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敏,黎蓉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00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冉敏,黎蓉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00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儿科收治的1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93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93例为研究组行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需求,大大减少了护理纠纷、差错等出现,值得推广。
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护理执业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患者或其家属遭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儿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风险性,因患儿年龄小、病情复杂、病种繁多,因此,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几率[1]。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儿家属对儿科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出现差错或意外,则会激化护患矛盾,威胁患儿生命。为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该院管理中应用了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儿科收治了186例患儿,其中男100例,女86例,最小3岁、最大13岁,平均(6.6±2.5)岁,平均住院时间(9.4±1.6)d。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随机划分为对两组,各93例,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仅给予入院指导、宣教、用药、饮食等指导。
1.2.2 研究组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风险防范小组。组内护理人员应具有丰富的经验及较强的责任心、使命感,在护士长带领下开展风险防范护理。小组成员调查儿科护理中既有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探讨各个事件的成因、预防措施等;此外,相关人员参与定期培训与交流,使其全面了解风险防范式护理知识,如:法律知识,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对入院患儿展开全方位评估,分析其风险因素,设计个性化的防范方案。②采取弹性排班。儿科护理风险常见于高峰期及特殊时段,如:夜班或节假日,因此,管理中应利用弹性排班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在高发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了合理分组,确保各小组均拥有高年资、高文化水平人员,以此保证各组护理水平,实践中经验丰富、年资高的护理人员及时指导、监督其他护士,不仅可减轻年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还可避免护理风险出现。③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为了提高儿科护理管理的规范性与有序性,积极完善了相关制度:如查对制度,以静脉穿刺为例,护理人员应详细核对输液卡信息是否与患儿一致,实践中邀请患儿家长参与医疗安全,以此保证治疗护理准确性;此外,护理人员应注重护理文书书写,确保其规范、全面、及时与准确;同时,利用风险防范制度,排查可能出现的风险或差错,一旦发现异常,则启动应急预案。④注重儿科药品管理。患儿接受治疗时所用药物繁多,但因其年龄偏小,用药依从性较差,药物敏感性较强,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实践中应对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将此项工作视为日常护理重点。另外,儿科药物应及时更新、补充,结合其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合理摆放,如果药物已经过期,则禁止使用。由专人负责管理高危药物、特殊药品等,使用警示牌或其他标识等与其他药物区别。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讲解其作用机制、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便于提高用药安全与可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效果判定
护理质量评分,4个条目,采取百分制,分值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护理纠纷、差错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同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情况,问卷186份,由护理人员指导填写,全部回收,回收率100%[3]。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较(±s)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n=93)对照组(n=93)tP护理质量评分护患沟通基本护理安全护理病区管理(93.23±4.43)*79.34±8.28 14.264 3 0.000 0(94.35±2.48)*76.24±7.74 21.488 1 0.000 0(91.47±2.53)*78.43±5.11 22.054 2 0.000 0(91.34±3.54)*77.63±6.19 18.541 4 0.000 0护理满意度(97.85±1.64)*89.97±5.42 13.419 8 0.000 0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纠纷、护理差错、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儿科护理作为高风险服务,如果出现差错或不良事件,则会直接影响患儿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也会增加医护患纠纷。患儿因年龄小、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并且难以准确表达,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4]。
该文以该院收治的1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经对照分析显示,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纠纷、差错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提升了护理水平,保证了患儿安全,减少了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任志萍等[5]经回顾性研究证实,风险防范式护理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均大幅度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该研究报道一致。
护理实践中儿科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等要充分了解患儿情况,评估其护理风险影响因素,结合既往的资料与信息,制定适合的防范规划;全体护理人员均应主动学习,特别是法律知识,逐渐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护理专业技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应以保证患儿安全为前提,开展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心理疏导等,确保各项操作均具有规范性,避免病区内存在不安全物品,使患儿及其家属均以乐观与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与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应对高危患儿给予重点关注,向其介绍讲解疾病、治疗及预后等知识,并指导其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规范用药,通过热情、主动及真诚的服务,尽量获得其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此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6]。
与此同时,儿科护理人员应了解护理风险因素,具体有医生、护理人员、患儿及其家属、病房设施等,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对意外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护理人员应以热情、认真的态度服务每个患儿。入院时,向家长介绍相关注意事项,护理操作时遵循各个流程,增强自身的操作技能,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起对患儿的伤害;另外,儿科病区应合理设计,注意通风、消毒,保持地面干燥,护栏稳固,避免滑倒、坠床等事件出现[7]。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组建风险小组、完善防范制度、加强药品管理、明确了各影响因素,不仅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还缓解了医护患紧张关系,避免了医疗纠纷或不良事件的出现。
[1]许兆萍.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2):168-169.
[2]薄伟洁.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3):57.
[3]谭海玲.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44,46.
[4]韩颖.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1(6):77-79.
[5]任志萍,李兰凤,张瑜联,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15(5):2387-2388.
[6]赵春华,余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9(6):44-46.
[7]梅妍.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12(8):1111,1116.
R473.72
A
1672-5654(2017)03(b)-0108-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8.108
2016-12-11)
冉敏(1971-),女,土家族,重庆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新生儿护理。
黎蓉(1974-),女,重庆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管理,E-mail:14197272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