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之禄
摘 要: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文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朗读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强领悟能力,还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123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四项基本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那如何通过朗读来让学生走进文本,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时候对朗读有忽视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对朗读的重视程度都不够,使得学生对朗读也没在什么兴趣,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实,他们应该知道: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笔者认为朗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能力。朗读过程中,要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等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进来,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产生立体感。
经常进行朗读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增强他们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感受到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从而培养语感,使学生逐步从读会提升到会读,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二、朗读是学生记忆、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
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使学生能够形成厚实的语文底蕴,是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或者口头表达的基础积累,因为厚积才能薄发。
语文知识重在积累,而积累靠的就是读背。读背是朗读和背诵的结合,朗读是基础,反复读就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汉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章,朗读能使我们沉醉于其间,充分感悟这些作品的“美”,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修辞、篇章结构,在朗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这种效果是做几百、几千道题所达不到的。
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好阶段。多读多背,反复朗读,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读得多了,积累了声音的语言材料,就会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三、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正确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体味文本的文学韵味,熟读精思非常重要。朗读是帮助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
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和文章的要义。学习一篇文章,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而没有学生的读,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有可能不够深刻。因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有时并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學生只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会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或受到情感熏陶,或获得思考启迪,或享受审美乐趣,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
四、通过朗读去领会文章神韵,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了他语言锤炼的艰辛。优秀的文章是很讲究词藻的,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咀嚼语言,就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美。而在朗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妙词佳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字斟句酌,揣摩句子的语气,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立意谋篇之匠心,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内蕴。指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精彩片段进行反复吟诵,在高声朗诵、低声吟咏中,把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技巧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入境入情,逐步领悟教材真谛。
五、朗读有助于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教学目的是否达标的体现,所以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朗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与写作的关系。朗读教学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朗读习惯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缺少写作训练再多的阅读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读”是“说”的基础,“说”是“写”的前提。朗读可以把相当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在头脑中,完成自己的知识储备。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从好的文章当中学习到思想内容,体会到作者的立意,更多感悟出作品的写作艺术,学习到怎样立意谋篇的技巧,克服内容空洞抽象,语言贫乏枯燥的弱点。有利于从读到写,从口头语言自然过渡到书面语言,作文时才可能文思泉涌,运用自如。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又可以通过朗读来发现问题,语言是否通顺,句调是否和谐,内容是否充实,如果感到有不当之处即可调整修改。长期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总之,琅琅的读书声应该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旋律,勤读、多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要重视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养成经常朗读的良好习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收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朗读中体会到乐趣,反过来又会促进朗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作用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3):28.
[2] 李彦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7):26-27.
[3] 郭宗文.初中朗读教学的作用和种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5):33.
[4] 王秋玲.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4(33):123.
[责任编辑 齐真]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4期