等都有钦孜钦莫的亲绘壁画,但未能保存下来,钦孜派画风一直到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都有存在,可惜的是在之后的发展中改派逐渐淡出绘画舞台。直到现代以另一种风格面貌呈现着。本文我们对扎同寺,觉拉寺,贡嘎曲德寺三处作品加以对比分析。
扎同寺壁画主要在一层的措钦大殿内四壁主要绘有佛陀传记十八罗汉等,而这些壁画的风格与贡嘎曲德寺一层的原有佛陀传记壁画有相似点,觉拉寺的措钦大殿内无佛传主要是佛陀与16罗汉、文殊菩萨、度母、噶举派高僧群像、大日如来、尊胜佛母、博东却列南杰传等。
图5 扎同寺措钦大殿佛传壁画
图6 觉拉同寺措钦大殿尊胜佛母壁画
图7 贡嘎曲德寺措钦大殿佛传壁画
在勉钦两派产生之前藏地绘画主要以尼泊尔派久岗派风格为主,之前的绘画风格比较单一从构图上保持着古拙,厚重。首先是钦孜派在构图上比之前的尼泊尔派久岗派灵活生动,打破了原有的密集构图方式,钦孜钦莫作为多巴扎西杰布的徒弟熟悉各派绘画技法,在钦孜派作品中既有之前流行的棋格式纯底色排列构(图11),此唐卡在构图上保留了早期尼泊尔久刚风格的棋格式构图,而在佛像造型等方面是钦孜派特点,又有加入风景的散点透视构图(图9),背景中的风景和国画中的表现一样采用深远法,平远法,真实自然,一般天空的底色多以藏青平涂,无后期的过渡。如(图9)所示,神像排列既保持了早期的其格式排列有有所改变,图9则在加入了风景天空的五彩云地面的山水村树等,扎同觉拉两寺的壁画在构图上亦符合这一点,天色平涂,底下风景自由写实,无后世风景的矫揉造作,贡嘎曲德寺的藏康外壁的萨迦道果传承主尊与周边的造像构图安排层次有致,造像之间空间距离刚好能排满画面,造像间穿插风景,这在勉唐派是一致的,主尊周围以从属造像对称排列。贡嘎曲德寺壁画及扎、觉二寺的总体风格上显示出钦孜派构图特点(图8、图10),但从总体画风上扎同寺,觉拉寺的壁画艺术质量达不到贡嘎曲德寺那么高的水平。
图8 觉拉寺措钦大殿的大日如来
图9 贡嘎曲德寺二楼的喜金刚殿
图10 扎同寺一楼佛传壁画
图11 布达拉宫莲花网目观音
钦孜派的在用色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首推在风景上打破了前期绘画的色彩单一化,在早期的尼泊尔,久岗风格作品中多以红色等暖色调为主(图12、13、14)。一种色可以分深浅不同的几种绘制,而且在尼泊尔的绘画技法中有些唐卡作品用沥粉和朱砂“格白”技法,不过多的描金,钦孜派颜色清新,使画面突然一亮,色相不再厚重,钦孜派用石绿染草地,石黄染土石,岩石水流多三青,五彩云的过渡晕染色彩变化多,出现了粉红色淡黄色的云,而在勉唐派中多出现青绿两种云色较少绘五彩云,钦孜派技法继承了前代的朱砂“格白“技法,格白技法只用在背光内圈的朱红处多以暗花纹绘制(图1/7).这是后期其他绘画流派没有的。天空藏青平涂,头绿过渡草地,蓝绿色的交相辉映使画面比较活泼有灵气,另外在背光出多以粉红,淡黄,绿青绘制光环亦是一大特点如(图15、16)所示,莲花瓣的色彩互相错开冷暖色系搭配合理。觉拉寺的整体色彩比较接近后期的勉唐派,从此可以看出在勉钦两派出现之前藏地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绘画艺术成就,这就为勉钦的出现有了绘画基础,此二派并非突然出现,他是在当时各种社会事物的繁荣发展下必然出现的。一种画派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接近。
图12 尼泊尔风格的夏鲁寺五方佛之一
图13 久岗风格的白居寺壁画
图14 久刚派风格的唐卡
图15 扎同寺的密集金刚背光
图16 贡嘎曲德寺时轮金刚背光
图17 西藏博物馆藏钦孜派21度母唐卡中背光内圈的朱砂格白技法
(一)、钦孜派在造型方面的特点。钦孜派与嘎赤派 勉唐派的最大不同是造型的独特性,他在继承原来优秀的造型基础上又进一步各自吸收汉地宗教绘画的营养,从各种装饰图案以及绘画技法等都两派各有特点。(图18、19、20)
1.特点之一佛陀造像:
钦孜派的佛陀头像蓝色发髻比较方,且画出螺发,而勉唐派一般直接平涂画出蓝色发髻不会画出螺发的具体形,在袈裟的造型上钦孜派变化十分丰富雷同着极少,衣纹褶皱变化复杂没有程式化的倾向,这也为该派的流传带来了不利,因为佛教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画师塑造佛教艺术形象。而天分造诣十分高的画师毕竟少,无法普及消化钦孜派的这种艺术含量。佛陀亦有内穿短袖或肚兜,左肩处的袈裟是用带钩连接的,与汉传佛教僧侣的袈裟带钩一致,有些头部的宝贝是在肉髻与发髻中间,这又与汉地佛像造型相似 (图19),有些宝贝在最上面(图18),脖颈处的三道辄纹距离,按照度量经上所记述是1:1:2.。扎同寺觉、拉寺的佛陀袈裟与贡嘎曲德寺的类似但还是有程式化的趋向,远不及钦孜钦莫的成就。
图18 扎同寺佛陀造型
图19 贡嘎曲德寺佛陀造型 图
20萨迦寺藏勉唐派佛陀造型
2.特点之二怒神类的造像:
怒神一般分愤怒和怒相两类,像吉祥天母大威德等属于愤怒造像,而一般的四臂护法等属于怒相造型,一般说起怒神的造像都会想到五世达赖喇嘛的著作,钦孜派绘之怒像方面技高一筹,其实此说法并不可信,从现在遗存的改派作品中可以看出钦孜派在寂静像,善像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图 23、24、25)像钦孜派同时代的勉唐派壁画遗存也是较少,即便是有也是保存不佳(札什伦布寺大经堂的勉拉顿珠亲绘壁画烟熏磨蹭等)或经过后世多重绘。钦孜派的怒神像动态幅度大,比例合适与量度相合,在密宗类的神像造型上腿臂伸展姿势自由,不像后世的要讲究理想化对称化,作品越画越死,且在手持法器等方面都严格按照造像的教法原图,以喜金刚为例,其本来造型中本尊的右手(在藏族人的观念中左右一般以神像本身为坐标)最上面的人头骨碗里是猫 ,但在后世的作品中是鼠。在怒像神的脸部造像中钦孜派的五官眉毛胡须等都与其他风格不同。如图21、22、23、24所示 。 虎皮人头项链、发髻、手型、背光火焰、饰物璎珞也独有,世间护法神等的袍氅飘逸洒脱,力感十足。扎同寺、觉拉寺的壁画皆是如此痕迹。
图21 扎同寺怒神造像
图22 五世达赖时期的乃琼寺怒神
图23 觉拉寺噶举派护法神
图24 贡嘎曲德寺大轮金刚手形象
3.特点之三寂静神像的特点。
寂静像神主要是指介于怒像和静善像之间的造像,比如密集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等。这些寂静形象身材苗长,头部璎珞装饰十分复杂繁饰,脸型优美,继承了前代绘画风格的诸多优秀地方,装饰方面的繁细化,本尊明妃的形体舒美,整个体型呈流线状。在最难处理的脖颈、腰臀部也是处理恰到好处,其形没有相当的功底是无法处理得当的。脸部的造型能刚好达到怒与不怒之间的微妙状态。
图25 扎同寺 密集金刚
图26 觉拉寺大日如来
图27 贡嘎曲德寺
图28 乃琼寺
4.特点之四静善像的特点。
钦孜派静善形像姿态活泼动作幅优雅,且符合人体解剖形态,在局部的处理上美感十足,发髻高盘,头冠、脚手钏、耳环、璎珞饰物等一般赭石色铺底色上勾金光,耳环造型也是变化多端设计精巧从不重复。下身的衣裙褶皱客观真实处理得当,毫无程式理想化,衣纹褶皱多变多以铁线描勾勒,扎同寺、觉拉寺的壁画在风格特点上虽然不及贡嘎曲德寺钦孜钦莫的成就,但从总体上基本具备了钦孜派的特点。
图29 贡嘎曲德寺
图30 扎同寺
图31 觉拉寺
5.特点之五自然风景方面。
勉钦两派之前的风景处于稚拙图案化的形式,已经具备了山水的雏形,而勉钦画派大胆突破了这种形式,直接间接的将内地的宗教绘画技法造型引入藏地绘画中,山石树木水云等接近于国画的形与技法,在山石上还有简单的皴法,草地上有零碎的苔藓小花点缀,勾勒线条枯润有致,树形自然枝干穿插写真,近与文人画之境,云彩飘逸云形丰富绝无雷同,水纹浪花湍流集密是藏地高原河流的真实写照,黄土石山是卫藏景观的真实反映。
图32 扎同寺
图33 贡嘎曲德寺
图34 觉拉寺
6.特点之六世俗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东方绘画体系中国画里山水花鸟人物中,属人物画最难,要真实的用线条表现出现实人物的形态需要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藏地的钦孜画派在这一点上达到了最高峰,至今无人能超越,他的人物造型准确,衣着内容丰富各地民俗民风尽显,印度、克什米尔、藏地、汉地人物造型特征明显比如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唐卡印度高僧的特征一目了然,浓眉深眼卷发满须。也有多汉地宽衣博带飘洒之风,形象生动,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各式各样。
图35 扎同寺
图36 贡嘎曲德寺
图37 觉拉寺
7.特点之七图案巴扎。
钦孜派的另一大特点是图案巴扎的变化极为丰富,它的忍冬卷草纹即继承了早期的艺术优秀又加入了汉式新的特点,摩尼火焰宝珠还是多以早期的三角头表现,一些图案直接从内地的丝绸,绘画粉本上应用过来,云纹牡丹莲花缠枝纹,各种莲花座尽显其变。
图38 扎同寺
图39 贡嘎曲德寺
图40 觉拉寺
(二)、其他特点方面。
钦孜派的其他特点上多与内地宗教绘画有很大联系,比如他的背光上的云纹、蛟龙、卷草缠绕立柱,汉式的建筑,供养童子形象,供品中的烛台等等,皆取自内地宗教艺术。也许当时就有大量的粉本、民间印刷版画或像《释氏源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财童子》这样的书籍、宗教粉本绘画插图等通过与内地的朝贡商旅往来等流入藏地,影响了藏地的宗教艺术,因为元代萨迦时期藏汉之间大量来往,像“甘丹色唐”,永乐版大藏经等都是藏汉交流的实证,很有可能勉钦流传之前就有大量汉地的宗教绘画流入,而相对于文人水墨画藏地无其“环境”来消化,故此亦有学者说藏地绘画受国画影响稍欠,只能说是受内地宗教绘画或工笔重彩的影响较多,而藏地绘画流派对于内地艺术的汲取是各不相同的,嘎赤派受工笔画影响重,像山西的诸多寺庙在当时是进京的必经之路贡嘎曲德寺的拉章护法神殿内的八骏财神与圣母庙的出行图骑马奏乐着极其相似。
扎同寺觉拉寺现遗存的壁画整体有钦孜派的风格因素,扎觉二寺的建寺时间与钦孜派创立的时间相差不是太大, 但在艺术成就上远不及贡嘎曲德寺钦孜青莫的亲绘,也许是该派弟子徒辈或前人所绘,但不管怎样整体风格上还是属于钦孜派风格,勉钦之所以成为藏族绘画史上的重要的有文字和实物相应证的,艺术流派是应为他们都继前代之所精,取外来之所优。因为我们现在没法划分绝对的艺术流派,在藏族绘画艺术史上大师辈出,而这些大师的作品艺术成就高,他融入各家技长,能达到融会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细看一副画或一铺壁画时,往往里面有各派各地的优秀因素,这和国画山水里面的历代名家一样重师承集各家之所长形成自己风格,扎同寺、觉拉寺的作品均绘制与15世纪后半叶,而钦孜派此时在卫藏各地均有传承,以山南的贡嘎曲德寺为经典,另外江孜的白居寺,拉萨的哲蚌措钦大殿二楼,拉孜的彭措林寺萨迦寺等地亦有各个时期的不同的钦孜风格,错那县的这两座寺庙是又一次发现的藏地的具有钦孜派风格的壁画遗存。他对于还原钦孜派的源流历史有重要作用。
最后谈谈钦孜派其失传的一些原因。现在的钦孜派传承与钦孜钦莫的原貌相差很大。很多人自称是钦孜派的传承,但其风貌相差甚多。至少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作品中有钦孜派的原有身影,但之后慢慢其衰落,也许五世达赖喇嘛看到了该艺术流派的衰落故让钦孜派的画师绘制布达拉宫的怒神壁画,而衰落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它主要是萨迦派支持的,格鲁派执政后勉唐派成为具有官方性质的画派普及广泛,但是我认为这是次要的,主要是由于钦孜派的艺术成就之高无法用程式化的形式来表现传承下去,我们在后来的勉唐派习作中都是严格按照度量图谱来程式化的绘制,而像钦孜派这样的变化丰富,汲取各家之长,具体的山水风景人物禽兽神像造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程式。这样的传承对于画师的造诣天赋是极高的。藏族绘塑史艺术中艺术家的造诣天赋在后天的训练下才能有成就。并非严格按照量度所说就可以绘制出高水平的作品。而由于钦孜钦莫这样的大师造诣极高其作品的精髓让后人无法领会,这使得钦孜派这一优秀的绘画传承慢慢衰落灭亡。钦孜派的雕塑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现在几乎看不到钦孜派的原作了只有通过像司徒班钦.却吉迥乃、噶陀司徒.却吉嘉措、杜齐的文字作品去体会钦孜雕塑的神韵了,另外在敏珠林寺的大经堂二楼有22尊道果传承的铜像,这批雕塑铜像具有钦孜派风格特点,但其中好几尊由于各种原因头身不一或为新作,这一批作品原存于扎塘寺文革后转藏与敏珠林寺。这些作品形态逼真,生动,是藏族绘塑史上的精品。
扎同寺觉拉寺地处卫藏之边其风格虽然属于钦孜派,但在艺术成就上达不到钦孜钦莫的成就,却是钦孜派在其他地方的又一种风格流传,这对于全面了解钦孜派在当时的面貌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杜玛格西·丹增彭措,《西藏佛教彩绘彩塑艺术》[M],罗秉芬注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
2.恰白·次旦平措主编,《藏族工艺典籍选编》[M],西藏藏文古籍出版,199.
3.毛小雨,《印度雕塑》[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
4.益西喜绕,《藏族传统绘画理论与技法》(藏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
5.巴色朗,《巴协》[M],民族出版社,1982.
6.第司·桑杰嘉措,《南瞻部州唯一庄严目录》[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 . 4 .
7.巴沃·祖拉陈哇,《智者喜宴》[M],民族出版社,2006.
8.东嘎·洛桑赤列,《东噶藏学大辞典》[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4.
9.根秋登子,《藏族传统美术概论》[M],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
10.根秋登子《藏族工艺学经典汇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
11.根秋登子,《藏族工艺学入门》[M],民族出版社,2011.5 .
12.根秋登子《藏族手工艺大全》[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
【作者:贡觉顿珠,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藏族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
【王俊,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藏族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
(责编:强巴次仁)
;J218.6<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
;ISSN1004-6860(2017)01-0031-08
①索朗旺堆主编《错那 隆子 加查 曲松县文物志》第18-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